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日报2024年6月20日5版

建设“四好农村路”,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热议农村公路“建管护运”

●加快制定全市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规划,科学有效地指导全市农村公路发展。及时调整相关村庄规划,让关联村路无缝对接农村公路,避免出现最后100米“卡脖子”的情况。

●农村公路建设要由“道路联通”向“道路畅通”跨越,由“满足通行需求”向“承载多元功能”升级。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破解土地、资金难题,加大农村公路拓宽工程推进力度,提高道路承载力。

●当前,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迅速,有关部门可以探索“农村公路+新能源”“农村公路+光伏”“农村公路+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道路通,百业兴。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牵着民心所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农村公路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重要批示,为农村交通乃至整个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治理能力,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服务保障。

十年来,青岛市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整体部署之中,全力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经过持续努力,青岛农村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农村物流网络日益完善,但仍存在农村公路基础路网通达深度不足,农村公路与产业融合不充分等问题亟待破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围绕“建立健全长效运维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话题展开协商。

6月13日上午,由市政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12345·青诉即办、青岛日报社共同打造的“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第31期协商活动举行。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建立健全长效运维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主题展开协商。在倾听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在商量中汇集力量,解决问题。

本期协商活动由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承办。市政协副主席陈大维出席活动。

密网扩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农村公路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型设施。修建一条公路,可以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市交通运输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司家来介绍,近年来,青岛市持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累计投入各级奖补资金约23亿元,带动全市投资200多亿元,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目前,1.2万公里“四好农村路”如同毛细血管一样,蜿蜒在青岛的农村大地上,县道连通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已然织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司家来在协商现场发言。

市政协委员、青岛太平湾壹号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锡明因工作关系经常走村串户。他发现,青岛部分农村路网有较大提升空间,一些村庄的对外道路仍停留在“有”的层面,离“优”尚有距离,居民出行不够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政协委员、青岛太平湾壹号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锡明在协商现场发言。

胶州市胶北街道小王戈庄村就存在此类情况。“最近几年,受益于农村公路建设提速,我们村的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目前,村庄东侧和中部已经建好两条高标准的进出村道路,无论是村民上下班,还是周边企业进出货都很方便。但是,村民赶集常走的村庄西侧道路一直没有硬化,雨天积水、晴天扬尘,影响村民生活。”在协商活动现场,小王戈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德信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胶州市胶北街道小王戈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德信接受记者采访。

“村民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前期,市交通运输局已指导胶州市相关部门现场勘查调研了小王戈庄村西侧道路,并将该路列入农村公路新改建计划。道路建设工程计划今年9月开工,年底完工。”司家来表示,2024年,青岛市计划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150公里,进一步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不断提高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和通达深度。

政民积极互动引来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点赞”。李锡明还结合前期调研情况提出了建议:“目前,青岛市农村公路建设还没有专项规划,难以科学有效地指导全市农村公路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制定道路建设专项规划,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提前布局。相关村庄的规划也要及时跟进、及时调整,关联村路要无缝对接农村公路,避免出现最后100米‘卡脖子’的情况。”

作为一名农村经济的观察者、研究者,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宪宝认为,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努力,青岛已经实现村村通公路。下一步,农村公路建设要由“道路联通”向“道路畅通”跨越,由“满足通行需求”向“承载多元功能”升级。目前,部分农村公路的宽度不够,不能实现常态化双向行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破解土地、资金难题,加大农村公路拓宽工程推进力度,提高道路承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宪宝在协商现场发言。

市政协委员,青岛晓阳春有机茶有限公司董事长匡明如长期关注农村公路建设。“这几年,我走了不少农村公路。相比城市道路,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还不够高。在工厂周边,受重载交通影响,道路坑洼破损的情况比较多;在一些路内路外高差较大的区域,安全防护栏还不够普及;在穿村路段,交通设施也不能满足村民生活需要。”她建议有关部门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积极运用新技术提高道路的强度和稳定性,并逐步加装安全防护栏和中央隔离栏,让村民出行更加安全。

近几年,市交通运输部门一直致力于漫水桥整治。匡明如认为,除了拆除重建,对于一些通行量不大的漫水桥,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智能化改造的方式提升其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政协委员、青岛晓阳春有机茶有限公司董事长匡明如在协商现场发言。

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各位委员的建议很精准,我们将认真研究。”司家来表示,目前,市交通运输局正在组织编写《青岛市“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旨在明确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各领域重点任务,擘画“四好农村路”发展蓝图,为我市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明确方向。“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路网通达能力,有序实施老旧公路改造、过窄农村公路拓宽改造和漫水桥整治,更好地服务农村群众出行。”

