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养老金的待遇问题,这是一个体现社会保障体系公平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无论是企业职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都是按照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综合计算和确定的。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时是缴纳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但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是从2014年10月1日才开始实施的,在2014年10月1日之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退休中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中人,按照养老金计算办法来划分,分为十年过渡期期间的退休中人,十年过渡期结束后的退休中人。所谓十年过渡期期间的退休中人,主要是指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30日之间办理退休的工作人员。

在这个期间办理退休的中人,养老金是按照新老办法进行对比计算,新办法计算的结果高于老办法计算的,高出部分要按照10年过渡期的比例计发。2024年是十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24年退休的中人,新办法高出老办法计算的部分是按照100%领取。

十年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中人,主要是指2024年10月1日之后办理退休的人员。在办理退休时养老金不再按照新老办法对比计算,而是按照新办法计算。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四个部分。

不管是十年过渡期的退休中人,还是十年过渡期结束后的退休中人,由于还存在比较长的视同缴费年限,而且视同缴费年限普标高于实际缴费年限,在养老金构成中,仍然是过渡性养老金高于基础养老金。

在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计算时,需要运营累计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两个数字,累计缴费年限是指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的累计年限,主要用于计算基础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主要是指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的工作年限,主要用于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缴费年限以外还有三个数据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缴费指数,缴费指数分为I实际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实际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平均后的指数,就是平均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是用来计算基础养老金的,视同缴费指数是用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办理退休时,视同缴费指数是按照岗位指数、级别或是薪级指数、退休生活补贴指数来确定的。正科级公务员是按照职务指数、级别指数、退休生活补贴指数来确定;副高级教师是按照岗位指数、薪级指数、退休生活补贴指数来确定。

从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指数表来分析,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的指数确定办法不完全相同。正科级公务员的职务指数要低于副高级教师的岗位指数,级别指数要低于教师的薪级指数,退休生活补贴指数也要低于副高级教师。

从这几年各地退休的实际情形来看,大多数地区正科级公务员的养老金大概就是5000多元到6000元左右,副高级教师大概是8000元左右。其中在副高级教师中,由于分为五六七三个不同的岗位等级,虽然每个等级的岗位工资差距不大,退休后的待遇每一个等级相差一两百元钱,但不管是在职时的工资待遇还是退休后的待遇,副高级教师都会高于机关的正科级公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实施,视同缴费年限将会逐步消失,今后的退休待遇主要以实际缴费年限来计算,养老金只有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以本人的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由于副高级教师的工资待遇总体上要高于正科级公务员,每月的缴费基数也会高于正科级公务员,今后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也会高于正科级公务员。

综上所述,副高级教师与机关中的正科级公务员相比,由于副高级教师在职时的工资待遇总体上会高于正科级公务员,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也会高于正科级公务员。在办理退休时,副高级教师的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也会高于正科级公务员,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和职业年金个人账户都会高于正科级公务员,总体上副高级教师的养老金也会高于正科级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