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广东各地的龙舟比赛,在雷动的鼓声中如火如荼地开展时,各大国际龙舟赛事,也正在世界各个水域激烈角逐。6月19日,东莞中堂龙舟队代表罗镇昇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他将于20日随队前往丹麦,参加丹麦哥本哈根龙舟文化节龙舟专业组赛事,期待在欧洲赛出东莞的龙舟风采。此前,他已多次在国内龙舟比赛中夺魁。

龙舟文化是岭南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群众基础。今年端午节期间,广东省龙狮运动协会宣传与推广委员会主任陈健良,同来自广东佛山的旱龙舟,漂洋过海抵达非洲大陆最南端,为南非民众带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龙舟体验。

六月盛夏,龙舟竞速,飞桨如翼。南都、N视频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起源于岭南先民水崇拜的龙舟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吸引外国友人亲身体验划龙舟的乐趣,并逐渐了解和爱上中国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8日,人们在南非开普敦参加第二届“文化中国·开普敦龙舟节”比赛。新华社发

岭南文化“划”向世界

为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由开普敦华人社区和开普敦龙舟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文化中国·开普敦龙舟节”比赛,日前在开普敦维多利亚港的炮台公园顺利举办。

南非龙舟史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当时,南非人采用玻璃纤维制成“蛇船”,在“蛇”下巴黏上胡须,装扮成中国龙舟,下水比赛。因船身轻,船体非常容易在水中翻覆。从1995年开始,这些划船爱好者共同组建了开普敦龙舟协会,一起组织训练的同时,前往世界各地参加龙舟赛事

开普敦华人社区代表董钢告诉南都记者,龙舟赛在当地由来已久,“文化中国·开普敦龙舟节”是由开普敦华人社区和开普敦龙舟协会联手举办的活动。

经过多年的沟通和联系,双方从2023年开始,联手举办龙舟文化节活动。龙舟运动也从刚开始最单纯的赛事,逐步迈向具有更多中国元素的文化节。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第二届“文化中国·开普敦龙舟节”现场,岭南元素氛围浓厚,在荡气回肠的“男儿当自强”和欢快的粤语音乐声中,标有“禅城区人民政府敬贺”的彩旗,在红色中国结的映衬下,随风飘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非开普敦当地的龙舟队在练习划船。受访者供图

开普敦维多利亚港的河道旁,印有佛山禅城、张槎龙狮、石湾陶塑、祖庙古镇、南庄水乡的大幅特色宣传海报,也吸引着当地人的目光。

“今年龙舟文化节非常特别的一点,就是我们邀请了来自广东佛山禅城的陈氏兄弟,帮忙制作了旱龙舟,并协助一起布置了现场。”董钢向南都记者介绍道,整个龙舟节现场的氛围,震撼了当地的龙舟协会,让他们更直观、深刻地感受到这背后的中国传统龙舟文化。

月初,广东省龙狮运动协会宣传与推广委员会主任陈健良前往南非,将佛山市禅城区赠送的岸上旱龙、罗伞、头牌、彩旗等物资,运送至开普敦。

陈健良告诉南都记者,这已经是他第七次去开普敦了。据他了解,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当地华人社区的话语权在逐渐增强,中华传统文化也在当地生根发芽,被更多人熟悉、热爱。

这一次,陈健良独自一人拉着几十公斤重的物资,将承载着广东文化和情谊的礼物,送往南非。抵达后,他又在当地华人的协助下,迅速组织大家一起将旱龙舟、罗伞、彩旗组装好,为此次龙舟文化节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

“‘旱龙舟’,顾名思义,就是陆地上的龙舟,岭南一带龙舟文化深厚,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条件可以划龙舟,所以有些地方通过在陆地划‘旱龙舟’,表达对节庆的尊重。”

陈健良透露,此次之所以选择赠送“旱龙舟”,就是考虑到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水上龙舟项目,想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当地人能亲身感受一下龙舟的趣味。最终,两个“漂洋过海”的“旱龙舟”成功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打卡拍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非开普敦居民在佛山禅城赠送的“旱龙舟”前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陈健良说,岭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山作为岭南广府文脉的重要发源地,在海外的影响力也逐渐显现。“我希望能让更多当地居民了解中国文化,让岭南龙舟文化的影响力在南非越来越大。”

是竞技,也是合作之舟

第二届“文化中国·开普敦龙舟节”在非洲大陆最南端举办的同一天,北半球的匈牙利韦伦采市,也隆重举办了一场端午龙舟文化节。

这天,来自匈牙利、俄罗斯和中国等地的14支队伍参加龙舟比赛,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和体育竞技精神,一同展示了赛龙舟这项中华传统竞技运动的魅力。

