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以“数智赋能 品誉全球”为主题的2024第八届华南国际电动车及零部件展览会暨广州国际两轮电动车展览会在广州开幕。据主办方介绍,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电动两轮车作为短途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电动两轮车的性能与质量显著提升。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在这场电动车行业的年度盛事中,众多行业头部企业竞相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持续打造“安全至上,智能领先”的用车体验、加速出海寻求新突破等话题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

技术创新拓宽产品应用场景

平均每4人就拥有一辆,电动两轮车可谓名副其实的“国民交通工具”。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动两轮车存量达到约4亿辆,大多数城乡家庭都会有一辆甚至多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动两轮车的性能与质量不断提升,产品应用场景从最初的满足日常短途出行,延伸至外卖、代驾、露营等细分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会现场。奥一新闻摄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参展车辆既有适合家庭成员上下班通勤和接送孩子的“代步车”,亦有满足年轻消费者追求速度、外观和驾乘感受的“新物种”,还有专注满足外卖小哥需求的高续航“外卖战车”以及适合代驾司机的“折叠电动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会现场。奥一新闻摄

一位知名电动两轮车品牌销售经理告诉记者,在电动两轮车市场迈向高端化之争的当下,生产企业需要不断推出新机制、新技术和新业态来提升竞争优势。

一直以来,我国两轮电动车企业的利润空间并不大。某头部电动两轮车企业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动自行车本就薄利,“一辆车就挣一包烟钱”。记者梳理企业财报,2018年至2023年,雅迪、爱玛、小牛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16.29%、12.56%、20.73%。随着电动两轮车“新国标”执行满5年,市场从高速增长转入存量市场。以行业龙头雅迪控股为例,公司财报显示,其2023年营收增幅较上年收窄3.27个百分点,毛利率减少6.6个百分点。对于利润下滑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由于产品组合扩展以满足不同客户群及需求所致。

据了解,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整车企业在300家左右,虽然国内市场依然具备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以海外建厂、战略合作、技术迭代升级、快速物流响应等方式融入海外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

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新突破

事实上,电动自行车出海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7年初,我国电动两轮车企就步入了全球化征程。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电动两轮车实现全年共出口2287.08万辆,达到2018-2022年的最高值。

另据艾瑞咨询行业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电动两轮车整车出口量为1504.3万辆,出口额为320.5亿元,主要出口市场以美国、荷兰、印尼、德国等市场为主。其中,有两个品类深受海外市场欢迎,那就是高速电摩和E-bike。

在本届展会组委会特别策划的“2024中国两轮车广州论坛”上,波兰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副领事Olgierd Miedzybłocki先生讲解了欧洲地区两轮车的发展情况和投资机遇。

多家电动自行车龙头企业、协会、技术机构以及服务行业上下游等企业,围绕如何加快行业“走出去”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带来的行业变革等领域进行分享和交流。其中,雅迪、九号、绿源、星恒、无锡盘古以及滴滴出行等企业代表则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业态,为进一步加快电动自行车行业提质增效提出解决方案。

海外两轮电动车渗透率相对较低,且市场规模巨大,为中国两轮电动车企业带来新机遇。据研究机构Market Research Furture发布《电动两轮车市场信息报告》指出,到2030年,两轮电动车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约7000亿元人民币),2022年到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4.57%。

发展与安全并驾齐驱

随着国内外两轮电动车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两轮电动车安全成为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两轮电动车安全与发展如何平衡?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研究部副主任李健华就国家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政策进行介绍,并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合行业共同打造的电动自行车“一车一池一充一码”数字追溯平台进行了讲解。

据介绍,该数字追溯平台可以有效协助电动自行车企业、经销商快速落实国家“一车一池一充一码”要求,解决电动自行车行业当下“一省一码”等情况。同时,该平台也快速响应了国家相关部门对电动自行车整车企业建立质量追溯系统的要求,避免每个企业都开发平台从而增加企业成本。

记者在论坛现场了解到,目前该平台已在内测阶段,行业20多家品牌,30多家企业参与测试,预计7月开始有望在全国推广应用。未来该追溯平台能有效支持各省市场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有效杜绝劣质产品流入市场,确保电动自行车产品3C一致性,同时能协助经销商有效落实主体责任等作用,为行业实现数字化治理提供重要支持。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