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病房在1年前就有很多家医院开始试行,截止到现在,武汉亚心总医院开设“无陪护病房已经满1年多了。

武汉亚心总医院对于“无陪护”病房的收费标准为每天60~180元,病人的护理全权由该医院内专门培养的医护人员来负责,这个费用中还包含了病人的一日三餐。

再怎么说,医院里的护士总比外面请来的护工靠谱些,外面的护工收费又贵,素质还参差不齐,运气好了碰见个好护工还行,要是碰见只会浑水摸鱼的外来护工,那可真是浪费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地方的医院已经把“无陪护”费用正式纳入了医保支付范畴,还有相关的政策规定与服务标准,也就是说我国的“无陪护”病房有很大的希望全国施行。

然而无陪护病房医改的施行,也让大家产生了质疑,一方面虽然说无陪护能让患者们得到更专业更规范化的照顾,还能为独生子女家庭减轻负担,但是这种制度是否会不按患者个人意愿强制实行?

再一个,无陪护,这对于医院护士来说是多赚钱的机会,还是会对身体造成更多负担?众所周知,医院上下每天活最多的除了各位主治医师就是护士,有些地方的护士每天干着最累最脏的活,拿到的工资却是全院最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能一对一的陪护是最好的,但是疫情过后,开始住院的患者们越来越多,马上也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峰值,这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对一陪护的主要目的是让病人得到全方位的照顾,还能给医护人员减轻负担,要是一对多,护士很难做到把每位患者都照顾周到,患者要是不满意还能对护士进行投诉。

在资源调配合理的前提下,能大概率减少患者不满意护工的概率,不过有些工资本就不高的护士,可能对此规定还是不太满意,因为活实在是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过无陪护护工的网友们都表示,这个活根本不是人干的,虽说照顾患者的吃喝拉撒是工作职责,但是被患者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日子真的不太好过,网友吐槽,疫情无陪护,有个上年纪的患者一晚上喊她无数次,开门关门,关窗倒水,拉帘子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自身并不是无自理能力,但就是觉得花钱请了无陪护就要“物尽其用”,更离谱的患者要求护士给她冲厕所,这样的工作让护士们觉得自己根本不是护士,而是听人指使的丫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护士的岗位上待久了才明白,想要实现一对一无陪护是很困难的,首先第一点,医护人员根本不够,网友分享自己的所在的科室,一个科才11个护士,而患者就有四五十个,护士们每天不吃不喝24小时在岗也不可能一对一陪护,要是在遇见啥事都让护士干的患者,真的把护士们当老黄牛使了。

有自理能力的患者还好,换成神经科全部偏袒且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这要让护士们全天候护理起来,那可真的要老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士们害怕患者家属医闹,再加上工资不高和护患比例,因此这条规定对于护士们来说还是得继续完善一下的,要是实现一对一陪护,是不是又得增加陪护费,这样一来老百姓也不是谁都能承受的起这样高额的费用的。

持反对意见的人数不占少数,有一家杂志媒体针对这一话题发出了一个投票活动,其中投支持选项的大多都是病患家属,他们认为无陪护可以减轻患者家属的陪护压力;

投不支持的有病患家属也有医护人员,医护人员认为不调解护患比例就实行有点草率,病患家属认为护理员的素质不好说,有些医院的护士天天给人摆臭脸,还是家属自己陪护比较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教授胡泳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里说现在很多中年人都是“三明治”一代,就是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被夹在中间要撑上扶下。

胡教授的母亲是一位老年痴呆患者,已经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胡教授对此表示是: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为了照顾母亲,胡教授这几年连海淀区都没有出过,与其说是为了全力照顾母亲,不如说是被母亲“禁锢”了,中年人被困在屎、尿、屁中,也不脱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教授家里一共三个兄弟姐妹,即使这样,胡教授每天都要花费大部分的时间用来照顾母亲,这要是换成独生子女家庭,其中的痛楚让人很难想象的到。

独生子女家里的老人要是住院且身边不能没人陪护,那就要求子女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资金承担护工费用的可以请护工,没有多余资金的就只能自己看着。

有些老人就算给请了护工还是希望家人在身边陪护,毕竟自己躺在病床上,身边没人照顾,患者自己心里也会感到孤单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月厦门同安区一养老院把一位老人紧急送往了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抢救完成后陈奶奶被安排住院,由于陈奶奶的子女还有工作和孩子都要照顾,能腾出空的兄弟姐妹又没有,于是给陈奶奶办理了无陪护病房。

办理无陪护病房的程序非常简单,只需要家属在住院单上签下名字就好了,签完跟医生们交流一下注意事项就可以把病人一个人留在医院,自己再回到工作岗位上了。

医院会根据病人的病情,用护理仪器每天检测病人病情的变化,如果有异常会第一时间赶往病房,这点和普通护工不一样,普通护工可能只能做到简单的陪护满足病人所需要求,但医院派来的护理员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能给病人做到最好的护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奶奶请一天无陪护服务的价格是120元,该医院对此有两种政策可供病患选择,一种明码标价一共两档,价格分别为100、150元。

第二种走医保,个人交30%,剩下的由医保和政府承担,这样算下来患者只需缴纳30~69元一天的佣金。

北大王教授表示:我国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最关心的是希望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把资源、经历等更多的分配到护理上,包括扩招护理人员,从根本上解决护患比例问题,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有型的医疗相关物品上,能让患者感到温暖,这才是真正的医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教授表达的正是老百姓的意思,现在很多人都不敢生病,因为去一趟医院真的太花钱了,尤其是小孩子,只是个普通感冒,往医院一去就得花个大几千做各项检查,生怕孩子出问题。

年轻人更不敢去医院了,主打一个拖着病不检查也不治疗,就等着它自愈,因为年轻人压力大,既要结婚又要维持生计,还要攒存款,真的不想往医院花费太多钱。

老年人也是一样,辛辛苦苦一辈子,老了身体变差,不得不住院,这时才发现自己攒了一辈子的钱最后还是要全部拿出来给自己看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医疗制度在我看来是全世界最好的,因为国家在最大限度范围内,给人民群众谋福利,公立医院多、各项医疗保险也多、医生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虽然对于医疗改革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家也都是在为了更好的发展共同努力,相信终有一天,大家不会再谈病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