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段:董鄂妃与三阿哥玄烨(康熙)都得了天花,苏麻喇姑说芨芨草(芨芨草是牛吃的)可以救玄烨,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孝庄选择相信苏麻喇姑,玄烨喝了药以后确实有了效果,不禁说道:“我的孙儿,八成是有救了”。

得知芨芨草确实有效,孝庄便让玄烨的生母佟妃去给董鄂妃送去,并嘱咐佟妃告诉顺治帝“芨芨草是给牛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孝庄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不想落人口实,明知芨芨草有效若不给董鄂妃的话日后必定会让人诟病;二是压根不想救董鄂妃,顺治帝如此宠爱董鄂妃,怎么会让她吃牛吃的芨芨草呢?孝庄如此做直接断了董鄂妃的生路。

果不其然,佟妃按照孝庄说的做,顺治帝生气地将芨芨草给推到了一旁,并不打算给他心爱的董鄂妃用。

佟妃在给顺治帝送药的时候,在一旁的行森师父看透了这一切还问佟妃这药有没有效果?

佟妃只是说:“要两个时辰后才知道。”

很明显行森也知道芨芨草可以救董鄂妃,但是他也没有劝说顺治帝试试。

宫里所有人只有顺治帝想要救董鄂妃,但他并不明白既然太医都束手无策为何不试试牛吃的芨芨草呢?

可以这样说:

孝庄压根不想救董鄂妃,因为她是二婚嫁给顺治帝,却让顺治帝不顾及生母、子女甚至是江山,孝庄非常痛恨董鄂妃,欲除之而后快;

佟妃更不想要真的救一个跟自己争宠、抢儿子的人;

而行森一心想要顺治帝出家,自然也不会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人有各人的心思,董鄂妃明明有希望活下去却病逝了;董鄂妃病逝后,顺治帝万念俱灰,出家为僧,年仅8岁的玄烨得以登基称帝。

当然这是影视剧中董鄂妃的结局,那么真实的历史上董鄂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她18岁入宫,仅仅用了4个月被封为皇贵妃,成为整个大清晋升速度最快的妃子;为何就是不得孝庄喜欢呢?

也可以这样说:董鄂妃是顺治帝反抗孝庄的牺牲品,在宫里苟延残喘了仅仅4年的时间便香消玉殒,说可惜也实在是可惜;这篇文章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历史上真实的董鄂妃究竟是什么样的?

01 本是顺治帝弟媳 却入宫为妃 一开始便错了

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福临年仅6岁登基,不是因为福临多贤德有才能,而是力量平衡的结果;皇太极长子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谁也不肯想让,没办法只能是皇九子福临登基,史称顺治帝。

顺治年仅6岁登基,朝政大权掌握在多尔衮的手里,在多尔衮病逝前顺治帝不过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而已,朝政大事说了不算,就连自己的婚姻也说了不算。

满蒙联姻向来是大清的国策,多尔衮掌握实权亦是如此。

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便是来自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太后的亲侄女。虽然不久后多尔衮病逝,但碍于孝庄太后的面子,顺治不得不将博尔济吉特氏娶进门。

但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善妒,与顺治帝性情不和,无奈顺治帝只能与皇后分居,仅仅两年的时间顺治帝日渐消瘦,孝庄心疼儿子便默认了顺治帝废后一事;如此一来,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被降为静妃,永居冷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朕惟自古皇帝,必立后以资内助,然皆慎重遴选,使可母仪天下。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不足仰承宗庙之重。谨于八月二十五日奏闻皇太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顺治帝亲政以后,心智更加的成熟,并且随着汉文化水平的提高,促使顺治帝在男女关系上从“欲”走向“情”。

但作为一国之君,向来是朝政大事比皇帝的情爱重要,所以在皇后的人选上孝庄还是选择在科尔沁挑选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入宫,以此来维护蒙古王公贵族在满清后宫的特殊地位,更是为了维护大清的尊严与地位,所以注定了顺治帝的感情只能成为朝政的牺牲品

顺治十一年,孝庄将科尔沁贝勒绰尔济的两个女儿(孝庄的侄孙女)都接入宫中,姐姐被封为皇后,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孝惠章皇后,妹妹则被封为惠妃。

可以这样说:顺治帝刚刚逃脱了多尔衮的魔爪,又进入了生母孝庄的牢笼;顺治帝想要反抗,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反抗。

