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在苏振华外出工作回家之后,与妻子孟玮因为生活琐碎发生了争吵。

从1954年开始,两人吵架已经是常有的事,令苏振华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争吵过后,孟玮竟然提出了离婚。

苏振华大为震撼,两人携手走过了烽火战乱时期,却在生活稳定之后,走到了尽头。

尽管苏振华一再劝说,两人为了6个孩子,也不该离婚,对此,妻子孟玮还是坚持着。几个月后,更是从家中搬了出去。两人的亲朋好友都去劝慰,可她仍是不为所动。

终于在1959年2月,苏振华见这段婚姻再无挽回的余地,万分无奈之下签了离婚协议书。

这样一位优秀的爱国将领在50岁时,却孤单一人照顾六个孩子。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劝慰道:“老苏啊,既然已经离婚了,那就放肆地再找一个,天涯何处无芳草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你要娶个媳妇才行

苏振华出生于1912年的湖南平江,家中贫穷,经常没有饭吃。因为家境的原因,苏振华没多大就去了地主家打工。虽然有饭吃,却没有了尊严,打骂都是时常发生的。这也使得少年时期的苏振华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谈。

后来,祖母和父亲相继去世,家中只剩下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家庭的重担一下压在了这个还未成年的孩子身上,为此,他只能每日低头劳作,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直到接触到中国共产党之后,苏振华才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变得像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并且有了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

14岁的时候,苏振华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去了红军驻地,并且见到了彭德怀将军,彭将军看着几个瘦弱的萝卜头,拿着一杆枪到了他们面前,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小鬼头,什么时候长得有这杆枪高了,再来参军吧。”

三年之后,17岁的苏振华对母亲表明自己想要参军的想法,母亲一听又骄傲又担心,参军之后就不知道多长时间能回一次家了,儿子还没有成亲,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苏母思虑良久,说道:“你要娶个媳妇才行。”苏母决定给苏振华说门亲事,只要能给苏家留个后,便同意他去参军。

在当时那个时代,封建思想仍旧根深蒂固,老百姓们都认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苏振华也是深知此事,因此没有拒绝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苏母便开始为苏振华打听合适的姑娘,没几日,便有一位叫于姣凤的姑娘被介绍上门,苏母拉着她的手,发现其手上都是老茧,便知在家中不少干活,于是,就做主定下了这门亲事。

就这样,1930年,苏振华与从未接触过的陌生女子举办了婚礼。婚礼十分简单,没有彩礼、嫁妆,没有婚宴,只放了一挂鞭炮,亲戚朋友们吵闹一番,吃了顿便饭,婚礼就算结束了。

第二天天还未亮,苏振华便又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了红军队伍报到。彭德怀将军看着眼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问到:“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苏七生,三年前,你说我个子矮,不让我参加红军,现在我都结婚了。”苏振华如是回复道。

“当红军可能会遇到各种的困难,一个不慎便可能牺牲,你怕吗?”彭德怀继续问。

“我不怕,每次打土豪、斗劣绅我都冲在最前面,我不惧死亡。”苏振华昂首挺胸地一字一句说道。

彭德怀听着他认真的话语不由笑出声来:“好,我做主让你加入红军了,不过你这个名字不好,该叫个威风的,就叫振华吧,怎么样?”

“好!”苏振华自然兴高采烈地同意了,从此“苏七生”变成了“苏振华”,小小的农村少年走上了真正的战场上。

苏振华赶忙回家告诉家里这个好消息,新婚妻子顿时泪流满面,心中万分担忧,可是,国难当头她不能阻拦,只得让苏振华毫无后顾之忧的离开:“我会在家里照顾好娘,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苏振华跟随红军队伍离开之时,苏母和于姣凤再难抑制心中的不舍,于姣凤更是跟在队伍后面走了很远很远。

好在过了几个月之后,于姣凤生下了苏振华的长子,这让冷清的家中也终于热闹了起来。

娃儿出生之后,于姣凤一直打听着丈夫的消息,可是传来的消息每次都不同,婆媳二人在担心的同时,还要躲避着反动派的搜捕。

于姣凤的身体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每况日下,很快便重病去世。

二、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振华的第一段婚姻就这样结束了。在1938年的时候,苏振华前去延安学习,期间组织多次提过他的婚姻问题。可是,苏振华一心想要找一个喜欢的姑娘结婚,这又哪是那么容易的呢?

