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脑海里鲜红的五星红旗,总是让每一位中国人,都充满了力量。

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是国家在的地方,当在异国他乡,遭遇危难,只要拿出五星红旗,总是能化险为夷,因为五星红旗的背后,是我们伟大祖国母亲那温暖坚实的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星红旗

我们从小知道的是,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也知道那五颗五角星,象征着党和人民,万众民心向着中国共产党。

但我们或许不知道,五星红旗之所以有着这些含义,是从何而来的?五星红旗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旗的选择犯了难

关于国旗的征选,最早在1946年其实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一直到了1949年的7月14日,国旗图案的征集,才开始面向全国。

很快第六专项小组就收到了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件,各界的青年才俊,文艺创作者们才思泉涌,截止到同年的8月15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就收到了近三千个参选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审核小组的人,仔细的看了每一个作品,在22日的时候,从近三千个作品中,筛选出了10个进入下一轮筛选的作品。

这让所有人都犯了难,要说两幅三幅的还能好选一些,可这十六幅,又这么多人参与筛选,那俗话说“一千个人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如何能达到意见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这十六幅当中,其中的十一号,还算是支持者比较多的,红色旗帜为主,左边是一条竖白条,白色象征着对党的纯洁,或者是光明,红色,不用说了,当然是革命的颜色。

五颗星星代表着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所有的寓意都很复合,但陈嘉庚提出了异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嘉庚

“白色不可,若是阳光照射看不到的,而且不觉得眼熟么,同印度国旗有些类似啊,还有一点,没有体现出来我们的工农联盟”。

经过陈嘉庚这么一说,刚刚有了点眉目的选择,又没了方向。

无奈之下,工作小组又重新在所有的参选作品中,又筛选了一遍,这下似乎更难了,是在三十八分中选了。

不过这次不是小组内选了,而是编辑整理成册,拿到政协会议上去讨论。

这次在会议上,普遍对初选时候的十七号,以及初选时候的十一号,赞同的比较多,可反对的也比较多,而且明显反对的更人更多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相对于这两个作品的复杂性,复字第三十二号,简单,大方的样式,反而脱颖而出。

可是会议上的意见还是无法统一,最终只能交给毛主席和周总理。

经过比对,毛主席的目光停在了复字三十二号图案上:“这个好,民族大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要团结,各民族只要跟着党走,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能战胜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毛主席的释义,这面五星红旗似乎一瞬间活络了起来,有了生机。

也就是在1949年9月25日那个晚上,在毛主席的建议下,复制三十二号图案,敲定为我国的国旗。

9月27日,第一届政协会上,正式的通过了《决议》,五星红旗,正式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人民革命大团结的象征。

当五星红旗成为国旗,背后的设计者,曾联松也被人们所熟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者曾联松

1917年,出生于浙江瑞安的曾联松,在小时候,就在不断接受着新式的思想教育。

1936年,曾联松考上了中央大学,父亲本想着让他以后子承父业,选择理工科,可有着远大理想抱负的曾联松,偏偏选了经济学,因为他深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未来要想建设国家,必须要发展经济。

可在战争动荡的年代,放眼望去,一片国破山河,经济发展又谈何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联松

本早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可遭遇不幸,被迫脱离,毕了业的曾联松,似乎对未来没有了方向。

经济研究工作停滞不前,教书育人,因为战乱,没有学生,曾联松不知道自己还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就这样一直挨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曾联松来到了大上海,被一家“通讯社”聘用为秘书,对曾联松来说,至少自己是有事情可做了。

1949年4月21日,当“百万雄师过大江”捷报传来,曾联松激动的热泪盈眶,蒋介石败了,共产党胜利了,南京解放了!上海解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三口在昏暗的职工宿舍中,喜极而泣,看着人民解放军踏进了上海,曾联松心中前所未有的踏实。

“新时代就要带来了,我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呢?”曾联松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那个远大的家国梦。

