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广东地区遭遇暴雨极端天气,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承建的肇庆港德庆港区九市作业区通用码头工程所在西江水域汛期提前,项目团队科学预判、灵活应对,赶在汛期之前36个小时,顺利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预判、积极准备

宁静的清晨,伴着湿热的江风,肇庆港德庆港区九市作业区通用码头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混凝土浇注。汽车吊、泵车等机器设备发出的轰鸣声,奏响了一首火热的工程“奋进曲”。

作为肇庆市建设西江“黄金水道”全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共建5个3000吨级通用泊位及配套设施,分为7个结构段,结构形式均采用高桩框架结构,上部结构为三层现浇框架梁和现浇面板。

临水而建,必将受到西江汛期的影响。2024年是项目的收官之年,早在年初,项目团队就根据工程剩余工程量,倒排工期,定下了汛期来临之前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军令状”,并与分包队伍签订目标责任书。面对这场与西江汛期的“赛跑”,一场“劳动竞赛”就此展开。“我们势要全力以赴跑赢这场生产接力赛。”项目经理张建军在劳动竞赛启动仪式上说。

那段时间,每天天刚蒙蒙亮,张建军和项目团队便来到施工现场进行生产巡查。虽然已是春天,但是江边呼啸的冷风异常刺骨。然而这并没有阻挡项目团队前进的脚步。框架梁施工是主体结构施工中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市场上现有的工字钢尺寸比设计的尺寸要小一半,而且整个肇庆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工字钢可以租赁。”在调度会上,工程部长王睿点出了问题所在。原来,按照原设计方案,项目一二层框架距离江面较近,一旦汛期来临,就无法施工,因此直接使用支架搭设框架梁模板,进行浇注;而第三层框架距江面较远,受汛期影响小,可在二层框架梁上使用工字钢搭建施工面,在工字钢上架设支架搭设框架梁模板。然而整个肇庆市场上的工字钢满足不了施工需求,外购时间也无法保证。“留给主体施工的时间不多了,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张建军说道。

项目团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头脑风暴,“现在我们无法预估的时间都用在了工字钢上,如果能省去这些时间……”王睿的话启发了项目团队,为全面展开施工作业面,项目团队决定放弃工字钢,改为从第一层层层搭建支架进行模板架设,这就要求项目团队必须在汛期来临前,完成第三层框架梁浇注,否则支架浸泡在水里,安全无法保证。通过和设计单位的论证,方案顺利通过,三层框架梁模板得以顺利架设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雨绸缪,协同应对

“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后天恐怕会有大雨,剩下的两个结构段浇注必须尽快完成。”4月18号的调度会上,经理助理刘毅说道,此时已经是下午6点。说干就干,大家分头行动:设备部长苏卫东联系找来肇庆最大的三辆泵车,物资部长赵顺对接拌合站做好混凝土供应,刘毅联系业主、监理单位对1号、4号结构段进行模板验收……

20时,各项工作准备就绪,考虑到受4号结构段附近的塔吊影响,单台泵车无法覆盖整个面板,项目团队在塔吊两侧各安排一辆泵车进行浇注;1号结构段安排一辆泵车浇注。待4号结构段快完成时,再抽调一辆泵车到1号结构段浇注。经过36小时的连续浇注,项目团队顺利完成2830立方米的混凝土浇注,抢在汛期前,成为全线首个完成码头7个结构段顶层框架梁施工的标段,为码头主体结构的全面封顶争取了时间。

循着西江蜿蜒的江岸线,5个泊位犹如一条璀璨项链,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而在这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背后,是建设者们为赶在汛期来临前推进项目建设,无数个日夜所付出的辛勤汗水。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白晓 通讯员 平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