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论‘静’距离”举行首期对话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7日,聚合与重塑:城市、社区与人——“理论‘静’距离”首期对话活动在张园举行。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中共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萧烨璎,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会长周智强出席活动。上海市社联秘书长、二级巡视员应毓超主持活动。

王为松(右)和萧烨璎共同为“理论‘静’距离”项目揭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为松(右)和萧烨璎共同为“理论‘静’距离”项目揭牌。

活动现场,王为松和萧烨璎共同为“理论‘静’距离”项目揭牌。上海市社联和中共静安区委宣传部将发挥社科界的智力集聚和静安区的区位优势叠加效应,搭建学术支持、理论宣传和服务实践的“一站式”基层理论学习平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为基层发展提供社科智慧和专家支撑,为专家学者提供关注现实、调研社会的平台,更好推进理论研究及其成果转化,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社科智慧,努力实现社会科学与区域发展的双向奔赴。

“理论‘静’距离”首期对话活动聚焦“聚合与重塑:城市、社区与人”这一主题,邀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基层党建研究中心主任吴涛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邓智团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薛泽林副研究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社区规划与更新设计所刘波副所长分别从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城市更新和建筑保护与利用等角度同与会听众开展交流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涛强调了高质量党建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他提出,基层党建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推动社区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关键。通过张园更新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党建与文化传承、社区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实现基层党建的实体化和具体化。通过党建引领,可以有效地组织群众工作,提升组织力,推动资源和政策向基层倾斜。

邓智团分享了上海城市更新的历史经验与未来方向。他从城市发展的规律出发,分析了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更新过程,并以张园等案例展示了城市更新的理念变化。他认为,城市更新应注重体验经济,满足消费者需求。文化在城市更新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介绍了通过文化保护促进城市更新的成功实践。

薛泽林探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他分析了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党建整合不同利益主体,形成共治。同时,他介绍了基层治理中的应急态和常态化,以及如何基于个体行为动机来引导和改变人的行为,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的有效性。

刘波聚焦城市更新背景下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与创新,介绍了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体系,并探讨了如何在保护的同时实现复兴和再利用。他提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和更新,需要政策上的突破和创新以及居民的参与和自治,以实现社区的微更新和微治理。

与会听众纷纷表示,专家丰富的案例阐释和不同角度的观点解读对于从事基层工作非常具有指导性意义,大家获益良多。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共静安区委宣传部主办,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