我们都知道康熙裁撤三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大清一开始是四藩,还有定南王孔有德,只是因为孔有德在与李定国决战严关时兵败,自尽而死,他的家眷一百多人全部被杀,仅仅有一个女儿孔四贞得以突围出来,入京哭诉父亲的遭遇。

孔四贞长得非常秀美,还善于骑射,孝庄太后很喜欢孔四贞,便将其养在宫里,按照郡主的待遇来对待,当然也是为了安抚孔有德的旧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育之宫中,赐白金万,岁俸视郡主”

年轻的顺治帝正在为感情一事整日郁郁寡欢,看到孔四贞便一见钟情,想要将孔四贞立为妃子。但是孔四贞早就许配给了孙延龄,若是强行将孔四贞纳为妃子的话,必然会引起孔有德旧部不满,孝庄并不同意。

孝惠章皇后与妹妹虽然受封入宫,但不过就是摆在宫里而已,顺治帝压根正眼瞧她们,更不用说宠幸了。

顺治十三年四月,紫禁城内的乾清宫、坤宁宫与景仁宫等宫殿全部建好,按照惯例应该册立妃嫔,而孝庄太后却一反常态,下懿旨将孔四贞册封为东宫皇妃;原本孝庄是不同意顺治帝纳孔四贞为妃的,孝庄如此做一时间让大臣们都摸不到头脑,不知道孝庄究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孔有德女孔氏(四贞)宜立为东宫皇妃。

原来孝庄发现了顺治帝与董鄂氏的私情,想要用孔四贞挽回顺治帝,不要再错下去,但为时已晚,顺治帝与董鄂氏的感情已经生根发芽,很难再分开了。

董鄂氏出自董鄂部,董鄂部首领何和礼就是努尔哈赤的女婿,努尔哈赤为了统一建州女真,将自己的女儿东果格格嫁给了董鄂部首领何和礼。何和礼成为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五大功臣之一,不过董鄂氏并非何和礼的直系后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鄂氏的父亲是内大臣鄂硕,属于正白旗。鄂硕之所以能成为内大臣并非自己立下过战功,靠的不过是祖上的余荫而已;按照大清的祖制:满洲女子年满十三四岁要先进行选秀才可以自行进行婚配。

董鄂氏亦是如此,但奇怪的是董鄂氏入宫的年龄是18岁,显然是顺治帝为了抹去自己抢夺弟媳的丑行而已。

顺治十年,董鄂氏入宫参加选秀,与很多落选的女子相比,董鄂氏还是比较幸运的,很快便被许配给了顺治帝的亲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皇太极西宫贵妃娜木钟的儿子,娜木钟原是察哈尔林丹汗的妻子,二婚嫁给皇太极)。

董鄂氏嫁给襄亲王时16岁,比襄亲王大两岁;但因为襄亲王常年出征在外,二人性情也不和,小两口婚后的生活并不怎么美满;这为日后二人感情的破裂埋下了祸根。

大清有个祖制:朝中若是有吉凶礼典,在京达官贵人的命妇皆要入朝。

董鄂氏作为襄亲王王妃,自然是有资格经常出入宫廷的。

董鄂氏从小就很聪慧,擅长女红,进退有度,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我想应该跟《红楼梦》中的那位知书达理的薛宝钗很是相似。

正因为董鄂氏超凡脱俗的举止,引起了顺治帝的注意;顺治帝正在为自己的感情郁郁寡欢,而董鄂氏与夫君襄亲王婚后生活也不美满,几次交往下来,顺治帝便与董鄂氏到了难以分离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敬皇后行状》:“后幼聪颖过人”、“所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天资聪慧,遂精书法

而二人的感情发展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只能说感情这个东西确实很微妙。

顺治十一年四月,孝庄太后终于感到到了不对劲,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停止了命妇入宫的惯例。但是为时已晚,二人的感情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孝庄的义父、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是这样回忆的:

顺治帝对一位军人(襄亲王)的夫人(董鄂氏)谈起了火热的恋爱,这位军人得知后斥责自己的夫人,没想到被顺治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位军人羞愤而死,又或者是自杀而死。皇上便将这位夫人收入宫中,封为了贵妃。

襄亲王死后,顺治帝并没有自责的意思,仅仅让董鄂氏为亡夫守灵27天,便急匆匆地将董鄂氏接入宫里,封为贤妃。

此时的顺治帝不计较手段跟后果,因为没有了多尔衮的掣肘,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顺治帝逼死了自己的亲弟弟,将弟媳接入宫里,难免会引起宫内外的非议;顺治帝十三年六月孝庄太后着急册立东西两宫,并将孔四贞封为东宫皇妃,其实是孝庄一箭双雕的计策。