科技助力,推动农村公路管护升级

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管护”。加强管理、养护是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在调研中发现,自2021年以来,青岛积极探索深化农村公路管护长效机制,农村公路管理能力和养护水平显著提高。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基层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不健全,养护专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问题,一些乡道、村道路面损坏不能及时修补,道路沿线环境较差,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

李宪宝认为,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四步中,“管理好”是手段,“养护好”是保障,只有管好、养好,农村公路才能真正发挥好作用。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健全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加大人员资金投入,强化路政管理职责,增加基层人员技术培训,把农村公路管护工作做实做细。“农村公路线长面广,智慧化管护是大势所趋。去年,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提升公路养护业务数字化水平,推动智慧养护。青岛应加快相关工作进展,探索搭建农村公路综合一体化平台,准确掌握农村公路的各项数据,科学制定计划,实现道路全生命周期管理。”李宪宝说。

在协商活动现场,即墨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科技信息科科长孙冰介绍了即墨区开展农村公路智能化管护的经验。即墨区智能化养护管理系统以厘米级高精地图为基础,通过对辖区2800余公里农村公路网的道路路线及公路附属设施进行数据采集并加以分析、整合,最终构建起一个由具有14.3万余条公路网基础信息的数据库、6大业务模块、10个应用场景组成的农村公路智能化养护管理系统框架。在“智慧”的加持下,农村公路路产清晰、巡查便捷,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幅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墨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科技信息科科长孙冰接受记者采访。

匡明如特别关注农村公路环境卫生问题。“农村公路环卫工作由属地负责,相关区市应加大对相关街道和社区的督查、考核力度,通过暗访、巡查、通报等方式督促责任单位尽职履责。”匡明如认为,维护农村公路环境离不开广大村民的支持和配合。她建议青岛借鉴外地经验,通过设立公益岗位、制定爱路护路村规民约等多种措施,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四好农村路”的管理与养护。

“在走村串巷中,我发现很多村路都存在反复开挖问题,道路回填施工又不够规范,以致道路寿命大打折扣。建议乡镇政府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把控,尽量将相关施工合并开展,避免出现道路建好不久就二度开挖的窘况。同时,加强施工监管,努力做到高标准施工、高标准回填。”李锡明说。

司家来表示,市交通运输部门正在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健全“区(市)指导、镇(街道)负责、市场养护、环卫保洁”的农村公路管护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联动”的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体系。同时,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养护工程,2024年计划实施路面状况改善工程800公里以上。

链接百业,“农村公路+”赋能乡村振兴

建设“四好农村路”,“运营好”是最终目的。一条条高标准的道路只有与产业相结合,串连起民生和发展,才能真正服务好乡村振兴,将农村路建到人民群众的心坎儿上。近年来,依托“农村公路+”,青岛市积极构建多方合作、多元融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莱西市院上镇大刘村党支部书记李思兴介绍,随着村庄周边多条高标准农村公路的建成投用,大刘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蓬勃发展。许多村民还利用良好的交通条件开展了储存冷藏服务,进一步延伸农产品生产、购销和加工链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莱西市院上镇大刘村党支部书记李思兴接受记者采访。

公路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引发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近年来,在兴建农村公路的带动下,青岛很多地方飞速发展,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但与外地先进地区相比,青岛农村公路与产业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影响力也不够大。”李锡明建议青岛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几条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在具备条件的路段,可以配套公路驿站、观景台、步行道、自行车道等设施,并组织徒步、骑行等体育赛事,集中宣传推介,吸引流量。

当前,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迅速。匡明如认为,农村公路建设、运营应该主动与新技术、新业态结合。有关部门可以探索“农村公路+新能源”“农村公路+光伏”“农村公路+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农村公路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多个部门,需要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建议青岛建立高级别部门牵头、多部门共同协作的工作机制,将‘农村公路+’融合发展落地落实。”

近期,李宪宝围绕加快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主题进行了调研。“农村货运物流与寄递体系运营存在运输成本高、进村盈利难、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产品出村进城和消费品下乡进村。”李宪宝说,去年,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等共建共用,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建议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加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提升乡村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同时,推动“四好农村路”与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有效衔接、有机融合、协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彩的发言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感谢各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对农村公路的关心。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相关建议,深入推进‘农村公路+’模式,把青岛的农村公路运营好。不断延伸的‘四好农村路’,将助力广袤农村加快发展,助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为更好支撑和服务我市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司家来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武 摄影 杨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