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说起唐朝的著名诗人,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有着仙人之才的“诗仙”李白。李白当然是当之无愧的的谪仙人,但是在唐朝除了“诗仙”还有一位以鬼神之才与李白并称的天才诗人——“诗鬼”李贺。

与李白的天才少年意气风发不同,同为李姓天才诗人,“诗鬼”李贺的一生可谓是坎坷波折欠缺运气,因为郁郁不得志,甚至为了避父讳,一生都无法考取进士,从而作下一首诗成了千古名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聊一聊英年早逝李贺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诗鬼”

“红杏尚书”宋祁曾这样评价李白和李贺“太白仙才,长吉(李贺的字)鬼才”。宋祁不是第一个这样评价李贺的人,北宋时期的翰林学士钱易有言“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那么,他们所谓的“鬼才”究竟是指什么呢?

这就要结合李贺的诗句来品读了。也许是《神弦曲》中的“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这样的阴森恐怖鬼气森森的“鬼趣”;也许是李贺喜欢在诗里大篇幅的描写“牛鬼蛇神”“神话怪诞”之类的虚幻荒诞的形象。如此说来,李贺难道是写诗作的“聊斋先生”吗?

不是的,如果单纯的用上述描述来概括李贺的诗就太片面的贬低了李贺的诗歌成就了。朱熹夫子也曾将李贺的诗和李白的诗放在一起作为比较“李贺较怪得些子,不如太白自在。又曰:贺诗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巧”字的评价十分恰当,读李贺的诗你会最直观的感受到他有别于旁人的超凡想象力和幻想。而且他甚至会在诗中使用联觉这种心理暗示的技法,选用视觉、听觉和味觉互通的形容词和动词来加强诗歌的渲染力和氛围感。

比如,他笔下的风是“酸”的,雨是“香”的;天上的银河和云彩是会叮叮咚咚的发出声响的。

他著名的《李凭箜篌引》中的那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就很好的体现了听觉、视觉、嗅觉的联动。但是“香兰笑”这样的画面却不是仙境所有,而是让人觉得置身于《西游记》中那些得了天气灵气的精怪洞府之中,分外瑰丽诡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李贺的诗有的时候由于太过于追求新奇谲怪反而失去了杜甫、白居易诗中的那种对于人生百态本身的平凡关注,通俗的来说就是太过于脱离现实,这导致李贺的创作内容有些狭隘贫乏,失去了诗歌本身的天真自然之美。

但是李贺在诗中对于人心理上的痛苦却能实实在在的让人感同身受。他会用精准的字眼让人切身的体会到诗人内心的苦痛和煎熬。《苦昼短》中最妙的就是那句“唯见日寒月暖,来煎人寿。”

一个“煎”字我们不难看出李贺深陷在抑郁的泥沼之中不得解脱。一个只有二十七年寿元的青年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这和他的不得志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有凌云志却因为“父讳”而不得志

从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下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我们不难看出,李贺心中有着报效朝廷的凌云之志。那么以李贺在举业文章上的才华难道没有去参加科考吗?能与李白并称被人提起的李贺难道也是科考无果吗?

不,李贺参加过科考,并且进士及第。那么李贺为何还郁郁不得志最后导致自己早早离世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李贺的父亲了。

李贺是没落的唐朝宗室后裔,但是他的父亲却不是什么高官,只做过一介小小的县令。那么如此门第为何李贺金榜题名却不能光耀门楣重振家族荣耀呢。说起来令人唏嘘,仅仅因为他父亲名为晋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个名字有什么不妥吗?这就要谈一下古时候的避讳规则了。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

比如“国讳”就是连皇帝本人也要遵守的,大多是皇帝本人和他父祖的名讳。这一点在外交上也尤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皇帝的名字都用会比较冷门的生僻字来命名的原因。

