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快速“融合聚变”!

1.海上巨龙·深中通道:2024年6月,万众瞩目的深中通道将通车,届时,珠江东西两岸又将新增一条跨江大桥!珠江入海口的超级工程正在不断的缝合东西两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中通道

2.超级地铁·广州18号线:广州地铁18号线,在开通之初曾因其客流稀少,一度被群嘲只能运凳子,终于今年,在后开通的第三个年头,似乎迎来了咸鱼大翻身。18号线越来越挤了!这是很多沿线乘客的切实体会,从数据上看,18号线一日客流大约10W,多时可以到13W,且客流呈现平峰期和高峰期差异较大的情况,平峰期仍然是有不少空位,高峰期也是颇为拥挤的,18号线,初见「翻身」曙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地铁18号线客流量日渐增多

据最新消息,18号线后通段(冼村-广州东站)土建工程累计完成46%,未来的18号线,或将大放异彩。

18号线成了大湾区融合的催化剂!南珠(中)城际建成后,将与广州地铁18号线、广花城际、芳白城际贯通运营,远期还将衔接深南中城际,方便广州、深圳、中山、珠海市民便捷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期,南珠(中)城际还将与深南中城际衔接贯通运行,这也意味着,广州市民可以通过广州地铁直达深圳市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届时!广州市区到中山市中心、珠海市中心、深圳市中心的运行时间分别是50分钟、60分钟、75分钟左右。项目的建成会为珠江东西两岸居民的出行带来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交通方式,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经济建设。”

3.即走即停·湾区大号地铁来袭!

备受关注的广佛南环(佛山西站-番禺站)、佛莞城际铁路(番禺站-东莞西站)即将开通运营,并将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佛山西站-肇庆站)、莞惠城际铁路(东莞西站-小金口站)相连,实现“四线贯通”运营。实现四线贯通运营,形成一条全长258公里、横跨5座城市、呈东西走向的交通大动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佛南环、佛莞城际运行试验期间,广东城际运营公司初步测算四线贯通运营后,从广州长隆站乘坐 “大站快车”出发,到佛山西站、东莞西平西站用时约30分钟,到肇庆鼎湖东站、惠州陈江南站用时约60分钟。实现广州至佛山、东莞中心30分钟互达,其他城市60分钟互达,充分发挥广州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非广东地区的网民质疑为什么大湾区仍然需要不断的基础设施建设?

因为有人,有需求!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春节刚过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透露,广东有1.27亿常住人口、每天约1.5亿实时在粤人口,活跃的人气带来的是蓬勃的朝气、兴旺的财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不只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还是生育第一大省。人口大增背后,除了外来人口带来的直接增量之外,来自强劲生育的贡献不容低估。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广东2022年出生人口达105.2万,超过江浙沪“包邮区”总和,连续5年蝉联全国第一生育大省,且连续40年出生人口破百万。未来持续看好的人口数量也是建设各种世纪工程的底气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国民经略(侵权联系删)

从全国使用地铁的强度就,广深地铁客流量强度排行头两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轨道上的大湾区!地铁建设对于大湾区的融合、地铁所经过的地区的经济发展均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第一,大基建可以极大带动当地就业,拉动相关产业,提高GDP。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造地铁当然可以带动房价上涨,提高土地出让金的收入。

第三,可以增加人口的流动,其中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可以覆盖地铁运营的亏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快速发展期的消退,地铁建设也会因地区而异,有的地区仍然可以新增建设,但有的地区却只能看着。当然,这也符合资源配置的规律,要让优质的资源尽可能随着人口走!要去有人的地方建设符合人的需求的配套设施!所以,大湾区充满希望!而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南沙,怎么能不崛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南沙区位图: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

结语:当然,南沙目前常住人口不足百万!2023年常住人口约96万,人口导入还是重中之重!未来,建议南沙应该积极把握住,广州制造业立市的时代机遇,积极引入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岗位,做强产业体系,形成真正的宜居宜业的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