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大半年里,欧盟针对中国大量输欧产品,制造攻击性谣言、歧视性市场政策,大搞保护主义。尽管这场贸易战并非中国愿意,可是在欧盟如此无理取闹之下,只能被动反击。不过,我国几十年国际市场布局,可不是欧洲能顶得住的。“前线”刚刚接触,在欧盟点火的西班牙,发现情况不对,想“投降”了。

根据《路透社》和《环球网》的消息,日前,中国商务部对欧盟进口猪肉和猪副产品,宣布进行“反倾销调查立案”。尽管中国给这次反倾销立案的时长,设置了1年多的异常宽松的时间。不过西方媒体的相关报道中,还是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这其实就是中国对此次中欧贸易战的“反击”。丹麦、荷兰、西班牙,开始纷纷下场“喊疼”。

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这次中欧贸易战的导火索“中国汽车惩罚性关税”。明面上,带节奏的是美国一众代理人,比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可是,到了实际操作环节,这个事件的背后主要推手,就3家。西班牙、法国、意大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有些人会疑惑,这帮人平常和中国关系不是还可以吗?为什么突然就成推手了。因为本质上来说,就是中国汽车涌入欧洲后,会极大改变欧洲汽车市场结构。别看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这些在欧洲市场好像不声不响,没什么一线品牌。但一些汽车生产、组件、组装等等活动,在这几个国家里都有不小的占比。可恰恰就是因为没什么一线品牌,导致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也低,搞事情带来的中国市场损失,远低于中国汽车涌入欧洲后带来的损失。

中国不是当年刚入WTO的时候,挨打了也不知道怎么反击。这次欧洲要打贸易战,中国理所应当开始反击。不过,就像中国官方最开始表态的,“中欧贸易战并非我们愿意”。所以,我们对欧反制始终没有扩大化,而是采取精准打击的措施。因为本质上来说,我们不是冲着去欧洲“掀桌子”的,而是让欧洲开门,搞自由贸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这次中欧贸易战开打,中国在半年来的反制措施,基本集中在三大类,肉类、乳制品和酒类。和三大推手在华市场息息相关。而这次在进口肉类的“反击”,首要打击对象,就是西班牙。因为西班牙是欧盟对华肉类产业的最大出口国,其次就是荷兰、丹麦和法国。

而结果也如同预期,西班牙这边“农业、渔业和食品大臣”路易斯•普拉纳斯,就在日前“变脸”,声称“贸易战对谁都没好处”,呼吁欧盟避免“报复措施升级”,和中国还有“谈判空间”。

事实上,这次和欧洲的贸易战,可以看做是国际市场“再分配”的过程。这种等级的摩擦,是重新“分蛋糕”中不可避免的。不过,相对于美国来说,欧洲的衰落,其实更加漫长和无力。所以,在这场贸易战里,欧洲其实也不会像美国那样歇斯底里,可能还是会尽可能的寻找一个和中国不会爆发更大规模贸易战的平衡点,进行长期的拉锯战。最终直到认清现实。

直白地说,我国在过往几十年的国际市场布局,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渐进式的合作和往来,可不是现在的欧洲能顶得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