直到在劳动时见到孟玮,只见她清秀的面庞,开朗的笑容一下就吸引了苏振华。在此之后,初心萌动的苏振华经常会在劳作时帮助孟玮,孟玮也看出了他的心意。

因为孟玮本身就十分钦佩苏振华,所以两人便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教育长罗瑞卿知道两人恋爱的消息之后,就主动做了中间人,组织批准之后,两人很快便举行了婚礼。

婚后不久,苏振华就前去了战场,参与了平原游击战争、淮海战役、鲁西南战役等多次战斗,并立下战功无数。在此期间,孟玮一直陪伴在苏振华身边,他们一个孕育了六个儿女,在外人看来,他们的家庭十分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玮对苏振华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抗日战争时期,只要一有闲暇时间,就会帮苏振华学习文化。据他们的大女儿苏承业所说,她的妈妈是河南信阳师范的高材生,从小妈妈就会自豪地对他们说:“你爸爸学文化还有我的功劳呢。”

孟玮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爸爸在行军途中,把前面人的背包当作是自己练字的黑板,他每学一个字,就会在前面人的背包上练习。在小孩子们的眼中,父母的感情非常好。直到全家搬到贵州之后,好像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4年,苏振华出任贵州省区政委,由于当时正是新中国海军建设的初步阶段,所以苏振华每日都会忙到很晚。

孟玮的心思十分敏感,总觉得苏振华不在意自己了。于是,两人开始不停地吵闹,这样的生活让孟玮几近崩溃。生活稳定之后,两人之间的性格差异也渐渐显现出来,孟玮变得十分强势,就算苏振华处处体谅,也还是会产生矛盾。

苏振华自知自己投入到家庭的时间太少了,因此,只要有时间便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接孟玮下班。

当时那一段时间,苏振华既要忙工作,又要体谅孟玮的情绪,整个人都憔悴了许多。每到夜晚就会自我反思,是否自己做的真的有问题,可还未等他找到答案,妻子孟玮就提出了离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有的矛盾一直积压,总会有爆发的那一天,于是便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

1957年的一天,苏振华工作回家之后,见孟玮忙于工作,连孩子都忘了管,便随口说了几句,接着又吵了起来。不过,很快苏振华就冷静下来,先开口承认了错误,但孟玮却十分冷淡地说:“我们离婚吧。”

苏振华刚想再说些什么,但是,接下来孟玮的话,却让他沉默了。妻子表示,自己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有过一段感情,现如今两人又重新相遇,对方还在等着她。

苏振华听后心中十分震撼,他以为这只是孟玮找的借口,便开口劝慰:“我们在延安时,可是罗瑞卿同志介绍的呀。”

孟玮听罢只说:“当时我还太小,不懂感情。”

接下来,不管苏振华说什么,孟玮都不为所动,当天晚上,就抛下六个孩子,收拾自己的行李搬出了家里。尽管后面两人的亲朋好友来劝她,也不为所动。孩子们跪在地上求她不要走,也当作没看见。

苏振华坚持了一段时间,终于在1959年的时候,签了离婚报告。到此为止,苏振华的第二段婚姻落下了序幕。

许多年之后,组织经过多方的了解得知,孟玮所说的那个男人也许只是她的幻想。由于她的头部曾受过伤,从1957年开始就经常会犯迷糊,出现幻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离婚之后,苏振华并没有阻止孩子和孟玮相处,反而会主动让孩子去照顾孟玮。苏振华从未对外人说过孟玮的一句不好,在生活条件艰苦的时候,还会将家中所剩无几的蔬菜送给孟玮。