那么,除了“国讳”和“圣人讳”以外还有一种避讳叫做“家讳”。这种避讳就限制在亲属内部,还有和其他家族的人交往过程中要注意。

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学习的时候遇到母亲的名讳“敏”字时,常用缺笔法或者“密”字代替,这个就是避家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唐朝有一种更难评价的避讳,就是避“官名”讳。李贺的父亲名为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还有更严谨的说法是“肃”与“进士”的“士”也音似,所以李贺就因为中了进士有讳父亲名字的嫌疑被人攻击议论,导致他的“政审”没有通过,无法参加下一轮考试。

尽管非常赏识李贺才华的韩愈出言上表说“质之于律”“稽之于典”,并表示南北差异读字发音并不完全相同,全力为李贺争取更多的机会,但是这个建议却并没有被朝廷所采纳,所以李贺饮恨归乡无缘仕途。

在这个过程中,少年的郁郁不得志和愤愤不平全都化作笔墨倾注在诗作之上,李贺在这个时候写下著名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复关山五十州。”这两句写出了他即使无法走入仕途还是依旧有着“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决心和忠君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首诗的后两句,“凌烟阁”是挂着李贺憧憬敬佩的人画像的地方,那是他的理想终端,但是“若个书生万户侯”表达了自己所憧憬的人却没有一个像自己一样是书生出身。

其实从李贺的诗篇中我们能感受到,李贺其实对自己书生的身份并不十分认可,据史料记载,李贺本人自小瘦弱,但是这样一个瘦弱的人却能写出“带吴钩”这样的豪迈之语,可见他心中其实也是和李白一样有着走天涯和强健体魄的梦想的。

所以他的诗中比起书生,更多的对自己的身份认可是壮士。但是这样的认知差异,理想和现实的割裂矛盾也加速了他早亡的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想主义被现实所“煎”尽的人寿

前文说到过李贺之所以是“诗鬼”是因为的诗给人鬼气森森的感觉,我们从他的很多诗里是可以看出来这个少年最后应该饱受抑郁症的折磨。

例如:“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惊霜落素丝”等诗句都能看出李贺的不得志已经在生理上影响他,有了早衰和脱发的症状。

结合现代精神病例的分析,可以大胆推测一下,李贺并不完全是用鬼气和鬼怪来进行写作,而是他的精神世界开始崩溃瓦解,他也许真的“看”到了这些可怖的幻想,这些恐惧在逐渐吞噬和蚕食这个少年。就如同梵高的《星空》和《向日葵》那或许就是梵高眼中真实的世界。

所以,李贺他写鬼怪,写死亡,写梦幻。就像现代那些借着猎奇恐怖的哥特式少男少女那样抒发自己的情感,字字泣血,在诗文中抒发自己的苦闷,借用文字来重新思考死亡和人生,把诗歌作为生命和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不是李白那样洒脱的理想主义,哪怕是李白,也会将理想寄托于皎洁的明月和九天之上的大鹏。

与李白不同的时,李白的运气实在是比李贺好了许多,李白的诗才惊世受人赏识,所以李白是得意的。而家道中落且有李白珠玉在前的李贺,实在是有些生不逢时,所以他的精神世界日渐崩塌,他看不到李白眼中那样仙气飘飘的世界,只有鬼气森森的人间。

或许,老天爷在最后的关头还是眷顾了李贺,元和六年,李贺经人推荐,父荫得官。在长安的三年李贺结交到了朋友,但“牢落长安心”这个表达已经看得出来,李贺的抑郁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这三年他依旧是被困于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过几年,他妻子病逝他自己也抱病辞官,后来时局变化他无路可走,回乡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死后唐昭宗时,韦庄感其一生悲苦请求追赠他的进士及第和官职,但是因为当时的宫廷变化,也被搁置再无人问津。

结语

看完了李贺的一生,不禁让人感慨封建社会的滑稽可笑,仅仅因为一个烂透了的谐音就能轻易的抹掉一个人的才华和寒窗苦读的艰辛。但是回顾李贺的一生却又被他奋力挣扎,不甘认命的精神所打动。

虽然结果是被命运磋磨的一身落魄直至头破血流,但是他所凝结在诗句里的精神力还是会影响到后人,为后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勇气和动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贺
中国知网——赵拓方——唐诗人李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