据悉,韦伦采市已经连续三年在端午节举办龙舟比赛。市长阿科什表示,赛龙舟在中国是一项历史悠久、家喻户晓的节日民俗活动,而皮划艇在匈牙利有广泛群众基础,二者有不少相近相通之处,喜欢水上运动的当地人,对划龙舟有着天然的亲切感;而韦伦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为比赛提供了绝佳的场地。

来自匈牙利的鲍乐士曾在广州生活17年。2015年,他加入广州国际龙舟队,参加了国内外诸多比赛。回到匈牙利后,他也始终致力于推广龙舟文化。

鲍乐士表示,这次文化节不光是赛龙舟,更重要的是宣传端午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在国外也越来越多见,“可以看到,很多人对体验独特的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

董钢也向南都记者提到,在开普敦龙舟爱好者看来,赛龙舟是一项极佳团队运动,选手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和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种拼搏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极大引发了南非人的共鸣。

“龙舟起源于中国,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董钢说,赛龙舟能够在海外得到传承和发展,并被当地民众所喜爱,他感到非常自豪。

“我们也希望通过举办龙舟节,能够更好地和当地民众沟通交流,成为好朋友。让他们通过划龙舟、品尝中国粽子,感受龙舟文化,更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可爱的中国。”

在东莞居住生活的俄罗斯姑娘叶卡捷琳娜(Ekaterina),此前也曾受邀参加2024年广东龙舟季暨东莞龙舟月系列活动。当向南都记者提到她感兴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叶卡捷琳娜非常兴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姑娘叶卡捷琳娜。南都记者 杨苓妍 摄

“中国文化历史丰富,还有许多有趣的内容等着我去解锁和挖掘。”叶卡捷琳娜并不懂中文,但能亲临现场,感受龙舟赛的鼓点声、呐喊声,对她来说,已是了解一次中国文化的绝佳体验。

叶卡捷琳娜说,她曾在香港、广东等地看过几场龙舟比赛,一直觉得,龙舟赛最能展现选手的力量和团队合作能力,比赛的结果总是能牵动观众的心。未来,她也想开启一场在赛场和选手们一起划龙舟的体验。

龙舟赛事火遍全球

龙舟“火遍全球”早已不是新鲜事。

南都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每到5月至11月,世界各地都会举办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龙舟比赛,仪式感丝毫不逊色于国内。当各种语言的口号同时响起,龙舟这项古老运动也更具国际化特色。

今年6月,第45届波士顿龙舟节如期而至。作为北美历史最悠久的端午节系列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齐聚查尔斯河,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此外,在德国杜伊斯堡趣味龙舟赛现场,龙舟上传来鼓声阵阵,运动员们飞桨逐浪、奋勇争先。赛道两旁围满了加油助威的观众,人们尽情享受比赛带来的激情,这场龙舟赛也变成了老少皆宜的聚会。

来自东莞洪梅龙舟队的卢润聪告诉南都记者,目前他所在的队伍正在刻苦备战,6月底,他们将代表东莞前往瑞士,参加2024艾格丽萨龙舟邀请赛。据悉,这是瑞士当地规模、影响力最大的一项龙舟赛活动。

为备战此次国际龙舟赛事,早在4月20日,洪梅镇便在梅沙内河涌举行龙舟队员选拔赛,吸引了10个村(社区)50多名龙舟运动员参加,最终综合成绩前24名的运动员组成了洪梅镇龙舟队。他们还专门根据赛事标准,为此次赛事定制了新龙舟,并分不同周期开展船上训练。

卢润聪透露,前往瑞士比赛前夕,他所在的东莞洪梅龙舟队,还专门参加了2024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并在国际混合金杯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希望能在接下来瑞士的比赛中,展现洪梅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龙舟精神,争取取得一个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洪梅龙舟队参加2024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受访者供图

6月19日,与南都记者取得联系时,来自东莞中堂龙舟队的代表罗镇昇,正在打包行李,20日,他所在的中堂龙舟队将启程前往丹麦,参加丹麦哥本哈根龙舟文化节龙舟专业组赛事。

罗镇昇介绍,这次国际大赛之前,他所在的队伍以赛代练,分别在湖南常德、广东深圳等地参加了多场正式的龙舟赛事,磨练队伍默契的同时,增加了大赛经验。他期待能在国际赛场上赛出队伍风格,扩大东莞作为“中国龙舟之乡”的影晌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中堂龙舟队以赛代练筹备国际龙舟赛事。受访者供图

罗镇昇向南都记者回忆道,以前,划龙舟还是一项“比较冷门的运动”,甚至都还不是一项竞技比赛。之后,龙舟赛事在国际上逐渐受到关注,赛制的制定、比赛的场地、运动员的素质等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各类竞赛也变得更标准、规范。

“这是很好的现象!”罗镇昇衷心祝愿,未来龙舟赛事的发展可以更好。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何嘉慧

采写:南都记者 杨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