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在阅读后讨论与交流,又能带给您不一样的参与感,李三观感谢您的支持!

美帝无视新中国的警告,率领联合国军越过38线,将战线推到新中国的边境,轰炸我边境人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放任不管,任由美帝胡作非为下去,那对于新中国来说,将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伟人决定: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派遣志愿军入朝,打好这场立国之战。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志愿军强势入朝,为了打好入朝第一战,我们派遣了最为精锐的部队,不少名将也被派往朝鲜战场,韩先楚就是其中的一员。

韩先楚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人员,他打满3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更是协助过4任志愿军司令员,作为这样一名功勋卓著的名将,韩先楚为何没能转正,多次落选志愿军司令员呢?

原因之一:先入为主的角色定位

韩先楚随着彭总一同入朝参战,按照内部资历以及个人能力来讲,必然是彭总担任志愿军总司令。

而韩先楚自从入朝之后,便被定义为第三副司令员,不具体分管司令部内部的工作,而是担任部队的督查检查工作。

简单的来讲,韩先楚作为副司令员的身份,前去作战部队来协调作战,遇到联合作战时,韩先楚担任其联合作战的指挥。

韩先楚的资历和能力,组织协调几个军长协调作战,那还是绰绰有余的。因此,韩先楚作为前线指挥官,在这个职位上他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志愿军的总司令,更多的是担任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大的作战计划,并且承担起关键的决策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先楚担任的角色,更多的是指挥具体的作战任务,作为局部战役的攻坚者来使用。而且他还在这个角色上做的很好,这也就使得韩先楚被定义在这个角色之上。

原因二:韩先楚的资历欠佳

韩先楚共计和彭总、陈赓、邓华以及杨得志四位司令员搭档过,按照他的资历来讲,肯定和彭总没得比。

彭总回国之后,陈赓曾接替彭总司令员的位置,陈赓在我军中的资历相当高,他作为当年黄埔的高材生,曾救过蒋介石的命,不少将领也就是背一背中正式,而陈赓则是背的中正本人。

陈赓的资历以及指挥作战的能力和大局观,自然要强于韩先楚,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第二任司令员落在了陈赓的手中。

邓华与韩先楚相比,韩先楚在指挥作战方面要比邓华强,但是邓华在入朝初期便开始担任第一副司令,抓总体和分管作战,而韩先楚则是第三副司令,在主抓前线的作战问题。

邓华长期以来都在司令部工作,担任的角色和职位,让他更好承担司令员的职责。按照副司令员的顺序来排,邓华作为第一副司令员也是最优的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三:军队建设的需要

到了1952年前后,前线的战事基本已经稳定,志愿军内部也开始走马换将,开始置换了一批新的将领进入朝鲜战场,韩先楚作为最初入朝的一批将军,在前方已经稳定的情况下,便开始被替换回国。

韩先楚被调回国内,担任中南军区参谋长职位,着手国内的问题。

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前方的战事基本结束,就剩下一些调停和沟通的事宜,韩先楚这样一位旋风将军呆在那里,未免会有些无用武之地了。

杨得志和杨勇更适合担任这样的角色,用来调节处理后续的问题。

综上所述,之所以韩先楚没能成为志愿军总司令,主要还是他个人在前方作战方面太过于专业,而在总体的指挥协调方面,又略显生疏,久而久之便在前线作战的岗位上发挥的更加出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来看,总司令员的位置,更多侧重于资历以及整体协调的能力,因此,韩先楚才几次错失总司令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