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前,长沙彩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时间流转,2024年6月19日,“‘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彩瓷文化交流暨《彩瓷帆影》版权推介”在北京图博会湖南展馆举行,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Niranga palipan、《彩瓷帆影》作者纪红建、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吕成龙等嘉宾现场表示,长沙彩瓷属于湖南,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艘名为“黑石号”的沉船被世人发现,船上打捞出的陶瓷制品多达67000多件,其中的57500余件瓷器都是长沙彩瓷,由此震惊的世界。长沙彩瓷在 “海上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由一片被历史封存千年的瓷片悄然打开。

带着关于长沙彩瓷的种种谜团,作家纪红建依托行走、探寻、考古、历史讲述及史料记载,追溯长沙彩瓷如何南北融合、创新突破,成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瓷器世界工厂,创作了《彩瓷帆影》。

《彩瓷帆影》自出版以来,版权被输出到了斯里兰卡、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还入围了今年的年度“中国好书”,入选了2023年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2023年度中南好书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展会现场,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Niranga palipan介绍了中国和斯里兰卡之间包括彩瓷在内的各种文化交流,他表示,长沙彩瓷上的图案对当时的斯里兰卡的建筑各方面都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纪红建的家乡,就在离铜官窑唐朝窑址不远的地方,因此他自称彩瓷的“娘家人”。推介会现场,纪红建透露,在创作《彩瓷帆影》之前,从未想过与他对河相望的地方竟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更没想到通过它,竟然会看到一条沧桑而辉煌的人类发展和文明进程的道路。从2017年起,纪红建就以一种“娘家人”的认真,为《彩瓷帆影》积累素材。他探访长沙铜官窑如何南北融合、创新突破,成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瓷器世界工厂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再从湘江出发,沿长江、东海、南海、印度洋、阿拉伯海等,追溯长沙彩瓷走向世界的恢弘历程,最终他将这些所见所得写到了书中。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