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饭时,很多人会狼吞虎咽,两三口“解决战斗”。实际上,这种习惯并不好。让我们给吃饭多留出一些时间,细品食物之味,细嚼慢咽更有益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嚼慢咽有何益处

减轻肠胃负担

充分咀嚼能将食物磨碎成更小的颗粒,可以让食物更好地与消化液接触,减轻肠胃负担。细嚼慢咽还可以让较烫的食物在口腔中冷却一段时间,降低食物到达胃部的温度,有助于保护肠胃。

促进营养吸收

在一项研究中,当不同受试者吃一种食物时,咀嚼次数多的人比咀嚼次数少的人多吸收13%的蛋白质、43%的纤维素。这是因为细嚼慢咽可以细化食物中的粗纤维,粉碎被包裹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这样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更容易被身体消化和吸收。

有助控制体重

食物进入人体后,人们的血糖会升高,在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时,大脑食欲中枢就会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这一过程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如果进食过快,等大脑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时,人们往往已经吃了过多的食物。细嚼慢咽能够让人更早出现饱腹感,进而停止进食,有助控制体重

保护口腔健康

充分咀嚼对牙龈有按摩作用,可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咀嚼时分泌的唾液不仅能够清洁牙齿表面,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其他抗菌因子还能有效阻止细菌繁殖,降低龋齿的发生风险。

美容养颜

在咀嚼的过程中,面部血液供应量增加,脸部肌肉会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相当于在做“美颜操”,长此以往可使面色红润、皮肤有光泽。

缓解紧张情绪

按照一定的节奏咀嚼,可促进血清素分泌,这种激素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愉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细嚼慢咽能够让忙碌一天的我们慢下来,心态变得更加平和。

细嚼慢咽有重点

“细”可通过增加咀嚼次数来实现。研究表明,一口饭咀嚼20~30次最为适宜,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好每口饭菜咀嚼25次以上。大家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咀嚼次数,让自己逐渐适应。

“慢”可通过延长用餐时间来实现。早餐用时15分钟、中餐和晚餐用时30分钟最为适宜。

除了要注意细嚼慢咽,老年朋友还应合理安排三餐的间隔时间。一般来说,食物可在胃中停留4~5小时,因此,两餐的时间间隔在4~6小时最为合适。晚餐吃得太晚容易增加肠胃负担,建议17~19时吃完晚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湖南中医药大学 尹慧 孙贵香

策划:郑颖璠

编辑:王千惠 管仲瑶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HEDQVUC】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