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春秋战国时,南北风味就出现了差异。到了唐宋时期,南北菜肴就各自形成了体系,显现出南甜北咸的格局。

清朝初年,鲁川粤扬“四大菜系”已经成型;清末时,又分化出浙菜、闽菜、湘菜、徽菜等新四大地方菜系,中国“八大菜系”完成布局。在中国所有的菜系中,鲁菜、又叫山东菜,是历史最为悠久、覆盖区域最广的一道菜系,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都有着广泛群众基础。

最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今山东省)的山东菜,形成于秦汉,自宋代以后,就成为北方菜的代表;发展到今天,形成了沿海胶东菜(以海鲜为主)、内陆济南菜、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个分支。

总体而言,山东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点。制作时,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

2024年,民间机构《年调查》发布“山东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菜肴”,下面是详细的点评。

1、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州扒鸡

又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是德州最著名的“三宝”(扒鸡、西瓜、金丝枣)之一。

德州扒鸡是山东传统名吃,鲁菜经典。德州扒鸡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德州扒鸡就被列为“山东贡品”送入宫中、供帝后及皇族们享用。五十年代时,国家副主席宋庆龄从上海返京,曾多次在德州停车选购德州扒鸡带给毛主席以示敬意。德州扒鸡因而闻名全国,且远销海外,被誉为“天下第一鸡”。

很多人不知道扒鸡的名字由来。扒鸡,指的是其烹饪手法以“扒”为主。同样烹调技法,除了扒鸡以外,山东著名的还有扒蹄、扒肘子等。

2、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香甜酸醇,是山东省经典的名菜之一。

济南北临黄河,黄河鲤鱼与松江鲈鱼、太湖银鱼、富春江鲥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黄河济南段出产“龙门鲤”,不仅肥嫩鲜美,而且金鳞赤尾,形态可爱;堪为鲤中珍品。“糖醋鲤鱼”最早始于黄河重镇——泺口镇。

得益于“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泉群甘甜清冽的水质,泺口有着酿醋的历史。泺口醋气味清香,曾于1915年与国酒茅台一起荣获巴拿马国际物品博览会(世博会前身)金奖。许多济南名菜就是由洛口醋制作而成的,如糖醋鲤鱼、油爆双脆和爆炒腰花等。

3、爆炒腰花

爆炒腰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爆炒腰花

用猪腰为主料、制作前将臊味去净,然后经过爆炒制成;特点是鲜嫩,味道醇厚,滑润不腻,从配菜和佐料上又有偏甜、酸、咸、辣之分。该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山东省传统名菜之一。

这里多说一句腰子。我们常说的腰子多半指的是动物的肾。正常人具备两个肾脏,状似拳头大小的扁豆子,位于腰部两侧后方,所以叫腰子。对于羊来说,有内腰、外腰,或者红腰、白腰的区别。內腰就是红腰,也就是肾;外腰也叫白腰,是羊的睾丸。

4、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转大肠

清光绪初年,由济南“九华楼”酒店首创。九华楼是济南富商杜氏与邰氏所开。杜氏在济南设有9家店铺,酒店是其中之一。杜掌柜对“九”字有着特殊的爱好,所开的店铺字号都冠以“九”字。“九华楼”设在济南县东巷北首,规模不大,但司厨都是名师高手,尤其擅长烹制猪下货。

九转大肠之前叫“红烧大肠”。有一次杜氏宴客,酒席上了此菜,众人品尝后都赞不绝口。有一文士说,如此佳肴当取美名,并当即取名“九转大肠”;并解释说,道家善炼丹,有“九转仙丹”之名,吃此美肴,如服“九转”,媲美仙丹。从此,“九转大肠”之名声誉日盛,流传至今。

5、四喜丸子

四喜丸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喜丸子

作为鲁菜中的一大名菜,用料最为简单普通。四喜丸子,说白了就是用五花猪肉、冬菇等材料拌在一起做成的、个头较大的肉丸子。淮扬菜里有一道类似的菜,叫“红烧狮子头”。

山东的“四喜丸子”之所以著名,与其象征的吉利意义不无关系。大家知道,中国人最为看中的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四件喜事,这就是“四喜丸子”名称的内在寓意。

6、把子肉

把子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子肉
坛子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坛子肉

