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授权转自: 花生妈安柏,ID:Amber2016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一个朋友,本科211,在杭州某个互联网公司工作。

最近问她在忙什么,她说:996之余偷偷准备考公(公务员)和考编(事业编)。已经复习了两年,考了一年,最好成绩是全省前10。

我说,不错啊!

她却说:并没有什么用,只招一个,要前三才有面试资格。稍微好点的岗位,就有几千人竞争。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一则新闻,杭州纳税大户余杭区街道办招了一水的清北毕业生。

无独有偶,埋头备考的,还有一个浙江县城亲戚的孩子。他去年大学毕业,不幸遇上“史上最难就业季”,选择了考研,推迟就业的同时还能提升学历。

他发挥得还不错,按前两年情况211绰绰有余,还能够一下985。分数线一出来却傻眼了,考研人数太多,分数线涨了15分,别说985了,211都考不上,只能去双非。

不甘心啊,只能今年再战。

我以前就知道头部985很多本科生都是推免保研——推荐免考,外校的名额比较少,再看了下去年的数据,好家伙,保研率创下了历史新高,不少学校超过了50%。大约可以这么说吧,清北本科生才有把握读清北研究生。

本来大家都知道,好学校研究生比本科生好考,现在反过来了,研究生比本科还难读。如果本科不是太好的院校,研究生大概率也没法提升学历,学历不下滑就已经是胜利。

有人说,高考绝不是人生的终点。这句话太对了——因为后面还有考研考公考编考证。

总有人批评家长太看重考试和学历,但面对新形势——经济下行,工作难找,不考研考公似乎没有很好的出路。如果不在乎不看重,又有几个是普通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年流行一句话: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公务员

为什么考公考编考研会越来越“卷”?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周期的影响。

这几年不管做什么,大家都会产生一个感觉——卷!这其实和供求关系有关

在新形势下,经济转型需要时间,“蛋糕”一时半会儿做不大,而人口仍然处于高位——

虽然新出生人口下降了,但他们还没到上学年龄更别提上班年龄了。那么,需求大,而供给小,那各种赛道都会很拥挤,什么机会都会很抢手。

我大学毕业时,处于经济上行万物野蛮生长的周期,公务员并不是我们眼中的香饽饽,反而是一个“鸡肋”的选择。比起其他大多数工作,公务员的收入是相对较低的,所以机会成本比较高。

体制内一眼看得到头的人生,虽然异常确定但也意味着很难突破——在体制内你千万别想赚钱,一旦脑中有这个念头我建议你先把《刑法》通读一遍。

或许现在讲我的故事很找抽, 但这是件真事:我是当年的优秀毕业生,部里点名要我我直接拒绝。

没做公务员,我一点儿也不后悔,不仅仅是收入的问题,而是个性的问题。

在央企工作时,领导就旁敲侧击地对我说:你很有个性。

当时20多不懂啊,以为这个评价虽不至于是表扬但也是中性的,到了30才明白,这就是相当严重的批评了。

这就和开家长会老师对你说,孩子很有个性。这只是因为老师太礼貌了,隐台词其实是:孩子很不听话,太难管了。

最适合我的,恐怕还是像现在这样的自由职业。

当然,作为普通人,我们是没有太多选择的。特别是在大时代面前只能低头。如果在这个社会,大家都开始羡慕并向往进入体制内,我只能说,大家对于经济形势显然不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大于选择,选择大于努力。然而我们无法选择时代,作为普通人,其实我们手里一直都没有太多选择。

所以我相信,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目前你做出的选择,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不管是考研还是考公,不管是自我成长还是教育孩子,肯定已经是,面对各种局限凭自己能力做出的最优选择了。

但是世界变化太快,很可能你今天的选择,明天就过时了甚至不存在了。

未来不确定,专业不确定,工作不确定,但我们还是要聚焦在确定的事情上,否则就容易慌了心神,乱了阵脚。

所以,今天想分享一下我的思考,主要有3点。

01

中期来看,学习好的性价比仍然处于高位;长期来看,背后的学习能力才是关键。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一件事情至少中期还看不到变化,就是:考试成绩好这件事,性价比还是高的。毕竟我们国家讲究公平,那么能对普通人开放的优质机会,还是主要通过考试,成绩优异者胜出。

中国上大学是选拔制,这和欧美的申请制很不一样。在欧美申请入学,除了标化成绩,还要看你家庭背景,看你课外活动,看你申请文书,如果有一两个重量级人物的推荐背书,那就更稳了。

人生虽没有一劳永逸,但有个一技之长至少能兜底。而在所有的一技之长里,考试技能这个性价比还是挺高的,而且一直能用上。

不仅是中高考,后面如果考研,考公,考事业编,资格考也很有用。

再说得极端一点,就是你要出国留学或移民不也得考托福雅思吗?对于考试技能强的人,只要是考试,其实都差不离,都能很好应付。所以这个技能并不是到高考戛然而止,而是能持续很长时间,帮你敲开各种机会的大门。

就像“小镇做题家”的宣言:

站在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大城市,我不感谢那堆积如山的题海,只感谢那个淌过题海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考试技能的背后,最关键的其实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一直有用的。学习能力永远不会过时,会过时的只能是知识和经验,而且考试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方面。

知识,能力,智慧,无论什么时代都需要。我们可以不为了考试读书,却要为了能力增长来读书。

肯定有人会问了,考试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先天因素的,那不擅长考试的人不是抓瞎了?下面我就说说,不善于考试的孩子该咋办?

02

人口红利下降的时代,技术蓝领的收入会越来越高;中国人口基数仍保持在高位,各种职业都有绝对值不小的受众。

我认识个按摩师,她孩子初中成绩不好,也不爱读书。

后来在各方面咨询下(包括我),她就和儿子商量,别陪跑读高中了,上了一个杭州排名靠前职高的园林工程,目前一反初中的状态,学习热情高涨,未来就业前景也不错。

人还是要干适合自己的事情,干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不用执着于白领蓝领,这只是给别人看的。

还有些古古怪怪你从来都没听说过的新职业,也都会有一定的受众。比如宠物看护、剧本杀编剧——花生和同学期中考一结束就去玩剧本杀,这在00后之中很流行。这还是得益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即使占比再小也会有绝对数量。

所以,不要拿过往的旧经验来判断新职业,这样会严重限制孩子的发展道路。

03

遇到下行周期不要焦躁,学会耐心沉潜,积累内在价值,就能穿越周期。

教育是一件长线的事:上个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还不算读研,这就是16年,等孩子毕业找工作就是下一个周期了,到时就会有新的变化,新的机遇。

如果眼前的形势让你焦虑,那就得学会把眼光放远点。

什么东西能帮助你看得远?那就是历史。你会发现,起起伏伏太正常了。

所以阅读很重要,如果你焦虑,不妨看看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普通人,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如何不确定,提升自身价值,被社会和被他人需要,这是唯一确定的事情。

不管是个人发展,还是孩子教育,记住一句话:

耐心,是有回报的。

本文授权转自:花生妈安柏,ID:Amber201606

-每日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