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6698 字

阅读时间约:9 分钟

本文章节:

01、这些名人、这个民族都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

02、这种极度自恋的人格异常是如何形成的?

03、如果遇到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怎么跟他们相处?

04、“何医生,你也太自恋了,是不是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图为AI生成

AI时代打破了信息垄断,普罗大众也有机会掌握心理学知识。近几年,NPD(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精神心理障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很多人觉得NPD(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特别可怕,他们迷之自信,狂妄自大,总是目中无人,别人对他说什么都起不了任何作用,与他们相处起来实在是太累了。

有些网友忍不住调侃:遇到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就赶紧跑吧!

可是在生活中,这些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有可能是我们的领导、同事、甚至是伴侣,我们躲也躲不了,那该怎么办呢?

以下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分析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形成的心理根源,以及怎么有智慧地跟他们相处。

01、这些名人、这个民族都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

生活中比较自恋的人并不少见,他们对自己的容貌、能力、才华等有点过度自信,喜欢炫耀,爱听别人的夸奖。

还有一些人会通过看似抱怨的语言,故作无意、拐弯抹角地来达到炫耀的目的,现在我们常常会运用一个网络梗来形容“Ta又凡尔赛了”。

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言行举止不算出格,在整体上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也没对别人造成明显的身体或心理伤害。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部分人还达不到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最多只是有一定的自恋型人格倾向、或者自恋型人格改变。

可如果有些人的自恋程度达到了人格障碍的3个核心标准,那就极有可能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了:

严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无论别人用什么方法提出建议和指正,他们都不认同,坚持认为自己没问题,自己很优秀,有问题的是别人或外界,是别人嫉妒自己。

毫无同理心。他们因为自己的自大自恋、一意孤行而对别人造成伤害了,别人很痛苦,但他们还跟没事人一样,内心毫无波澜。

行为远远超出了社会规范。他们的行为出格,违背了社会道德和风序良俗,甚至突破了法律的底线!

如果大众发现有人自恋到了极点,非常享受别人的赞美和夸奖,还具备了以上3个特征的话,那ta极有可能是NPD(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

其实,在名人、公众人物中,NPD(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并不少见。世界上最有名的、甚至是经过美国精神科专家“认证”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是前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的自恋是出了名了,他的口头禅是“没人比我更懂……”“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个话题”。国内网友们甚至给他起了个绰号——“懂王”。特朗普还公开语言攻击残疾人、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很多美国民众也对其极度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朗普,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6年,美国近2.5万民众曾请愿,要求特朗普接受精神医学检查,确定他是否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2017年,35名美国精神科专家发公开信称:特朗普有精神疾病,“他的自大越来越明显……无法安全承担总统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新闻报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有一条 “戈德华特守则”(goldwater法则),认为精神科医生在未经亲自诊断、或未经病人授权的情况下,不能评价病人的心理健康情况。

上面说的35名美国精神科专家并没有直接对特朗普进行精神科诊察,但他们不惜打破这个法则。因为,他们认为特朗普的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实在是太严重了,如果任由他继续担任美国总统,将会令整个美国社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他们决定不再沉默。

在国内,曾被著名的《科学》杂志用“最臭名昭著的”来形容的“杨叫兽”——杨永信,同样也有严重的NPD(自恋型人格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Science》杂志披露过杨永信的恶劣事迹,该文章对他的形容词是“most infamous”(最臭名昭著的)

杨永信是执业精神科大夫,还是临沂四院(当地的精神卫生中心)的副院长,这个所谓的“专业”身份令他能够借精神科诊疗之名,对数以千计的青少年实施电击、电休克,宣称可以治疗网瘾、各种行为问题,效果非常显著。但其实,这种堪比“酷刑”的方式对青少年造成了心身重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永信,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有不少媒体抨击他的所谓“治疗”会对青少年造成巨大伤害,毫无人性。杨永信却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口出狂言,说要把“电击疗法”推行到抑郁症等其它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上,说这是高效的、一劳永逸的治愈方法。

杨永信的行为完全符合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当时,我是国内第一个站出来批判杨永信的精神科医生,时隔近10年后也有其他精神科医生开始批判他。

另外,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些群体、民族其实也“患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

比如想通过极端方式实现复国的犹太人,他们认为犹太民族是天下第一等的民族。其它民族都是较低等的人种,就应该对犹太民族俯首称臣。如果用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来说,这属于“集体的潜意识”。

所以,这些极端的犹太人在战争中肆意屠杀妇女、儿童时,他们根本不会感到恐惧、内疚,严重缺乏同理心,甚至并没有将这些无辜的人当作人来看待。

02、这种极度自恋的人格异常是如何形成的?

