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国际上有这样一种论调,西方国家普遍讨厌中国。这种论调经过渲染传播,一些立场不坚定的中国人对此深信不疑。美国知乎上就有人道:西方国家为什么讨厌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其中美国已故国际关系学者、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对此不屑一顾,他曾在他的著作中表示:中国迟早洗刷150年的耻辱。

那么西方国家这么讨厌中国吗?布热津斯基的话实现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强大的四个方面

与其说西方国家讨厌中国,不如说他们是在害怕的基础上衍生出的讨厌,对中国他们是恐惧的,且没有什么办法应对,又不得不与之来往,日积月累慢慢变成了讨厌。

当然“西方国家惧怕中国”这种论调被某些中国人认为是天方夜谭,在他们眼里,西方国家自由民主,先进发达怎么可能惧怕一个发展中国家。

这种“跪”了太久的人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强大之处,而中国的强大体现在各种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中国强大的痕迹在于文明底蕴和灿烂悠久的历史。

很多人对文明底蕴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屑一顾,但它的确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经历过各种变迁。简单来说,我们今天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在祖先留下的文明中找到答案,这是西方国家不具备的。

文明不仅能孕育出先进的文化,更能衍生出先进的制度。众所周知,西方治国靠宗教,中国治国靠制度,说句毫不夸张的话,西方国家至今都没有进化出先进制度。

举个例子,如今中东地区异常混乱,说到底就是没有先进的文明,更欠缺有效的制度。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的创始人,他开辟了一个时代,但就是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其去时没有制度的约束,伊斯兰慢慢分解,最终形成如今我们看到的什叶派和逊尼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有人便会提出,中国又有怎样的制度呢?

在此之前必须确定一个观点,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是利用宗教治国的,而是根据具体实际衍生出不同的制度。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稳定社会矛盾,促进生产资料发展。当分封制不再适用时,秦朝在大一统后,推行更为先进的郡县制。

在人才选拔上,从最初的举孝廉到九品中正制再到后来的科举制度,每一项新的制度都是社会的进步。而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除了争论谁的上帝更正统便再无其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穆罕默德的伊斯兰身上,如果当初能够衍生出有效的制度,那么今天的中东地区很可能不会分裂至此。说到底,文明的进步跟不上生产资料的发展。

同理,欧洲国家亦是如此,痴迷于宗教的辩论,导致同一片大陆分散成几十个小国,即便如此依然勾心斗角,哪怕同一个国家也会因为不同的政治立场和宗教根源的不同而分裂。

例如比利时就是这样的国家,同为比利时人,法语区与荷兰语区泾渭分明,看上去就是两个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以外,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以及务实的精神是西方国家理解不了的。

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舒适区,时间久了便会习以为常,认为所谓的舒适区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像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就认为全世界都是和平的。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中国拥有14亿人口,如何让14亿人都吃饱饭穿暖衣就是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放眼西方国家有几个能治理得如中国一样好。

土地革命彻底改变中国的现状,进而让全体中国人有饭吃,有衣穿。在此基础上甚至有了“浪费”的空间,作为西方国家代表的美国却不是这样的。

土地掌握在极少数的资本手里,普通人只能为农场主打工生存,这不就是旧中国的地主阶级吗?这样的还可以自诩民主自由吗?再者,中国强大的民族向心力是西方国家惧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屈辱史,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原因归结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不思进取。

诚然,这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更深层次原因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巨大的贸易逆差。

曾经我们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十船九空”也就是10艘船上装满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西方国家的抢手货,回来时九船空反,唯一的一艘装的只有金银珠宝。也就是说中国拥有西方国家的必需品,而西方国家没有什么是中国需要的,贸易逆差就此形成。

也就是这一时期,鸦片成了西方国家打开中国市场的唯一商品,因为他们除了鸦片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也从那时起,中国开始了长达150多年的屈辱史,各种割地赔款。清政府靠着一己之力“养肥”了西方国家,后者利用抢来的资产掉头欺辱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的革命思想慢慢萌发。“五四运动”点亮星星之火,“万里长征”呈燎原之势。

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年,我们受尽屈辱最终在1949年重新站了起来。从戈壁滩上的原子弹、到渤海湾的“辽宁号”我们用50多年的时间奋发图强,一路走过了西方国家用了200多年时间才走完的路。

我们埋头苦干,砥砺前行,抬头却发现,前方已经没有什么人了。那个曾经被全世界掀起的古老民族如今再一次屹立世界民族之巅。

就在我们埋头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的意识形态大肆渗透,最后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效果,唯一的收获就是培养了一批“公知”再无其他。

加之西方媒体的过度渲染,西方民众对中国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印象。随着中国施行72/144小时免签政策,大批国外旅游博主来到中国,他们见识到了新时代中国,原来不是想象中的样子。

如今的中国早已洗刷150年的屈辱,如今正迈向新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热津斯基的“奶嘴计划”

虽然布热津斯基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中国,但我们并不能认为他就是真心喜欢中国,敬佩中国,实际上他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布热津斯基的父亲原本是波兰的一名外交官,1938年时他被派往苏联工作,在苏联期间产生了对苏联的厌恶,这种厌恶的情绪也传递给了布热津斯基,于是布热津斯基成为坚定的“反苏派”。

进入政坛后他就一直强调要对苏联强硬,并且认为苏联一定会解体,背后更是做出了很多努力。

其中“和平接触”的方针就是他提出的,美国为苏联青年提供了很多到美国留学的优惠,吸引了众多的苏联青年到美国学习先进的知识和制度,从思想上同化他们,巴尔戈乔夫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关注苏联的同时,他也看到了中国的潜力,他认为中国是比苏联更为危险的存在,如果不处理好,那必将损害美国在欧亚地区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时,他才发现中国与苏联的区别,中国无意取代苏联成为共产主义的领导者,也无意与美国分庭抗礼,于是他对中国改变了态度,积极与中国建立联系。

他曾在家里设宴款待过邓小平,重新开始中美之间的正常化谈判,促进了两国之间科技、军事等领域的交流,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政绩。

在他的著作中,他也不吝啬对中国实力的肯定,认为中国迟早会洗刷耻辱,但这并不代表他偏向中国而讨厌美国,相反这是他对于美国的劝告,劝告美国绝不可小看中国。

1995年,500个世界级精英们来到美国旧金山讨论如何维护自己的精英地位,布热津斯基就提出了一项名为“奶嘴计划”的计划。

他认为,社会是二八分的,精英们占据着20%,享受着绝大部分的财富和权力,剩下的80%的人就会被边缘化,要想维护这20%的人的利益,就要让80%的人不会抢。这些人就像嗷嗷待哺的婴儿,要想让他们满足,不一定要给他们真正的奶水,只需要一个奶嘴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人来说,这个“奶嘴”就是娱乐。

人们通过娱乐,就会忘记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安于现状,不会发现他们得到的其实少得可怜,渐渐地这些人的差距和精英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抗衡的能力。

具体到哪些娱乐,那就是偶像、综艺、真人秀、电影等文化产品,赌博、烟酒、色情也是一方面。

这个计划提出的3年后,巩俐就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中国人以为是中国演员终于被看到,但实际上背后的原因并不纯洁。

除了让底层人民陷入“奶头乐”中,经营层面也被他们所攻略,大把的金钱和待遇吸引着精英人士为他们卖命,最大的汉奸当属“台独”金孙赖清德,为了所谓的保护甘愿当历史的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不朽,绝不是一些所谓精英就能摧毁的,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思考的能力,不被“奶头乐”奴化,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守护我们的和平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