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嘉树清圆。唐代李昂在《夏日联句》中说过:“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为啥很多人在苦夏,他却说爱其长?

日前,记者在探寻博物馆中的“夏之风物”时,从南越王博物院获悉一些古人的“消暑秘诀”,其中,“减少衣物的覆盖面积,是古人避暑的第一要务”。

1

百越人衣着行为“颇有些不羁”,却是贴近自然

“百越人地处南方,没有接受中原礼制的教化,因此在衣着行为上颇有些不羁。南越王墓出土的屏风托座中,有一件越人操蛇铜托座,其中刻画了百越土著居民的形象:身着短衣短裤,手脚佩戴铜环。在《史记》中也提到:赵佗‘魋结箕倨见陆生’。魋结(tuí jié),是指结成椎形的髻;箕倨(jī jù),是指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百越人的衣着、发型和坐姿在当时的中原人士看来,是极为不雅和不敬的表现,但是从人体散热的角度来看,却是地处南方的百越人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操蛇铜托座,南越文王墓出土,南越王博物院藏。

岭南以北的古人们,在衣着上又是如何避暑?“楚墓中出土的楚俑反映了楚地流行盘发的发式,盘发两侧安有插销,应为用来固定发型的发簪。”而在衣服方面,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素纱单衣,更是以轻薄、透明闻名于世——

划重点来了:国宝级文物曲裾素纱单衣真品,日前首次展出!

它是“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上最吸睛的展品之一,该展6月15日在湖南博物院开幕。作为中国国宝级文物亮相的,还有辛追墓T形帛画真品。这是记者从新华社以及湖南博物院方面获知的消息。今年也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裾式素纱单衣。图片来自湖南博物院。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湖南博物院藏。这件曲裾式素纱单衣交领右衽,衣料为轻薄、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袖口和衣领用织锦做装饰。整件单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从视觉上能产生极其华丽飘逸之感,彰显了汉代贵族女性对高级面料和精致工艺的追求与独特的审美意趣。

2

素纱单衣为何鼎鼎大名?

素纱单衣为何鼎鼎大名?它“被誉为西汉时期纺织技术的巅峰之作,也是目前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也就是辛追墓。据史料记载,辛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去世时年约50岁,其生活的年代距今2200多年”,新华社消息显示。

“素纱单衣有两件,一件是直裾,一件是曲裾,都是右衽。其中,直裾的是49克,衣长128厘米;曲裾的是48克,衣长160厘米。曲裾的素纱单衣在工艺上相对更高超,因为它更长、更宽,却还轻1克。”此次展览中,亮相的就是这件从未对外展出过的曲裾素纱单衣真品。

这种丝织物,真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3

薄衣裳、露香肩、卧玉枕

中外古代美人如此避暑

说回“彼美人兮”展,这个今夏的热门展,通过东西方文物“对话”的方式,呈现了来自我国湖南博物院和意大利罗马的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等19家博物馆,涉及青铜器、陶器、金银器、玻璃器、玉器、雕塑等多种类别的展品。

汉朝与罗马,在当时,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遥相辉映;繁盛之下,女性生命图景也呈现出新风貌。无独有偶,另一个新开的热门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的“罗马帝国的艺术——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展”,就让我们看到了罗马时尚女性的风姿:

这是一幅《持扇女子坐像》湿壁画,绘制于公元1世纪,斯塔比艾遗址出土。罗马帝国时期,人们非常注重服饰的材质和加工,丝绸、亚麻和羊毛等极受欢迎。壁画中两位女子侧坐对望,衣着贴身飘逸,露出半边香肩,各自手持一把心形扇子,让人不禁想起悠闲优雅的夏日小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持扇女子坐像湿壁画。粤博供图

热衷于美、热衷于社交生活,这仿佛夏日的场景,体现的是个体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还有展览中的一张体现“女性宴会场景”的湿壁画,公元1世纪庞贝遗址出土。画中众多女性穿着无袖长裙,可见也应聚会于夏,有人奏乐,有人似要举杯,堆叠的衫裙似飘过小桌,桌上淡蓝色玻璃宴饮器皿,更增添几分清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性宴会场景的湿壁画。粤博供图

说起清凉,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的南越王博物院。众所周知,该院的“杨永德伉俪捐赠陶瓷枕”常设展,蔚为大观。李清照有诗云:“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里的“玉枕”指的就是陶瓷枕,陶瓷枕质地冰凉,夏日睡觉时枕卧其上,头部有冰凉之感,因此陶瓷枕自唐以来便成了古人的寝卧佳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绿釉刻一束莲纹腰形枕,河北磁州窑,南越王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窑褐地剔牡丹花擎荷叶娃娃枕,南越王博物院藏。

夏日长,衣裳薄,更来个高枕无忧,如此看来,李昂所说的“我爱”是有几分道理的。

[链接]

什么是“湿壁画”

湿壁画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绘画技法,湿壁画的制作过程涉及诸多巧妙的工艺。艺术家首先在新抹的湿涂料表面上绘制图案。因为颜料只能在湿涂料表面渗透之际粘附,因此画家需要迅速完成绘画,这就要求艺术家具备高超的技艺和迅疾的反应能力。

湿壁画的独特之处在于,颜料会随着湿壁石灰的干燥而永久性地融入墙体内,形成与墙体一体的绘画。

湿壁画以其鲜艳、持久的特性而著称,这一技法不仅广泛用于宗教建筑中的壁画装饰,还运用于古代城市的公共和私人建筑。湿壁画在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这种技术起源并流行于希腊——罗马文明时期,其典型代表就是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等遗址中的湿壁画。湿壁画技术在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资料来自粤博“罗马帝国的艺术——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展”)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