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消息,除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北京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那么,当前还有必要实施实名预约吗?景区取消预约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多地景区全面取消预约

近日,北京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的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热议。

山东淄博市民周女士:取消预约挺好的,这些预约流程都很繁琐,如果没有预约上,整个旅行计划都要改变。

河南郑州市民李女士:老年人需要孩子帮着操作,比较麻烦。有些景点游客不多,但是到门口还需要扫码预约,感觉就是走形式。

山东泰安市民刘先生:针对老人、小孩等预约不方便的,可以现场保留一些特殊游客的预约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游览北京颐和园景区

此前上海市和江苏苏州市曾相继发布消息,除部分重点景区、热门景区和文旅场馆外,其余景区、文旅场馆等都取消了实名预约。政策实行一段时间后,旅游者普遍反应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园林沧浪亭

专家:取消景区预约很有必要

预约制度要精细化,不能“一刀切”

景区预约制度初始,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景区人流,避免拥挤混乱,影响游览体验。但这也给不少人带来麻烦,比如小孩无证件无法预约、老年人对智能手机操作非常陌生、个人信息预约或有泄露风险等问题。

此外,有些景区疫情前的接待量是现在的近三倍,现在国内游早已全面放开,但景区的预约量还是按照疫情期间执行,游客激增叠加景区限量预约制度,让抢票难的现象更加突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认为,景区全面取消预约很有必要。预约制主要是为了解决疫情期间人不能过多的问题,通过分时段进入景区,尽最大程度减少人际间病毒传播,具有特殊性。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当前旅游景区、度假区和文博场馆总体上没有供不应求,绝大多数不需要预约。但对于头部热点的景区景点、文博场馆,仍然需要预约。预约制要建立在详细评估的基础上,不要“一刀切”,要精细化,把最大的方便让利给老百姓。

戴斌表示,预约要尽可能人性化,在预约通道和制度安排上适应不同群体的需求;另外,预约时要采用简洁界面,比如可以电话预约等。

在吴丽云看来,除了预约制度人性化,一些热门景点可以延长开闭馆时间,分流客流。“要增加供给,尽可能按照最大承载量提供参观接待数量;另外,要延长开门时间。”

取消预约后,景区游客过多怎么办?

戴斌认为,解决方法包括加强对景区客流量的监测、采取灵活多样的调控措施、增加临时售票窗口、加强巡查力度等。

通过统计和大数据技术加强预测研判。一旦预测到景区人流增多,可以通过通信手段,甚至通过旅行社及时通报信息,分散客流。

加强预案演练。比如突然遇到景区游客过多,能否征用附近停车场、能否快速疏散人群,景区需要有相应的预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