那么,NPD(自恋型人格障碍)是如何形成的呢?

主流精神科大夫很可能会认为这源于基因遗传等生物学因素。可是,人类基因组计划30年来一直在寻找精神障碍“致病基因”,直到现在都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国内外的精神科医生不得不开始反思!

在心理学方面,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根源有不一样的看法与见解,但都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起效甚微。

而且,NPD(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如果他们没有罹患其它精神心理障碍,或者遭受重大的心理打击,根本不会主动求医。

不过,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病因是非常明确的——后天形成的病理性记忆,而且,以“叠加性心理渴求”以及不良的归因模式为主。

第一,患者在成长的过程中,反复多次受过别人的过度夸奖、甚至是阿谀奉承。这令他们感到非常愉悦、兴奋、有满足感,对自己的能力有过高的估计,变得自负、自恋。

而且,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外界的赞美和追捧,不断对此出现心理渴求(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叠加性心理渴求”),所以经常显摆、炫耀、甚至故意夸大自己的表现和能力,希望以此获得别人的认可。

通常,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确实有一定的“自恋”资本。他们有可能成绩优秀,又或者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别人对他们夸奖、或带有目的地拍马屁,这无可厚非。但是,这在客观上加重了这些人的自恋型人格异常。

杨永信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他的暴行未被披露之前,他是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也就是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副院长,是所谓的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而因为他“治疗”青少年患者的“效果显著”,很多父母视他为大专家、认定他是孩子的大救星。无数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他甚至成了拉动当地经济的代言人。

杨永信沉浸在这些“荣誉”中,他的NPD(自恋型人格障碍)不断加重。青少年被他电击得大声求饶、神情痛苦,他却能面带笑容,严重缺乏同理心!

还有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犹太人,他们本来就认为自己的民族高人一等,在美国获得至上的权利与资源后,自恋型人格障碍不断被强化。

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优秀、成功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因为在客观上,犹太民族长久以来形成了一些有优势的特点:重视教育与传承,做事认真,对人性的弱点有所了解。他们掌握了部分成才的规律,而不是因为他们生来就优越,高人一等。

第二,NPD(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归因模式是极其不理性的。

当取得一定的成绩时,他们毫无感恩之心,将所有的功劳都归于自己,采取完全的内归因模式,认为自己的能力就是这么强,忽视了客观因素及身边人对自己的帮助。

可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他们又会采取完全的外归因模式,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卸给别人和社会,从不会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杨永信就有着这2种不良的归因模式。他利用电击“治疗”青少年患者时,很快就能看到“效果”。这种所谓的效果其实只是表象,孩子被电得死去活来,生不如死,他们处于巨大的恐惧中,当然会对杨永信和父母言听计从,做个“听话”的孩子。

但很多父母以为孩子的问题真的解决了,只需要短短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孩子就变懂事了,跪着跟父母忏悔、认错,杨永信简直是“神医”啊!父母震撼、感动得不得了,对杨永信顶礼膜拜。

面对这些“成就”和过度夸奖,杨永信会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采取完全内归因的模式,甚至认为自己真的是“神医”。哪怕外界有很多反对他的声音,他也不以为然,觉得别人只是妒忌他。

当时,我是国内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批判他的精神科医生,在网上发了多篇文章。如果他那时看到我的发声,估计会嗤之以鼻。

后来,经过媒体不断曝光,他的恶行终于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临沂四院网戒中心被停办了。在网上,他被骂得狗血淋头,当初的荣誉与光环都不复存在了,但他也从未反省过自己的过错,至今都未公开道歉过。

