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王子文

6月18日,在博山区的山上山下、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抽水喷灌、抢种保苗的抗旱场景。

“天气太热,地干得很,按照以前的浇水方式,效率低还费水。现在有了这喷灌技术就能精准控制水量,减少浪费。现在浇水只需要打开阀门,定好时间,到时关闭即可。”上午8点,博山镇马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家强一边介绍,一边指挥工人操作吊喷装置,猕猴桃树下雾气蒙蒙,水和肥顺着喷灌管飘飘洒洒,及时雨般滋养着果树的根部,形成了道道绚丽的彩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马家沟村种植了150亩软枣猕猴桃。面对近期干热天气,6月7日,村里组织打井队在果园中间竖起了井架,经过5个小时的作业,成功触及地下120米深的水源,清澈的水流不断涌出。此外,村里新增了抽水管和水泵。有了滴灌和喷灌,加之村里的机井、沟渠等水利设施较为完善,浇地变得方便。目前,村里90%的猕猴桃树已经完成浇水,绿油油的小果子已经从树叶中探出了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午11点,在谢家店村的20亩红薯地里,扒开地瓜秧,记者清晰地看到水从滴头处均匀缓慢地滴入土壤中,秧苗下的播种行表层土已洇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机械起垄覆膜时,同步铺设滴灌带,就能确保播种后第一时间浇水。要是过去大水漫灌,20亩地用水700立方米。如今,我一个人打开滴灌设施开关不用多管,20亩地仅用水400立方米,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滴灌的优势是不但是节水,还保证了植物水分最大化吸收,10小时就能浇一遍,省时省力省心省钱。”谢家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秀玲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大力推广的滴灌带水肥一体化设施,滴灌带距离种苗只有20厘米,用水较少。”博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目前天气干旱、水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这种节水灌溉不仅能够减少高温对种子的伤害,还能用更少的水、更短时间去浇更多的地,确保秋作物苗齐、苗匀、苗壮

连日来,秋季农作物正面临着严峻的“烤”验,抗旱保苗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关键任务。博山区农业农村部门成立10个农业工作督导指导组下沉到各镇(街道),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抗旱保苗,指导利用现有水库、机井、塘坝保障农业灌溉工作。同时,通过滴灌、喷灌设施灌溉各类农作物2.1万余亩,实现节水增效,最大程度地减轻旱情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山区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是以猕猴桃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全区各类粮食种植面积8.38万亩,夏粮面积0.52万亩。针对南部山区水源紧张、旱田面积较大等问题,也在积极协调,根据农田分布和灌溉配套设施等情况,加大南部山区灌溉可用水源水量,综合采取河湖库抽水、放水、临时打井等措施,尽可能增加灌溉可用水,确保夏播不误农时。”博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