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快到了,很多人开始贴“三伏贴”,以预防冬季疾病。

三伏贴”是指什么?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三伏贴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以鼓舞正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三伏贴”适用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一些体质虚弱,冬季容易感冒的人群。此外,下面这些人群同样可以贴敷。

偏颇体质的体质调理:如阳虚体质(畏寒肢冷)、气虚体质(乏力气短)、痰湿体质(痰多、便溏或虚胖)、特禀体质(易过敏)等。(可到中医科门诊进行体质评估)

亚健康人群:慢性疲劳综合征、乏力、失眠、耳鸣、反复口腔溃疡等。

脾胃虚弱人群:如虚胖、消瘦、便溏、五更泄、不耐生冷饮食症状者等。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变应性咳嗽等。

反复关节冷痛的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三伏贴”偏热性不是“万能贴”,“三伏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些人群不适合贴:

1.处在急性感染性疾病发热期人群

2.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者

3.患有严重皮肤病、局部皮肤溃破者

4.特殊体质,对中药及敷贴过敏者

5.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者、孕妇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而发明的一种外用的贴敷治疗方法。

贴敷时间: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

中伏:7月25日-8月03日

闰中伏:8月04日-8月13日

末伏:8月14日-8月23日

上述时间开始之后前三天是治疗的黄金时间。

一般成人需要敷贴2-4小时,但根据个体差异,可以适当调整贴敷时间。

贴“三伏贴”需要注意什么?

“三伏贴”贴敷期间,应忌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贴敷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

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鱼、虾、蟹、海鲜等腥膻;忌鸡、牛、狗肉等发物。

2.贴敷期间可配合服用扶正固本中药,如传统经典名方玉屏风颗粒等。

3.贴敷期间应避免感冒受凉,当日不宜洗澡,因贴敷后穴道开放,易受寒,降低疗效。

4.贴敷药后局部可出现皮肤泛红、瘙痒、灼热或疼痛,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水泡,此属于正常反应,经正确处理均能消失,千万不可自行抓破以免引起局部皮肤感染。

5.一旦出现明显皮肤反应者,可与我们联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在穴位上贴敷中药,药力更易直达脏腑,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去哪里贴三伏贴呢?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医科“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组方科学、取材道地,选穴严格辨证,精准恰当,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