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很多有志青年都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或者工作,毅然决然地投身拯救国家与民族的战斗当中。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也是当年参加抗战的有志青年,他曾参加新四军,在我党的带领下活跃在南方,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人名叫王绍渊,建国后,王绍渊被调到空军工作,陆续在南京军区空军以及兰州军区空军服役,不过,1971年,王绍渊却被撤销了职务,并受到了审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王绍渊身上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王绍渊出生于1920年,江苏丰县人,早年时期,他主要在家乡读书,后来进入丰县中学。江苏丰县中学很有名气,很久之前就是重点中学,原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先后两次为该校题写校名。能进入这所中学读书,王绍渊肯定是个天资聪颖的学生,在当时也算是个知识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王绍渊对这种国耻家仇的感触尤为深切。不久后,王绍渊弃笔从戎,奔赴河南,到达河南竹沟留守处。河南竹沟也被称为中原的“小延安”,是新四军第四师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我军在豫皖一带活动的根据地。在那里,王绍渊担任了留守处的政治部秘书,不久之后,他进入新四军第六支队,担任了一名营政委,在彭雪枫的带领下参加了对日作战,巩固和发展了豫皖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皖南事变后王绍渊所在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王绍渊担任了十一旅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继续从事政工工作。解放战争时期,王绍渊所在的部队陆续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以及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王绍渊也跟随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战斗,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建国后,王绍渊被调到空军,担任了空军第五航空学校的政委,此后王绍渊又担任了空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是我军第一批调到空军工作的陆军干部。在这之后,王绍渊进入南京军区空军,主要在南京军区空军从事政治工作,担任了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以及副政委等职务。不过,1968年发生了“杨余傅事件”,王绍渊受到牵连,被暂停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担任空军司令员的吴法宪非常欣赏王绍渊,在吴法宪的关照下,1970年,王绍渊被调到兰州军区,担任了兰州军区空军副政委。为了保护王绍渊,当时吴法宪提出了三个地方任王绍渊选择,分别是兰州、沈阳以及福州,最终王绍渊选择了兰州。不过,一年后,九一三事件爆发,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吴法宪被隔离审查,作为吴法宪重用的干部,王绍渊也受到牵连,被撤销职务,并接受审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审查一段时间后,相关人员并没有发现王绍渊的问题,不过王绍渊依然被关押了一年多时间。1973年,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有意把王绍渊调到甘肃省军区工作,不过这个提议最终被否定,此后王绍渊一直赋闲在家。1982年,相关部门宣布了对王绍渊的调查结论,说王绍渊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同时,王绍渊也被开除了党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王绍渊以副军级干部身份离休,他毕竟在革命时期做出过贡献,因此生活还是有保障的。2003年,王绍渊因病去世,终年83岁。去世之前,王绍渊多次希望恢复自己的党籍,不过,他的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