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前国际乒联主席阿达姆·沙拉拉被爆贪污2000万丑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乒乓球,这项源于英国的运动在中国早已扎根,成为了国球。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乒乓球队就开启了一段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接连的国际大赛中,中国选手们挥洒汗水,施展高超球技,一次次将金牌夺回国门。

这种垄断般的强势表现,无疑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和焦虑。

那些曾在乒坛叱咤风云的国家,难道就此被中国队遥遥甩开,永无翻身的一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当世界乒坛哗然之际,一个男人走上了历史舞台,他就是加拿大裔埃及人阿达姆·沙拉拉

1999年,这位曾效力于加拿大国家队的前教练出任国际乒联主席一职,立下了"重塑公平竞争环境"的目标,而他倾力推行的一系列改革,随后成为了乒坛新一轮震荡的导火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达姆·沙拉拉的背景和动机

阿达姆·沙拉拉出生于埃及首都开罗,10岁时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并在那里扎根。

儿时他就表现出了在运动上的天赋,19岁便被加拿大国家乒乓球队录取,因此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乒乓球界的新星,沙拉拉在国家队的表现也是不错,也参加过不少国际赛事,遗憾的是并没有在比赛中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对运动的热爱。

退役之后,沙拉拉转向了教练的道路上,并成为了加拿大乒协技术总监,后面的执教生涯中广受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已小有名气的沙拉拉出人意料地当选国际乒联新一任主席。

就职之初,他便指出当前乒坛"存在着公平性问题",呼吁重塑一个更加公正的竞技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一论调的缘由,业内人士多有解读:当时中国队已经垄断了乒乓球项目的绝大多数冠军,其他传统强队的成绩一蹶不振,中国队的统治地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沙拉拉推行改革的潜在动机,是希望动摇中国队的领先优势,为其他国家队伍阻止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创造条件,而他随后的一系列操作,更是将这一企图暴露得彻彻底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系列“不公平”的改革

自从沙拉拉担任国际乒联主席之后,沙拉拉开始推出多项影响中国队训练的改革方案。

而作为影响最大的无非是2000年“小球变大球”的方案了,将一直使用的38毫米的小球改为40毫米的大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举措上面,更是大幅度加重了球体本身的重量,这一调整无疑是针对中国队,因为中国队员擅长运用"旋转球"战术,用高速旋转制造球路曲折、难以预测的弹道,给对手造成极大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信源:根据生活时报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00年2月24日发布的《乒乓球由小变大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随着球体的变大,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旋转球”战术的效果则会大幅度降低。

好景不长,在2002年的时候,沙拉拉又再一次颁布了“发球无遮挡”的新规定,规定运动员发球时不得用手臂、衣物等遮挡对手视线,否则将被判违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之前我国乒乓球选手都比较喜欢侧身发球,有着一定的遮挡对手视线的特点,而这项规则的发布,无疑是对中国队很大的障碍。

因新规出台,中国名将孔令辉2003年世乒赛首次遭到小将波尔爆冷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比赛规则,沙拉拉对球拍材料也狠下了手,他曾颁布过禁止选手使用传统的有机胶水制作球拍,反而改用无机材质,这一改变不管是发球还是反手攻击等技术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拉拉还推出了21分制改为11分制等调整,以期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但从结果看,这些改革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一度令比赛失去应有的质量,引发外界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以上的种种新规,沙拉拉的改革怎么都像是针对中国队,也许在他的心中,打破中国长期在乒乓球界的统治地位,为其他国家制造有利条件,但这种做法无疑有失偏颇,在客观上极大增加了中国队的应战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沙拉拉为何如此执着于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行这些改革,难道只是为了针对中国队吗?

中国队应对

其实我们不能过于片面地将其理解为"针对中国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沙拉拉在采访中曾多次强调,他的目标是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比赛环境,让乒乓球这项运动能够吸引更多国家的关注和参与。

在他看来,中国队长期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这种"一枝独秀"的局面,不利于乒乓球运动的整体发展。

文章信源:根据腾讯体育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10年5月28日发布的《历数乒联十大改革:国乒频受限 霸主地位难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其他国家的球员持续被中国队压制,他们对这项运动的热情也会被迫熄灭,最终导致乒乓球陷入"穷极虽夷,振不起来"的困境。

也许沙拉拉的改革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这其中并不能否认他对中国队的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队教练组也曾公开驳斥过,认为沙拉拉“根本不懂乒乓球”。

只能说沙拉拉的改革太过于僵硬和极端了,并没有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推动乒乓球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如何,不管沙拉拉的改革是怎么样的,中国队始终正面应对,坚如磐石,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员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真正的实力,才是赢得荣誉的唯一途径,任何人为的限制和打压都无法动摇他们对乒乓球的热爱和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权力终结

就在中国队和沙拉拉之间的这场正面较量愈演愈烈之时,一枚重磅炸弹轰然落下,令沙拉拉声名狼藉、身败名裂。

2013年4月23日,一封爆炸性的电子邮件被悄然送入了国际乒联的内部邮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邮件的内容,令人触目惊心:沙拉拉在担任主席14年间,不但多次滥用职权、参与不正当市场竞争,更有贪污2000万美元的重大嫌疑!

文章信源:青年报,2013年4月24日发布的《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涉嫌贪污2000万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邮件附带了大量的证据材料,由于出自欧洲乒联律师团的操刀,信息的可信度是毋庸置疑的。

面对这一重大丑闻的曝光,国际乒联不得不立刻采取行动,对沙拉拉进行停职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信源:腾讯新闻,2019年3月15日发布的《前国际乒联主席遭商业调查停职 曾出台诸多政策针对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曾经谋权篡位、丑闻缠身的沙拉拉,终于尝到了自作孽、不战而败的滋味。

他那些刻意限制和打压中国队的种种举措,也在这一刻彻底失去了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权力是把双刃剑,往往割伤最多的,正是操纵它的那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拉拉对中国队的"苛刻",不过是出于一己之私的野心,而他最终被钉在了贪腐的耻辱柱上,也注定了他在乒乓球史上"过去式"的地位。

结语:

诚然,任何一项运动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遭遇重重阻力。

唯有怀揣纯粹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才能扫除一切障碍,最终冲破重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乒乓球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之巅,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运动员对这项运动的执着热爱和不懈追求。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真正的实力和决心,才是战胜一切阻力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