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

#空竹#

#空竹传承#

#非遗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084位真人故事

我叫朱华明,1968年出生于南京六合,原是一名化工厂技工。

38岁那年,我被查出血压异常,开始跑步锻炼身体。一次晨练时,我被一群正在练习空竹的人吸引,那个在空中飞舞的陀螺,一下击中了我的心灵,从此与它结下不解之缘。

如今,我在推广空竹的路上,已经走过18年。朋友们,你知道空竹是什么吗?不妨一起来了解下,我们老祖宗留下这项美好竞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钻研空竹技术,探索更多发现)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出生在吃不饱的年代,所以童年过得很清贫。

虽然家庭不富裕,但幸运的是,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和爱我的父母,在精神上给我了很多鼓励。

依稀记得,父亲工作很忙,外出的时候比较多,我们弟兄三个全靠母亲带着。没有粮食的时候,她总能从自己口中挤出一份给我们吃,她则烧青菜,烧豇豆吃。

物质的贫穷限制我的眼界,但是没有限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父母很有眼光,非常关心子女的教育成长,即使家庭贫困,也没有放弃对我们的教育,一直坚持让我们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化工厂上班)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背后是现实的无奈和生活的辛酸。

艰苦的生活能教育人,更能启发人。也许是生活的不如意才造就了自己不服输的精神,从小就懂得,美好生活需要自己去追求,从而锻炼出了坚强的意志力。

我从小做事认真,力争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尽善尽美。坚持读完高中后,我想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就去了石化工厂上班。

曾经的生活经历,培养了我不断学习的好习惯,不甘落后的我一直保有一颗进取心,厂里有学习机会都认真把握住了。

我一步一步踏实前行,从中级工、高级工再到技师。我从1986年开始工作,遇见过很多困难,但一直没想过退缩,坚持在厂里上班,没有换过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时照片)

一次公司体检,改变了我的后半生。一次偶然的锻炼,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乐趣,也让我的人生有了更多可能。

2006年,公司组织体检,我查出血压有问题,高低值都处在临界状态,已经到了需要吃药控制的地步。

之后的几年时间,我的身体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家里有人学医,非常关注我的身体健康,建议我积极锻炼。

我当时38岁,还很年轻,疾病的突然来袭,使我不得不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保养”。跟大多数人一样,我开始跑步,地点选在了离家很近的公园。

在跑步途中,我不经意间看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一位技艺高超的表演者,正将手中的“陀螺”抛向蓝天,只见那“陀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后,又稳稳落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竹表演动作)

表演者手中的线绳,好似带有魔法,在那上下穿梭,“陀螺”旋转得愈发欢快了,仿佛一只在空中自由翱翔的燕子。

我被这神奇的表演深深吸引,因为我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技艺。

那“陀螺”在空中的每一次旋转,都会伴随线绳摆动,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表演者动作流畅而优雅,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这项技艺的精湛掌握。

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心。我走上前去,向这位表演者请教。通过他介绍,我才知这并非普通玩具,而是中国传统的空竹。

空竹不仅仅是玩具,更是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技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是一种通过旋转和抛接来表演的技巧性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学习钻研空竹技术)

空竹表演不仅是视觉享受,更是对力量、平衡和协调性的考验。表演者需要精准地控制线绳松紧,以及空竹的旋转速度和方向,才能在空中创造出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旋转和抛接动作。

这次偶遇,让我瞬间被空竹这项传统技艺深深迷住,常常沉迷其中。经过一年练习,我发现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热情愈发高涨。

可喜的是,第二年的体检结果显示,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这让我更加坚信空竹对身体大有益处。

我决定跟随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认真学习空竹。但是,尽管他们技艺精湛,受限于当时空竹的发展水平,加上空竹工具较为原始,可执行的动作相对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社团活动,跟有兴趣的人一起学习)

自己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开始不满足于现状,渴望探索更多可能性。

随后,我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通过互联网的广阔天地,得以接触到更丰富的空竹知识和技巧。

我开始跳出本地,放眼全国,寻找那些在空竹界享有盛誉的大师。

空闲之余,我四处拜访,向他们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这让我的技艺得到了质的飞跃。

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我通过研究大师们的作品,一遍遍演练,一点点吸收。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从小不愿意放弃的我,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学有所成。

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我提高了空竹技艺,也让我对这项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一起共同爱好空竹的伙伴,共同学习和交流技术)

随着我玩空竹的时间日益增多,空竹逐渐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开始挑战各种比赛。

空竹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竞技。空竹球比赛广受欢迎,尤其在南京、上海、北京、郑州等大城市,每年都有盛大的空竹赛事。

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和专业训练,我准备迎接挑战,参加了全国性的空竹比赛。

比赛紧张而充满挑战,每一次旋转、每一次抛接,都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精准的控制力。

赛场上,我全神贯注,将所有训练时的汗水,转化为一场场酣畅淋漓的完美表演。评委分数一公布,观众的掌声瞬间响起,我知道,曾经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队参加比赛)

