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常翔宇 通讯员 胡淑丽

“实现对被执行人房子、车子、存款、股票等财产的全国范围‘一网通查’,平均每天查控2万件次。升级执行集约接待新模式,实现执行接待的多渠道汇集、全过程留痕、无纸化流转,做到了接待事项‘件件有反馈、事事有落实’……”

“搭建智能辅助办案、职能部门协助、营商环境决策支持‘三位一体集成平台’,实现案件办理从线下手动向线上互动、从多头跑向一次办、从滞后被动向智能主动的‘三个转变’……”

“推动家事审判改革以来,一审调撤率从62%提升至74%,二审调撤率从29%提升至58%……”

在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谈起数字化法院建设,干警们如数家珍。温州两级法院(以下简称“温州法院”)的一项项改革举措与成效,展现着温州法院在数字化改革创新道路上敢做、会做、善做的智慧与担当。

“智慧执行”破解执行难题

“被执行人的本田车已被扣下,可以派人来把车拖走了。”近日,浙江省苍南县人民法院的执行员和温州市域执行辅助人员收到一条由平阳县交警发来的“好消息”。此前,苍南法院执行员通过“市域云执车”应用上传相关查控材料,很快便收到了反馈。

当天下午,涉案车辆被拖入温州法拍车辅助事务办理中心(以下简称“办理中心”)。工作人员清理车辆后,开始对车辆进行车况检测。不到半天,这场跨地域的协作,在借助“市域云执车”应用后,在线上迅速完成。

“通过‘市域云执车’应用,对于执行过程中扣押的车辆,可以直接停在办理中心的停车场,并由办理中心提供初评、检测和维护‘一条龙服务’。这不仅大大减少了停车费用,也节约了人力成本和司法资源。”温州中院执行实施处干警陈锋介绍。

据了解,“市域云执车”应用是法院联合公安实现涉执机动车快速查控、处置的重要举措,这一做法突破了层级、地域和部门的限制。

“该应用针对机动车查控处置高频协作事项,与公安开展线上协作,从发出协作指令到实际扣押最少缩短至1个工作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陈锋表示,从扣押被执行人名下车辆,到办理中心入库、检测,再到网络询价等,最短5个工作日便可以完成车辆扣押到挂网拍卖前的全部工作。

截至目前,温州法院已成功扣押车辆3918辆,兑现债权3.34亿元。车辆拍卖处置平均周期由4个月缩减至一个半月,有力促进胜诉权益的高效兑现。

“我们打造的‘市域云执车’只是‘智慧执行’应用的一个子场景。”陈锋说,“近年来,为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先后在温州等地开展执行智能化改革试点。温州中院承接试点任务后,聚焦实践中查人找物难、执行监管不到位、执行公开程度不够、执行数字化程度不高等难点堵点,建成具有体系化思路、原创性架构的‘智慧执行’应用,并于2021年在浙江省法院系统上线运行,成为浙江省108家法院、3000多名干警执行办案的主要数字化应用,每年有60多万件执行案件在这个应用上办理。”

据了解,为提升执行质效,温州法院在“智慧执行”应用中构建了数字化分段集约办案模式,打破“一人包案到底”的传统模式,将查控、腾空、评估、拍卖、归档等辅助性事务通过线上流转至辅助工作组集约办理,让执行法官专注于办理核心事务。通过该应用,构建起不同法院执行事项“线上一键发起、就近协作办理、结果实时反馈”机制,相关材料同步归入电子案卷。

同时,在浙江省内,全省法院以“智慧执行”应用为载体,对接省、市、县三级税务、综合执法等1000多家协作单位,打破了部门间数据壁垒,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浙江省域“一网通办”。

此外,针对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的行为,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浙江省永嘉县人民法院依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推出“被执行人资金流水分析”“拒执犯罪智能辅助办案”子场景,通过归集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数据智能,分析、锁定被执行人高消费记录,为打击拒执提供有力支持。

“智慧执行”应用运行以来,浙江省三级法院通过该应用执行完结案件35万件,平均执行天数缩短20%,促成执行到位金额3397亿元。该应用获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全域数字法院’改革‘好应用’”“浙江省法院执行工作‘五个十佳’”“浙江省法院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改革典型案例”“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应用奖”等。

“破产智审”保障企业发展

法官,我最近在外地出差,赶不上债权人会议怎么办?”近日,某破产鞋企的债权人杨某因远在外地,无法参加债权人会议,向瑞安市人民法院法官寻求帮助。

“别着急,你可以登录‘破产智审’应用,线上参加会议。”该案承办法官詹应国引导杨某通过“破产智审”应用,线上填报债权信息。不到半个小时,杨某便成功申报债权20万元。

“为了解决当事人的实际需求,温州法院打造‘破产智审’应用,并在应用上设置‘云上审理’场景,集成对话交流、网络投票、文件查阅、视频直播等功能。各方主体可随时随地线上参与破产事务,实现‘云’端智审。”温州破产法庭干警曾海霞介绍,债权人通过高度集成的智能化窗口,以在线视频方式实时听取管理人所作的执行职务情况报告,实时接收、查阅会议资料,审查管理人编制的债权表,并通过网络投票方式对表决规则、财产变价方案、财产分配方案等进行远程表决。债权人投票后,系统依据预先录入的债权信息自动统计债权比例,实时生成投票结果。

