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年,于谦被砍头后,锦衣卫去抄家竟一无所获,正灰心丧气时,突然,发现一间小屋门锁紧闭,众人上前一脚踹开门,蜂拥而进,谁知,下一秒,所有人齐刷刷地退出来!

1398年,于谦出生浙江一个官宦世家,从小读书刻苦,博览群书,少年的他,话中充满期许:”将来我要做像文天祥那样的人。“30年后,他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这一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21年,于谦赴京赶考,从此开启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1430年,明英宗任命于谦为兵部右侍郎,派他巡抚山西、河南。在任期间,深受杨士奇栽培,关心民生、鼓励田地开垦,资助边防开支,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然而,好景不长,杨士奇病逝,太监王振开始掌权,作威作福,公开受贿。

朝会上,文武百官争相献上金银珠宝,讨王振欢心,而于谦却每次都空手而来,王振对此极为不满。

有人私下劝说:“您不肯送金银珠宝,难道不能送点土特产?”

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坦然道:"只有清风!“

王振听闻此言,怀恨在心,指使人彈劾于谦因为长期得不到晋升而心怀不满,擅自举荐人代替自己。

果然,于谦被投入大牢,判斩首。

一时间,百姓愤怒至极,跪在宫门前哭诉,求放了于谦。

无奈,王振只能将于谦放出,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擒,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有大臣上奏建议南迁。

这时,于谦上前一步,怒吼道:“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请求立朱祁钰为新皇,稳定人心,朱祁钰推辞不过,登基为帝,是为明代宗。

随后,于谦毅然担起明朝兴亡重担,大到粮食储备,军 队训练,小到城内治安,修补城墙,全都亲力亲为。

同年10月,瓦剌大军挟持朱祁镇,攻打北京,于谦率将领守北京4个城门,与瓦剌大军浴血奋战。

他事先设好埋伏,诱敌深入,再一网打尽。随后又利用夜间瓦剌大军熟睡之际,用大炮向敌方轰去,只听”轰“地一声,瓦剌大军四处奔逃,敌营燃起熊熊大火,瓦剌大军陷入一片火海,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兵。

至此,历时5天的北京保卫战结束,明朝完胜。

明代宗封赏于谦从一品少保,还要给于谦儿子封爵,但于谦全部拒绝,他双膝跪地,沉痛说道:”让敌人打到京城,是我们大臣的耻辱,怎敢邀功!“明代宗只能放弃恩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树大招风,御史们开始彈劾:于谦自二品到一品,不见有什么功劳,就有封赏。还有的彈劾他:北京保卫战谎报功绩,滥封官职。

于谦为人刚直,平时最痛恨怯懦无 能的大臣,之前因南迁之事得罪人,这时,全都跳出来想把他摁死。

对此,明代宗大发雷 霆,怒斥彈劾的人,进而对于谦委以重任。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改变了于谦的命运。

1457年,明代宗病重,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恢复帝位。

朱祁镇复位后第 一时间就逮捕大学士王文和于谦,以谋反罪处要死于谦。

听到这个罪名,王文还想申辩,但于谦脸色苍白,凄惨一笑:”这是有人指使的,申辩有什么用?“

于谦被砍头后,一大群锦衣卫冲进于家——抄家!

领头的人冷眼看了一圈这有些破败的宅院,手一挥,扬声说道:“把于谦家值钱的东西全部搜出来,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

所有人“刷”一下四散开来,开始翻箱倒柜,一砖一瓦都不放过,这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民间传闻:于谦家财万贯,有很多奇珍异宝。

尽管于谦多次解释,并没有奇珍异宝,自己只是靠俸禄养家糊口,但没有一个人相信。

锦衣卫累的气喘吁吁搜了半天,除了桌椅瓢盆什么都没找到,领头的锦衣卫不相信于谦这么清正廉洁,大怒道:“找不到,就挖地三尺,实在不行就拆房子,一定把于谦家金银珠宝找出来。”

听了这话,锦衣卫都不敢怠慢,把于谦的卧室床扒了,甚至把墙砸了,院子的树也推倒,以防于谦把钱藏在树底下,可找到最后,仍然一无所获。

突然,一个锦衣卫大喊:“找到了,找到了,这间房打不开,还上锁,宝贝一定在这里,你们快来!”

领头的人,大声说道:“宝贝一定在这里,把门踹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哐当”一声,门应声而开,所有人争前恐后全部涌进去,谁知,下一秒,他们就傻眼了。

屋里没有什么金银珠宝,只有两样东西,先皇御赐的蟒袍和宝剑,其他什么都没有。

顿时,锦衣卫一个看着一个,抄家时嚣张的态度瞬间消散无踪,恭恭敬敬的退出房子,轻轻关上屋门。

8年后,太子朱见深继位,才为于谦平 反,万历年间,明神宗追授谥号“忠肃”,肯定于谦的一生功绩。

于谦从小满怀以身许国志向,经历磨砺和考验,明朝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

他的一生,正如他的那首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今,于谦祠坐落于杭州,于大人依然从容不迫的站在那里,看着他曾保护过的芸芸众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