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工程师学会等与内地学会签署多份合作协议,推行专业资格互认。 业界指,提升人员的流动性,有望与澳门和大湾区其他城市互补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滙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修杰指,与内地认证可以补充本地人手空缺,长远也扩宽了香港工程师未来的路,“外国工程师也会四处工作,机会周围都有,业界要有流动性,大湾区是很好的出路,各地的人才也可以互补,哪里人不够,其他地方可补上。”

特灵香港助理总经理卓剑腾举例,早年港工程人员已北上协助兴建国家体育场,亦曾到澳门建赌场等,后者曾遇停工,刚好香港有工程做便回流。 他说,香港、澳门和大湾区其他城市能相互补足,“我们一向背靠祖国,现在大湾区开始兴建楼宇和建筑,令港人有更多工作机会。”

内地工程师来港工作,首要面对英文术语的难题,但港人北上内地,却有不少优势。 卓剑腾说,内地建筑越趋多元和国际化,香港学生具国际视野,相对有利。 工程师学会岩土工程分部义务司库冯泳祥亦说,香港可以帮助内地与国际接轨,“内地工程太多,工程师无需要去外国学习,假如有朝一日他们去了,我们连这个角色也会没有了。”

冯泳祥说,内地有不少香港少见的工作范畴,例如超级高压电缆、卫星和其他高端科技,“这些香港暂时未能发展,而香港亦无内地般数百亿的工程项目,资格互认后,香港工程师也可去尝试,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