据了解,除了“云上审理”场景外,“破产智审”应用还设置了“资产协查”“智能监管”等场景,为破产审判各环节设置“专属系统”。在“资产协查”场景下,该应用实现了15类资产核查协助事项“一键流转”“一网通办”。该应用通过智能生成文书,“一键”发送至相关协同单位,办理结果在线反馈,实现业务办理“流程规范化、一次不用跑”。在“智能监管”场景下,该应用将破产管理人履职事项拆解为9个一级节点、84个二级节点,管理人将办结的事项和佐证材料上传至对应节点,系统可以自动同步到法官端口,承办法官可以清楚地看到管理人完成了哪些事项,对管理人履职进行全程监管。

“该应用覆盖破产案件立案、分案、办理、查询、统计和电子卷宗生成等流程中需要用到的各功能,涵盖了破产清算、和解、重整三个不同子程序,承办法官可以根据案件进展选择合适的破产程序。”曾海霞介绍。

截至目前,温州法院共导入“破产智审”应用破产案件12483件,债权人申报债权1882人次,管理人办理各项业务94700项,法官审批81195次。

这是温州法院开展破产一件事集成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成果。近年来,为积极回应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响应“以信息化开拓破产案件审判新局面”要求,温州中院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首批破产审理方式改革试点法院,深化府院联动、加强数智赋能、创新管理人监管模式,大力推进破产审判集成改革,促进破产案件高效办理,取得显著成果。

为妥善解决企业破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温州法院助力构建高规格的府院联动机制。充分依托府院联动机制,依法合规办理破产中资产处置、税务注销、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刑民交叉、企业注销等难点问题,厘清20家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清单,设置跟踪、监督、反馈工作机制,以“加法”联动达到“乘法”效果。

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温州法院出台《破产管理人非必要用时监督机制》,将破产案件各环节所需合理用时设定为必要用时,并比对个案各环节实际用时,计算各环节累计的“非必要用时”,据此对破产管理人工作效率进行科学评价。针对破产费用项目不明晰、支出合理性与必要性存疑等问题,温州中院推进破产“非必要成本”改革,统一必要项目和计费标准,推广网络询价功能,进一步减少破产费用,优化成本为企业减负。

一项项破产审判创新举措为建立便利、高效、有序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以及建立健全企业破产和自然人破产制度提供了法院“智慧”。2023年以来,温州法院共审结破产案件976件,平均审理天数为244天,同比下降20%,办案成本同比下降30.5%。

“法护家安”守护家庭和睦

“爸爸!这几年,您还好吧。”

“我还好,你呢?”

屏幕两端,多年未曾见面的父子两人在交流时数次哽咽,组织这次会面的法官悄悄退出线上聊天界面,把空间留给二人。这场海外当事人探望权的实现,得益于温州法院建设的“法护家安”集成应用。

“温州中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法院以来,温州法院在家事审判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为积极回应数字时代法治需求,法院将家事审判改革经验成果从过去的线下运行,升级为线下线上同步运行,将家事审判改革的精华部分,如家事回访、家事调查、家事调解、心理疏导、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保护等重要机制在线上呈现,打造源头治理、多元解纷、多跨协同的家事智审新模式。”温州中院民一庭法官吴跃玲介绍说。

据了解,温州法院建立“1+6+2”的开发模式,即由温州中院统筹,6家基层法院负责建设,龙湾区社会治理中心和妇联共同参与的开发模式,深度融合浙江高院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实现跨部门、跨业务、跨层级的高效协同。2021年12月,“法护家安”集成应用正式上线,集成反家暴人身保护、家事纠纷多元调解、关爱未成年人、适老助残、家庭教育指导、家事智审六大模块。

“反家暴人身保护”模块与“141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家庭暴力事件的数据归集与分析预警,并与公安、妇联及社会治理中心等单位实现多跨协同,有效解决了妇女儿童等家庭弱势群体存在受家暴取证难、数据归集难等问题。

“家事纠纷多元调解”模块吸纳了特邀家事调解员、心理咨询、家事调查、家事回访等家事审判辅助团队,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联干部、律师、社工等共434名外部精英力量,以线上协作合力,促推纠纷实质化解。

“适老助残”模块对当事人的诉讼能力进行评估,通过代理见证、陪同诉讼等方式协助诉讼能力较弱的当事人有效参与诉讼,有效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群体在诉讼中存在的困难,最大限度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关爱未成年人”模块中,以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涉未成年案件一案一档,对离异家庭未成年人予以跟踪式动态建档,并建立三色分级分类预警机制,协同公安局、妇联、教育局、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心理专家、教育专家和慈善机构、社工等社会力量,实现对涉案未成年人精准帮扶至18周岁,呵护离异家庭子女健康成长。

“法护家安”集成应用将复杂集成的司法审判变成可看、可评、可执行的应用场景,建立家事纠纷多跨协同及多元化解长效机制,重塑家事解纷流程,并强化未成年人保护,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保驾护航。该应用获评“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改革好应用。

截至2024年5月,“法护家安”集成应用已线上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192件,反家暴数据库汇集数据5616条,关爱未成年人模块建档7768人,家庭教育指导应用数1798次(其中发送家庭教育指导文书977份),“浙里办”端访问次数60286次。

本期封面及目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4年第11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45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