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歌谣唱到: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自从夏至开始,天气就开始变得炎热起来,正如民谚当中说的,不到夏至不热,到了夏至,一天比一天热。

夏至过后,当它遇到庚日的时候,炎热就会到达一年的一个顶峰,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三伏天,“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的时间,总共是30或者是40天。它们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初伏还有末伏时间各为10天,中伏,根据庚日的出现,10天或者是2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热的时段。古人也曾写下“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的诗句。农谚当中也有“头伏日头二伏火,三伏像烤火”,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二伏,是三伏天当中最为炎热的一个时候。

今年是秋包伏,老人说:“伏里夹一秋,暑热逢秋旱”,啥意思?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秋包伏

按照民间的说法,末伏规定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里,因而只有立秋逢庚日才叫“伏包秋”;一般情况都是末伏在立秋之后,俗称“秋包伏”。所以出现“伏包秋”还是比较少见的,因为要在立秋那天正好起末伏,也就是说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除了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其余的情况,都是叫秋包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历忌释》中记载:“伏者何?以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伏者,隐伏避盛暑也”,说的直白一点伏就是在躲避酷暑,想要找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伏里夹一秋,暑热秋旱”,啥意思?

伏里,说的就是三伏天,秋这里指的就是立秋,也就是说,立秋在伏天里,天气会变得非常的炎热,酷暑难耐,同时还容易出伏旱的天气,秋季会出现少雨的情况,那么后续庄稼的生长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三伏天当中,除了中伏之外,还有一段时间是最为炎热的,那就是立秋之后,秋老虎回头的日子,正所谓“秋后一伏,热死老牛”。

而要判断,伏里夹一秋,到底会不会带来炎热,我们还要看是秋包伏,还是伏包秋,俗谚有“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另外还需要明白一点的是,秋包伏的时间越长,那么炎热程度可能就会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其实和伏里夹一秋的意思类似,都是在告诉我们,如果伏天和立秋,相差间隔比较长,那么暑热会很明显,容易带来干旱,而且还容易出现秋老虎的一个情况,因此,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天气的一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