从2013年到2015年,我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在这段时间里,我几乎每次参加比赛,都能在重点组获得冠军。

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技艺,更塑造了我的性格。我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在竞争中寻找合作,在胜利中保持谦逊。

当我回望那些年的成绩,感到无比荣幸和感激。空竹不仅给了我荣誉,更给了我成长和自我发现的机会,让我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这种木质的古老玩具,尽管历史悠久,却鲜为人知,这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空竹的相遇,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推广这项传统文化的决心。

自2013年起,我便将空竹作为我生活的重心,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艺术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集共同爱好的朋友,用心去推广空竹)

我认真思考,如何将这份乐趣与更多人分享。我开始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将空竹的魅力介绍给更多人。慢慢的,我有了自己的小团队,我们一起用心去推广空竹。

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是街道还是街道的社区教育中心,都对我们的推广活动,给予了积极响应和帮助。

目前,我们成功在十几个社区推广了空竹,建立了空竹社团,让居民们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这项艺术。

同时,我们也在十几所学校开展了空竹的教学和推广活动,让更多学生能够了解,并参与到空竹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聘请为沿江街道社区教育教师)

在推广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误解和偏见。很多人认为空竹是冷门运动,带来的价值,远远不如没有其他运动项目。

但我不这么认为,空竹历史悠久,还承载着传统文化层面的东西,是值得大家重新认识的。

起初,我们采取了免费推广的策略,无偿将空竹送入学校进行教学。那一年,我们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纯粹是为了推广这项传统艺术项目。

然而,即便我们同时在四五所学校开展活动,也总有一两所学校无法取得预期成效。

这让我们觉得很没有成就感,有时甚至感到沮丧。因为空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人认为它是玩具,担心会分散孩子们对学习的注意力,所以有些排斥。

在推广空竹的过程中,也有来自家人的不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领学员练习空竹技术)

需要去社区推广空竹时,我得义务去帮忙组织活动,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我会为了一个项目,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却没有任何经济回报。

回家时,老婆总是劝我不要太辛苦,少做这样劳心劳力却没有回报的事情。

家人出于对我身体健康的关心,有时也不支持我。因为我忙于推广活动,可能连饭都吃不上,或者忽略了生活上的其他事情。

尽管家人有时会抱怨,但他们看到我通过推广空竹,不仅身体状况有所改善,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好了,也渐渐没有了反对声音。

他们开始理解,我之所以如此投入,是因为我对空竹真的热爱,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项传统艺术。

空竹文化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回报。对我来说,是无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定不移地推广空竹)

但现实有时候并不尽如人意,有些人可能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空竹没有产生真正的热爱之情。

他们可能只会一些基本动作,就加入了我们团队,但对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并不感兴趣,更多的是把这里当作一个吃喝玩乐的场所,四处游玩。

起初,我不太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会热情招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看清他们的真正目的,便失去了交流的兴趣。

我更希望维护一个纯粹的学习环境,吸引那些真正对空竹有热情、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练习的朋友。

我坚信,只有与那些志同道合、对空竹充满热爱的人,才能一起推动空竹走得更远。

我不对学习者的年龄设限,无论老少,都可以加入到空竹的学习中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学习空竹的潜力,只要他们愿意学,我们就会热心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解空竹理论基础知识)

我们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协调性,教授不同的动作。对于身体条件较好的学员,我们会教授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

此外,我们还利用网络力量,分享空竹的教学视频和表演,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空竹。

目前,我们的账号在网络上获得了一定关注。这不仅证明了空竹艺术的魅力,也显示了网络在传统文化推广中的重要作用。

推广空竹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它超越了单纯的工作,成为了一种爱好和生活方式。

教授小朋友学习空竹时,他们的笑脸和成绩,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这种满足感,让我内心放松并愉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学生特点,教授不同的空竹技巧)

我们也遇到过一些人,利用我们的表演去牟取私利。起初我们并不知情,甚至还帮助他们做宣传和表演。但是,一旦发现这种行为,我们会选择不再与这些人合作,以保护空竹艺术的纯粹性,和我们推广的诚信。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教学团队已经走进超过20所学校,帮助建立了近百个学生空竹社团,并为6000多名学生提供了教学。

此外,团队还举办了100多场社区推广演出,每年至少20次的社区教学活动,吸引了近百名学员参与。

我们工作室成员多次代表江北新区参与各类演出、比赛,还被邀请参加老年春晚节目的录制,受到观众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广空竹走进校园)

我们的双轮空竹技艺,在南京市空竹领域独树一帜,享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我觉得,肯定有很多人像我以前一样,对空竹并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但我相信,只要有机会亲眼目睹一次空竹表演,就一定会被它的美丽和魅力折服。

余生,我会继续为空竹文化的传播,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愿我们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传承并发扬光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述:朱华明】

【撰文:归去来兮】

【编辑:醉红颜】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