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村小王结婚的时候,用的流动宴席,仅用了半天时间,就把两百来位宾客全都宴请了。这流动宴席很方便,不但桌椅板凳一应俱全,而且价格非常实惠。以前村里人结婚,就需要到家家户户去借桌椅板凳,大厨也是村里人,一场喜事办下来,往往有很多菜品剩余,既麻烦又浪费,还不如人家做得好吃。流动酒席一桌不超过600元,量大实惠,村里人不但都吃香了,也吃饱了,不管是东家还是来客,每个人都非常高兴。”谈起最近村里婚丧嫁娶新风尚,通渭县北城铺镇石关村的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城乡收入差距减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相应的红白宴席规模也是越来越大。农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里的酒店举行婚礼,不少年轻人也喜欢讲档次、讲排场、好面子。富丽堂皇的婚庆造型,30来桌的热闹排场,20多道的昂贵菜品,百元起步的品牌美酒,名贵香烟,让一场喜宴办下来随便花费10来万都不止。

用好“总理”“媒人”,坚持示范引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渭县自2022年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以来,在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积极践行抵制高额彩礼,倡树文明新风。村里每逢谁家有喜事,就动员双方家长召开“零彩礼”“低彩礼”谈心会。由村“两委”人员、德高望重的乡贤、“总理”“媒人”组成谈话主体,就双方的彩礼、婚庆等具体事宜,进行语重心长的沟通。

“我们要继承美好的文化礼俗,比如勤俭持家、孝老爱亲、厚养薄葬、夫妻恩爱等,高额彩礼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幸福婚姻的标识,真正幸福的婚礼,是从为了减轻青年夫妻的经济负担开始的,女方家长拿到了高额彩礼,也并没有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足,都是填补自家儿子彩礼钱的‘窟窿’,这样陷入恶性循环,并不是我们家长为了孩子幸福的初衷啊。”石关村村民张某,既是村里的“总理”,也是红白理事会的主要成员,村里每逢喜事将近,他都奔走在“家访”的道路上。

“以前当‘总理’,忙前忙后好几天,村里年轻人也比较少,一场婚礼办下来,东家身心俱疲,强颜欢笑。近几年来,村上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而且成立了红白事帮办志愿服务队,最近村里也倡导流动宴席,不管是红事白事,都是免费帮老百姓操办红白事宜,不但省心,还省去了不少繁琐礼节。村里人随份子也有了规定,红事一百元,白事五十元。人情负担少了,但是村里的人情味更浓了。流动宴席推出的酒席菜单性价比很高,很实惠,真正的味美价廉,大大减少了经济支出,还没有浪费。”

刚开始,很多家长也是不理解,毕竟彩礼高,是地方风俗,也是他们认为的“传统”,是约定俗成的。“零彩礼”“低彩礼”别说是面子上过不去,就是传统“礼俗”上也说不过去。经过理事会成员的耐心沟通,对照现实生活中很多因彩礼高而导致婚后生活备受困扰的真实案例,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结合当下移风易俗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政策,为了儿女们未来的幸福,为下一辈减少经济负担和人情债,大家便慢慢接受了新的婚俗观。

规范“一约三会”,坚持“三治”融合

今年以来,通渭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移风易俗新模式,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立足“三治(法治、自治、德治)”融合,全面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良好的基层治理成效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细化完善村规民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立足当地实际和法治、德治要求,打造村规民约文化墙,把抵制高额彩礼等移风易俗理念纳入村规民约,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切实减轻农村群众人情负担、经济负担。

进一步规范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完善细化具体章程,明确婚丧事宜规定、办事程序、宴席标准等。村里利用“流动喜宴”操办村民的婚礼,红白理事会积极介入,同时对宴席菜单积极监督,确保符合移风易俗新规定。成立“红白事帮办”志愿服务队,为群众红白事提供现场布置、流程指导等志愿服务,在服务中引导移风易俗。

实施十条措施,加强源头管控

通渭县在2024年出台了抵制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提升行动方案,在“五条巩固举措”的基础上,实施“十条提升措施”,进一步加大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治理力度,推动农村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下一步,通渭县将针对婚礼中存在的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顽瘴痼疾,聚众赌博、过度劝酒、人情攀比、繁琐礼节、恶俗婚闹等不良习气以及地域性传统礼俗和道德规范中的陈规陋习,加强源头治理和管控,加大酒店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加大婚庆行业的管理,同时加大对流动喜宴之类的移动餐饮行业的监管,推动通渭县移风易俗工作更上新台阶,助力精神文明建设向善向好发展。(供稿 苟黎)

(来源:通渭县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