相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彼此惺惺相惜,决定拜“把子”。张飞是屠户,主要杀猪。哥几个拜完把子后,就把猪肉和豆腐弄在一个锅里,炖了炖吃了。到了隋朝,鲁地一位名厨,将此做法进行了完善,精选带皮猪肉,放入坛子里炖,并使用酱油调味。这样炖出来的把子肉肥不腻、瘦而不柴,色泽鲜亮、入口醇香,且价格公道,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这道菜的做法和刘关张结拜兄弟的传奇结合,成就了今天山东人喜闻乐见的把子肉。山东还有一种类似的菜肴,叫做“坛子肉”,据说最早是由济南凤集楼饭店的厨师创制的,做法是用猪肋条肉加调味和香料,放入陶瓷坛中慢火煨煮而成。“坛子肉”的色泽红润、汤浓肉烂,肥而不腻、口味清香,远近闻名。

甏肉干饭

甏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甏菜

这是济宁地区传统特色小吃,起源于元朝。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南方的大米从水路运往北方。作为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码头,人们发现,用陶瓷器炖出来的肉和大米饭放在一起吃,别有一番风味。后来,人们在炖肉时,按照自己的喜好,又加进去了卷煎(带肉馅的豆腐卷)、面筋、丸子和鸡蛋等食材,炖好以后伴着米饭吃,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这就是今天的甏肉干饭。

7、葱烧海参

葱烧海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葱烧海参

山东的这道名菜和山东出产的优质海参有关系。海参分为刺参、乌参、光参和梅花参等多种,山东沿海所产的刺参为海参中的上品。

“葱烧海参”是以刺参为主料、配以俗称“葱王”的章丘大葱制作而成。做法是先把海参烧好,然后把大葱用油炸至金黄色,等到发出葱油的芳香气味时、浇在烧过的海参上。“葱烧海参”色泽红褐光亮,质地柔软滑润,葱香四溢,经久不散,是最著名的鲁菜之一。

8、油焖大虾

油焖大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油焖大虾

山东海域所产对虾占全国总产量的2/3。清代山东学者郝懿行所著《记海错》一书载:渤海“海中有虾,长尺许,大如小儿臂,渔者网得之,两两而合,日干或腌渍,货之谓对虾。”

“油焖”是鲁菜中的一种常见烹调方法,使用这种手法,选用山东海域出产的、身长15至20厘米的大对虾,制成的油焖大虾晶莹饱满、体形硕大、头部长满虾脑,滋味堪称一绝。

9、拔丝地瓜

拔丝地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拔丝地瓜

拔丝也是鲁菜一大特色烹制方式,几乎所有小孩都愿意吃拔丝类菜肴。拔丝看起来很简单,就是把炸好的食材外面裹上糖稀,但实际上,这道菜非常考验厨师的火力控制水平:糖稀熬制时,时间短了、拔不出丝来,时间长了、又糊又苦,卖象不好。好的厨师做出来的拔丝菜都是色泽金黄的,且甜香适口、入口酥脆,细丝可以抻出2、3米都不断,吃完后口齿留香。

餐桌上,以拔丝地瓜最为常见,其他还有拔丝苹果、拔丝梨、拔丝土豆、拔丝山药等。这和山东的地方土产有关系,如:烟台苹果,莱阳梨,滕州和肥城的土豆,泗水地瓜,菏泽铁棍山药等。

10、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宫保鸡丁

清朝时,贵州人丁宝桢到山东任巡抚。此人对烹饪颇有研究,嗜辣、且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当时,山东有一道名菜叫做“酱爆鸡丁”;丁宝桢对此进行了改进,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这就是宫保鸡丁的雏形。这道美味本来是丁家的私房菜,后来逐渐传到了市井当中、深受欢迎。

这道菜的出现,“山东大花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山东的花生如果不好吃,丁宝桢就不会喜欢;不喜欢吃花生,就不会把花生放到菜中,也就不会有宫保鸡丁的诞生。“宫保”二字,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死后,清廷为了表彰他,追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这道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

丁宝桢本人曾经在山东、贵州、四川等多地为官,所以这道菜流传很广,山东菜、四川菜、贵州菜里都有“宫保鸡丁”,做法也有不同。

这里插说两句丁宝桢的闲话:丁宝桢在山东时,当时清廷倚重的大将僧格林沁,受命到山东清剿捻军;结果不幸在菏泽高楼寨(今菏泽高庄镇)遭捻军伏击,率残部突围至吴家店(今菏泽市吴店镇)时,被斩杀。丁宝桢曾因此事受牵连,被朝廷追究责任。

以上是最具代表性的十大鲁菜。除此以外,还有奶汤蒲菜、芙蓉鸡片、糟溜鱼片、蜜汁梨球、清汤柳叶燕菜、一品豆腐、油爆双脆、酸辣乌鱼蛋、清蒸加吉鱼、扒原壳鲍鱼、蟹黄鱼翅、油爆海螺、芙蓉干贝、炸蛎黄等等,也常常被列入十大鲁菜的名单里。但就影响力来说,小酉认为还是《年调查》发布的十种的优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