当《解放日报》上刊登出了征集国旗,国徽,国歌的新闻的时候,曾联松心情更加无法平静。

“也许这就是机会,或许我可以试试,不管成不成,都要为国家尽一份力”,曾联松对妻子说。

自从有了这个念头,曾联松便一头扎进了房间的阁楼之上,方寸之地,承载了他的那颗埋藏依久的火热的爱国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联松

他并不是“没有那个金刚钻”的人,既然揽了这“瓷器活儿”,他就是对自己有信心的。

他的中学时期,曾经拜在著名花鸟画家金作镐大师的名下,得到过大师亲手真传;

在中央大学的时候,由于对美术的热爱,跟着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教授学习,这一路下来,曾联松的美术功底还是在的。

一进入到阁楼,仿佛就与世隔绝了起来,除了上班,他拒绝一切活动,集中所有的精力,专注在国旗的创作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有美术功底还不够,要更多的了解我们国家,我们党,我们的人民,他把毛主席的著作翻了个遍,这都是他灵感的来源。

可这一切太宏观了,包含的情感也太过深厚,似乎手中的笔,根本表达不出党和人民的伟大。

没日没夜的熬,曾联松陷入了痛苦,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炸现的灵感,但他唯一坚定的是,他不能放弃,这是他要为国家所做的努力。

那一夜晚,苦闷的他坐在书桌前,月光倾洒下来,黑夜有了光亮,当他抬起头,映入眼帘的北极星,明眸般闪烁,告诉这人们,那是北的方向。

“没错,星星,共产党就像这颗北极星,为人民指引正确的方向,人们只要一起,跟着北极星的方向走,就会找到方向,对,就是星星”曾联松激动的自言自语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瞬间,灵感喷发,迅速在纸上画出了五颗五角星,要求中提出要体现四个阶级,那为何是五颗星星,因为那一刻在中间,最大的星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围绕着的四颗小星星,才是四个阶级,要永远跟着大的五角星走,才能走到正确的方向。

草稿一出,曾联松松了一口气,不管成功与否,总算是为国家做了点什么。

整理好设计稿,带着一份设计思路解析,寄去了北京,他的生活又回归了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后,得到报酬

当曾联松看到9月27日那日的《解放日报》的时候,他一时间愣在了原地。

国旗的图案他再熟悉不过了,明明就是出自他的手啊,可为什么那可大五角星上的镰刀斧头不见了呢,这到底还是不是自己的作品呢?

原来,去掉镰刀和斧头正是毛主席提出来的,避免了雷同于苏联的国旗,所以最终敲定的过期,就是出自曾联松之手。

可当时曾联松并不知道因何,也不能确定这还是不是自己的作品,因为并没有提及作者,但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他曾经为国家做过了这件事,他就知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以为这件事就会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曾联松本来也已经渐渐忽略了这件事,毕竟工作好很忙碌。

但每当他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心中还是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为自己,更是为国家。

曾联松怎么也没想到,1950年的9月27日,距离五星红旗定为国旗已经过去一年了,他接到了一通电话,北京来的电话,他被邀请到北京,因为恰好,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联松

而被邀请的身份,正是五星红旗原创设计者,曾联松激动的那电话的手已经颤抖了起来,或许他期待自己被承认是国旗设计者应期待很久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的时候,他觉得似乎像一场梦,还使劲儿的掐了掐自己的脸,他才清醒过来。

后没过多久,还收到了北京政府寄来的五百万的现金作为稿酬,放在现在大概是五百元。

站在了天安门上,看着自己设计的五星红旗,在北京上空生气,迎风招展,那一刻,曾联松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拘曾联松回忆:“那一刻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设计,而是觉得,中国人民这一路走来,有多么不容易,但正是中华民族的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也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什么是民族的希望,正如毛主席所说:“民族大团结”!五星红旗上的五颗五角星,永远以党为中心,万众一心向这党,那就是民族永远的希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