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会组织在行动。今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总工会紧扣泉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全总“559”工作部署,精心谋划、部署实施新质生产力工会行动,循“新”出发、聚“新”赋能、以“质”谋“新”,切实找准工会工作融入和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契合点与着力点,培育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尖兵,在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充分展现“泉工”作为。

向“新”而行,理论先行强化思政引领

“作为一名产业工人,如何加深对生产力理论的理解,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作为一名劳模、工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大潮中,如何引领广大职工开拓创新、向‘新’而行”……日前,泉州市劳模工匠联学联创暨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宣讲进企业活动在石狮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来自服装制作、芯片制造、石化产业、石雕产业等传统、新兴产业链的5位劳模工匠、创新职工代表,紧扣“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为企业职工和工会干部们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劳动思政+理论学习”课,推动新理论、新理念“声”入基层一线。

这是泉州市总工会深化劳模工匠联学联创工作机制,以思政先行,夯实信仰之基、凝聚向“新”之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泉州市劳模工匠联学联创暨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宣讲进企业活动在石狮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举行。 李亮 摄

今年,市总工会结合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用好、用活“联、学、创”形式,举办主题宣讲进乡村、进企业、进基地、进驿站、进校园、进机关等活动,推动全市工会开展不少于100场次的宣讲宣传活动。同时,实施职工思政引领阵地、文化服务阵地提质争优行动和新时代泉州职工文化建设三年行动,以“书香工会”建设为抓手,擦亮“泉工悦读”全市职工阅读品牌,打造一批职工思想教育基地、职工书屋等文化服务阵地和线上线下“匠心学堂”,推动“泉工”思政引领+文化服务“双轮驱动”,让“泉工”声音更加昂扬向上。

凝“新”赋能,建设“三型”产业工人

在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24年泉州市首届人工智能行业职工技能竞赛上,来自泉州电信公司的张丞典与全市人工智能智造行业的31位职工同台比拼、以“数”竞技,推动产业“智改数转”。

以“智”竞技,向“新”开赛道。为让更多“数字工匠”从“新赛道”脱颖而出,大力建设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市总工会和市人社局联合举办2024年泉州市“数字工匠”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将开展市级技能竞赛68场,带动形成市、县、乡镇(街道)、行业(产业)、企业五级工会联赛模式。同时实施百万职工素质大提升工程,组织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以“智”提“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泉州市智能飞行器装调检修职业技能竞赛在惠安举办。 田娟 摄

为促进广大职工全方位、多渠道提升技术、增长本领,市总工会从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培育“产改”示范企业18家,打造民营企业“产改”样板350多家。与黎明大学、泉州轻工学院等职业院校合作,建设省级工匠学院1家、泉州工匠学院7家、市级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30家,打造“泉工学堂”。以“菜单式”“订单式”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实施“求学圆梦”行动等。建立劳模工匠创新创效联盟机制,2023年在先进制造业企业打造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30家、泉州工匠工作室16家。

聚“新”而创,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

作为泉州市“工匠型班组”,茂泰(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班组的10名成员,在福建省劳模、技术创新班组负责人卢鑫带领下,研发的“生物基环保发泡鞋中底及制作方法”在全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这一技术受到广大国外客户的青睐,2023年,给公司带来新增销售额超200万元。作为回馈,公司也将企业新增利润部分的10%奖励给了班组。

据悉,近3年来,泉州市总工会在全市制造型企业中已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效益型、安全型、和谐型”的工匠型班组100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泉州市现代海洋渔业行业职工技能竞赛在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激烈开赛,运用5G数字技术,赋能海洋经济。石狮市总工会供图

在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重点项目工地、港口码头,同样处处可见侨乡泉州广大职工聚“新”而创、以创促产的身影。2023年,在市总工会“匠心育才”计划中,全市工会广泛组织职工参与国际国内发明展、福建省“五小”创新大赛、“金点子”评选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共有378项职工发明创新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

日前,在第二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上,来自全国60余个城市的70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1587个发明创新成果参加展示展评。由泉州市总工会推荐的108项职工发明创新成果参加,其中65项斩获多项大奖。

为进一步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营造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市县两级工会不断完善职工创新项目配套奖励办法,建立健全奖励职工创新创效机制。同时,全市工会不断完善全链条服务职工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车间一线落地。

谋“新”而动,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市总工会谋“新”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工会维权服务工作融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契合点,以市县工会“一府两院”联席会议全覆盖,夯实运用“一函两书”工作机制保障,护航劳动关系“和谐号”行稳致远。

劳动用工、劳动报酬、收入分配、能级工资、集体协商、防暑降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职工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是工会“娘家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落实“一函两书”工作机制的着力点。全市工会将结合实施非公企业工会建设三年行动、“小三级”工会建设三年行动等重点工作,推进基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建设;创建由劳动模范、企业工会主席和工会干部组成的劳动法律监督队伍,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设置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站,让“一函两书”能够直达矛盾纠纷调解的第一线,发挥制度的源头预警作用;加强与同级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交流、协同合作,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联动,实现劳动纠纷预防在前、调解优先,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在健全“一函两书”工作机制基础上,市总工会推动企业完善以人才、知识、创新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推动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赋“新”增效,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

在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工会组织是服务职工、凝聚职工的“温馨港湾”。泉州市总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紧抓“联合制+全覆盖”,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同时推动工会资源下沉一线,工会服务聚焦一线,广泛运用数智科技推动工会服务赋“新”增效,推进工会工作“服务化、体系化、品牌化、创新化、数智化”建设。

坚持守正创新,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2023年以来,新建非公企业工会1117家;开展第三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成立泉州市道路运输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和外卖配送行业工会联合会。目前,已建立市级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5家和县级新业态行业性(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及联合工会23家。3年来,组织102家帮促单位和107家被帮促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持续开展民营企业党建带工建示范点创建工作,七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19个单位被省总选树为2023年“民营企业党建带工建引领单位”。围绕工会数智化建设工程,持续升级优化网上工会三端九模块,扩大网上工会IP形象影响,提升“泉工e家”平台服务力、宣传力、影响力。(李亮 谢秋菊 黄丹萍)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