恐怕直到现在,杨永信还会觉得自己没问题,而是这个社会太愚昧、太落后了,是别人见不得他好,所以故意对他泼脏水。这就属于完全的外归因模式。

同样地,如今以色列对加沙进行惨烈的大屠杀,但他们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把责任都归咎于哈马斯突袭是不人道的,并认为巴勒斯坦人民是“人形动物”,是拿着武器的下等生物。这同样属于完全的外归因模式。

在二战时,大量犹太人被迫害,这确实是历史上的悲剧,在客观上,这些犹太人是受害者。

但是,现在的犹太人仍然将自己当成二战的“受害者”,“受害者思维”非常严重,认为自己的民族如今已经变强了,有能力反击了,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欺凌弱小,认为“丛林”法则也是理所当然的。

03、如果遇到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怎么跟他们相处?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NPD(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应该如何有智慧地跟他们相处?

第一,如果你的领导、上级或者长辈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作为下属或晚辈,我们无须过多地与他们争辩对错,更没必要指出他们的自恋,而是保持基本的礼貌与尊重即可,甚至不得已相处时,可以开启“夸夸模式”。

既然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及夸奖,那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我们可以适当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多对他们表示认可。有人觉得这样拍马屁非常虚伪,其实,这只是我们与这部分人相处的手段而已,目的只是为了不引起不愉快和矛盾,不必过于介意。

第二,如果你的同事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那么除了必要的接触之外,最好尽量远离他们。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与他们发生经济上的来往,否则很容易引发矛盾与冲突。而他们会将所有责任都归咎到你身上,从不会反省自己的问题。

如果实在不得已,要与这部分人一起工作的话,那也可以开启“夸夸模式”,维持好表面的和谐共事关系就可以了。

第三,如果是你的恋人或伴侣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那更加需要有智慧地应对。

如果你们还处于恋爱阶段,你已经发现对方是个“自恋狂”了,那么请你不要妄想能用“爱与包容”去改变对方,这是非常困难的。

主流的精神科治疗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都难以在短时间内纠正人格异常,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就想改变NPD(自恋型人格障碍)?这是极其不现实的。就像有的网友所说的,“NPD型恋人比PUA型恋人更加可怕”。希望大家要保持头脑清醒,学会及时止损,不要拿自己的幸福开玩笑。

那如果你们已经步入婚姻,甚至有了孩子,暂时不想分开的话,那你无需感到恐慌或过分焦虑。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确实异常自大,有时令人烦厌,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一定是坏人。在现实中,他们可能对家庭也是非常负责任的,在某些方面也是很有能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作为他们的伴侣,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避免打击、否定他们,以免引发矛盾与冲突。而要多给他们认可、赞美,甚至对他们表示崇拜,这有利于维持婚姻的和谐。

更关键的是,如果你们已经有了孩子,那在家庭教育中,你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省,对自己的能力有客观的评价,以免孩子也出现NPD(自恋型人格障碍)。

但是,如果你无论是在事业上、经济上,还是在个人能力上,都完全碾压了你的伴侣,那我认为更好的方式是两人分开。否则,因为对方非常自恋,接受不了你全方位地比他们优秀,所以很可能会心理失衡。他们为了保持心理上的优越感,很有可能会在生活中疯狂的打压你、对你采取语言或肢体暴力,甚至是PUA你。

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请你千万不要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而勉强维持着婚姻。如果你和伴侣经常争吵,甚至出现家暴,孩子反而会不断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更快出现精神心理障碍。

而离婚后,只要父母双方都能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尊重,科学地引导孩子,他们更能心身健康地成长。

第四,对待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或者群体,你千万不要一味地善良,而是要设立底线,有意识地保护好自己。否则,很可能上演现代版的“农夫与蛇”,你会被对方反咬一口。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纳粹分子在欧洲疯狂迫害杀戮犹太人,但中国上海依然向犹太人敞开怀抱。1933年至1941年,先后有数万名犹太人赴上海避难或寻求中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生在上海的德国籍犹太人、二战史研究者索尼娅说:“我作为亲历者卷入其中,被中国人的义举深深感动。”