一是为了让顺治帝回心转意,阻止董鄂氏入宫;

二是为了安抚定南王孔有德旧部。

但是襄亲王之死,让孝庄的努力落了空。

无论如何顺治帝算是得偿所愿,虽然他制造了一场悲剧,但让顺治帝没想到的是有一场更大的悲剧正等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这一年,顺治帝将“贤妃”正式册立为皇贵妃,并且昭告天下;这样超出常规的典礼,无疑是顺治帝在对生母孝庄宣战,因为顺治帝想要再次废后,将董鄂氏立为皇后。

02 董鄂氏入宫,在宫内举步维艰,但却是顺治帝的贤内助

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董鄂氏由贤妃擢升为皇贵妃,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如此快的晋升速度在整个大清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因为董鄂氏得此盛宠,自然会引起多方不满。

其中最不满的就是孝庄太后,另外还有顺治帝后宫佳丽三千,朝中大臣们。

但不管宫内外如何非议,董鄂氏还是成为“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宠妃,这样的宠爱比皇贵妃的头衔还要让人羡慕;正因为有顺治帝的专宠,自然也需要承受别人没有的压力。

而董鄂妃的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便是孝庄太后与孝惠章皇后为首的蒙古科尔沁一族;

第二方面:顺治帝其他妃嫔,每一个妃嫔背后代表的都是一方势力;

第三方面:十三衙门中那些炙手可热的太监们。

董鄂氏能靠的无非就是自己的才德,还有顺治帝的宠爱而已。

俗语有言:伴君如伴虎,但对于董鄂氏而言,如何处理与孝庄太后的关系比陪伴顺治帝更为棘手。董鄂氏进退有度,平日里很是守规矩,即便是面对繁文缛节也是言行有度,做到婆婆无可挑剔。

顺治帝因为从未得过天花,经常会去南苑避痘,处理朝政;只要顺治帝不在宫里,董鄂氏更为谨慎,如履薄冰。

董鄂氏被封为皇贵妃后不久,孝惠章皇后或许是因为经受不住打击,直接大病了一场,差点丧命;董鄂氏亲自前去伺候在孝惠章皇后身边,衣不解带的伺候;在孝庄太后看来,孝惠章皇后病重,若是真病逝的话,对于董鄂氏来说是个大好的机会能登上皇后之位,但董鄂氏竟然亲自照顾皇后,端茶倒水、伺候饮食,简直不像是皇贵妃,而像是婢女的作为,可见董鄂氏并非觊觎皇后之位,也可以看得出董鄂氏虽然坐在皇贵妃的位置上,但实际上活得很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宫中侍御尚得乘间少休,后(董鄂氏)则五昼夜目不交睫,且为诵书史,或常谭(谈)以解之”。
“晨夕候与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

不过董鄂氏此举,确实大大地缓解了与婆婆孝庄之间紧张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董鄂氏虽然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但确实没有杨贵妃身上那样矫揉造作的酸味儿。为了不在众目睽睽下被人抓住什么把柄,作为皇贵妃,董鄂氏的衣着装饰非常简单;实际上,这样天然的美,确实远远胜过满头的珠翠。顺治帝是这样盛赞董鄂氏的:

“(董鄂妃)宽仁下逮(以宽仁待下),曾乏织芥(毫无一点儿)嫉意。善则称奏之,有过则隐之,不以闻.....宫闱眷属,大小无异视,长者媪呼之,少者姊视之,不以非礼加人,亦不少有谇诟。故凡见者,蔑不欢悦,蔼然相视。

从顺治帝的评价中可以看得出大家对董鄂氏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因为董鄂氏处理宫中事务尽心尽力,用顺治的话说“虽没有被封为皇后,但已经在做皇后的事情了”。

董鄂氏在入宫前三年,顺治帝效仿明朝恢复了十三衙门,给了太监极大的权力,可以说是顺治帝为君生涯中的一大败笔。董鄂氏先是通过选秀嫁给襄亲王,后入宫为妃,自然知道太监们的厉害。

她很清楚自己没办法与十三衙门相抗衡,所以便宽仁相待。

每次遇到有太监宫女犯错,董鄂氏就会用他们以往的功绩为他们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