如果两人能及时明白,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灾难,日常的琐碎烦恼更加难以躲避,也许他们的生活完全会是另一副样子。

三、只要小陆同志同意就行

195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的烟火晚会上,苏振华怀中抱着一个孩子,手里牵着一个孩子,身后跟着两个孩子,还有两个孩子在旁边玩。

刘少奇夫妇看到几个孩子也是心疼不已,对着苏振华感叹:“你这样也不是回事啊,又当爹又当妈。”苏振华只是笑笑不说话。

毛主席知道此事之后,也对他说:“放肆去找一个合适的。”

苏振华当时已经50岁了,再找一位伴侣的想法也不那么强烈了。而就在所有人都关心他的另一半时,他的缘分也悄然降临。

一天,海军部队来了文工团的同志们演出,苏振华被一位叫陆迪伦的女兵吸引了目光。在苏振华旁边坐着的好友萧劲光,一眼就看出了苏振华的想法。于是,在表演结束之后,萧劲光就找到陆迪伦,开始介绍苏振华的经历和个人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迪伦本就在海军工作,因此也了解过苏振华,一直也十分敬佩他的治军能力。于是面对萧劲光的撮合,陆迪伦也并未反对。在几次接触之后,苏振华越来越喜欢陆迪伦,可是,想到两人之间年龄上相差了整整24岁,又心生退意。

最后,在萧劲光的劝导之下,苏振华终于说出:“只要小陆同意就行,别人爱怎么看便怎么看吧。”对于苏振华,陆迪伦也是喜欢的,再三考虑之后,她终于鼓起勇气,于1960年同意了与苏振华的交往。

四、有我在,这个家就不会倒

两人刚在一起时,苏振华的几个孩子都非常反对,甚至直接堵着门不让陆迪伦进去。在两人结婚之后,孩子们也没有停止对陆迪伦的冷嘲热讽。

这样的婚后生活,一般人都很难坚持下去。但是,陆迪伦看苏振华每每都会维护自己,便会心疼丈夫的左右为难。于是,面对这些孩子们,她从未抱怨过,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感化他们。

在生活艰难的时候,陆迪伦会省下自己的口粮分给孩子们吃。作为妻子,她虽然掌管着家中的花销,却省吃俭用,面对于孩子们的需求又会尽量满足。

时间长了,孩子们也终于接纳了陆迪伦,家中也终于出现了欢声笑语。在后面陆迪伦生下两个儿子时,家中的孩子们也并没有任何不满,反而是帮着她照顾孩子。苏振华和陆迪伦看着都欣慰地笑了,对于这对夫妻俩而言,没有什么比家庭和睦更令人觉得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苏振华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陆迪伦一直在身边照顾着他。所以即便身体再难受,苏振华也不会在脸上表现出来。

当时,苏振华深知自己时日不多,所以非常放心不下这个刚刚四十多岁的妻子,而陆迪伦却总会告诉他:“有我在,这个家就不会倒。”

同年2月份,苏振华突发心肌梗塞,离开了人世。陆迪伦哭过痛过之后,很快又振奋起来。她先是将苏振华生前的遗产分给几个孩子,自己只留下几个普通的物件。

往后的日子里,陆迪伦孤身一人照顾着几个孩子。她向上级申请,整理苏振华的生平事迹,将他的思想传递给后人。上级同意之后,她便开始着手调查采访,和工作人员一起编写“苏振华传”。

苏家的孩子们在成家之后,也经常会成群结队一起去探望这位“陆妈妈”。2008年,陆迪伦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她一再强调不要再为她花钱治疗,可是孩子们却还是找寻各位名医,想为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治疗。

临终之前,陆迪伦笑着对工作人员说:“苏振华和孟玮没有享受到的福气,我享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结语

苏振华去世前,便告诉陆迪伦,要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海中。

1979年2月16日,苏家所有人去祖国最南方的港口,由儿子苏成德在四艘护卫舰的护卫之下,将苏振华的骨灰撒向了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