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的通知》,发布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33个,涵盖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集中用餐单位食堂等食品生产经营业态,旨在督促指导食品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守稳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品安全是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治理,在集中用餐单位食堂中也同样,智慧食堂通过全程追溯、自动化检测、风险预警、数据分析等功能,有效地把控食品安全问题,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型。

食品动态全程可追溯

智慧食堂建立起一套全程可追溯体系,从食材采购、加工、储存到成品的出库,每一步都在线记录,上传系统,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通过食品安全溯源,从食材、菜品、订单三个方面追溯,就能迅速定位到问题环节,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问题的扩散。

同时,智慧食堂在传统食品留样管理基础上,添加人脸识别食品留样柜,具有专人人脸记录、自动报警、菜谱对比、时长设置等功能,实现了高效、准确和安全的菜品留样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立AI自动化检测

智慧食堂还采用了自动化监测和AI行为识别技术。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如智能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等,实时监控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监测食堂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自动记录温度、湿度等重要参数,最大程度压缩死角和盲区,确保加工环节符合安全标准;另一方面,使监管部门在企业食品安全责任落实的监督与排查上也能够更加精准与高效。

食堂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前期的自动化监测,智慧食堂对食堂“人物场”进行全面监管,动态数据可在后台及移动端随时查看,比如食堂工作人员操作时不戴口罩、不戴手套、吸烟;库存物品保质期到期、积压、短缺;食堂环境甲烷、湿度、温度等过高,均会及时告警,帮助餐饮企业食堂规范透明操作、降本增效。

大数据分析核心动态

数据分析是智慧食堂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系统会收集食堂运营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比如发现食品消费的规律性波动,预测食材的使用量,减少食物浪费;能通过消费反馈快速调整菜品,提升用餐体验。数据分析使食品安全管理更精准、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是事后处理,而预防重于治疗,智慧食堂将食品安全管理前置,从源头上预防食安事件的发生。这既体现了科技的力量,也为整个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思路,构筑坚实的食品安全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