可是,最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说了一句没良心的话:“二战时期,犹太人遭受大规模屠杀,可是当时却没有一个国家援助过犹太人”,轻轻松松地将中国人曾帮助犹太人的历史事实全都抹杀了。

所以,即使我们中华民族非常强大且善良,但也不能无条件地接纳犹太人。除非满足这2个条件,否则我们很可能会被反咬一口。第一个条件是,我们中华民族必须不断变强,甚至成为最强大的民族;二是我们必须消除犹太人的自恋型人格,让他们不再盲目地狂妄自大,放弃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的信仰。

04、“何医生,你也太自恋了,是不是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有些网友对我们提出质疑:何医生,你们搞心理的,是不是也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也很自恋?

NPD(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内心非常“强大”,他们只相信自己是对的,遇到什么挫折都不会内耗自己,别人对他们的批评和攻击构不成一丝伤害,简直是刀枪不入。

我们在网上发表大量的原创文章、视频,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可,也有的网友会理性地跟我们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这些我都非常欢迎。

而有的“键盘侠”却带着明显的恶意对我们攻击、诋毁。对此,我其实并不介意,无论别人说啥,我都坦然面对,这似乎与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心理特征非常相似。

在有些人看来,我还常常发表一些颠覆性的言论,比如接连抨击杨永信,最近又对曾奇峰、武志红、李松蔚等人的一些言论进行分析,并针对心理咨询行业的乱象不断发声等等。

而且,我们机构的收费标准比较高,很多家庭负担不起,这是不是说明我对深陷痛苦的病患家庭缺乏同理心?

在此郑重声明,我并没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面对网友的质疑,以下我作出简单的回应。

首先,我确实并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及声音,这些都影响不了我。因为我已经具备了宠辱不惊的心态,进入“向内求”的阶段。

我的一些言论之所以“惊世骇俗”,是因为我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能对一些社会乱象看得更加深入,并且很想分享出来,希望尽量避免大众在这些方面走弯路、受误导,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或伤害。这是我的社会责任感。

杨永信的电击酷刑制造了很多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如果他的恶行不及时被指出、曝光,将有更多青少年受其荼毒。

我们讨论武志红、李松蔚曾经被指性侵来访者的事情,是想针对心理咨询界的乱象发表看法。我们从未说过武志红、李松蔚就是性侵者,武志红早就已经澄清了,李松蔚的案件目前也在调查中。但这些风波都暴露出这一行业的隐患。

我没有英雄情结,也不想当人人追捧的“专家”。我只是坚定地在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哪怕别人不认可我,我也不会对此感到沮丧。这也说明我并没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我并不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及夸奖。

而关于我们机构的收费,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已经取得了颠覆性的突破,能够高效、精准地找到抑郁症、双相障碍背后的病灶,并高效、精准地处理,帮助患者快速实现撤药,回归正常生活,甚至拥有更优秀的性格、更高的逆商。

但这个技术现在极难复制,我们的时间与精力又特别有限,所以只能够为极少部分的患者及家属服务。但我们的运营成本很高,这是不得不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整体上,我们机构的收费比较高。

我出生于农村,但从没有忘本。对那些不太富裕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和家庭,我也感到非常痛心,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们帮助。

我曾经到上海张江高科的街头,找到“国内反抑郁症歧视第一人”袁毅鹏,无偿救治他近2年。对于临床中一些面临现实困难的患者,我们也会尽可能给予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到上海张江高科的街头寻找袁毅鹏

在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我反省的意识与能力对个体来说非常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一个人塑造出越挫越勇的高逆商,还能够令其实现螺旋式上升。

这么宝贵的临床发现和“良药”,我怎能不用在自己身上?所以,我有意识地让自己不断加强自我反省,这也帮助我逆转了以往的偏执型人格异常。

当然,我说我没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网友们也可以说“你胡扯!”,无论是认可我上面的解释,还是继续质疑,甚至完全否定,这都是每个网友的权利。

这篇文章最大的目的,仍然是希望大家能对NPD(自恋型人格障碍)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能更好地识别身边的NPD(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避免这种精神心理障碍对自己造成伤害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