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7日,国内著名文字资料网站“国学数典”论坛上出现了一篇名为《高考阅卷花絮:四川惊现甲骨文作文》的帖子。

一时间,有关于该篇作文的讨论传的是沸沸扬扬,并且经过层层专家的审判被告知,这篇作文纵使是用甲骨文写的,但是仅得到了6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就在大家唏嘘之际,写下甲骨文作文的考生竟然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

进入川大仅两个月的时间,作为该考生特聘的教授就要辞职,更是扬言辞职也不教他!

考生是谁?为何作文只得了6分?既然得了6分又为何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

为何进到四川大学后,教授宁愿辞职也不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蛉

巧用构思 写下甲骨文作文

2009年,是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一个叫做黄蛉男生的第二次高考,这一年的他很是忐忑,而他的目标与去年一样,他要去到复旦大学

第一年的黄蛉信誓旦旦,但是高考的成绩却让黄蛉认清现实,决定复读重新再战复旦大学,也是这一年,黄蛉整个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迷恋上了甲骨文

对于甲骨文,黄蛉在高二就有些基础的了解,但真正让他沉迷其中的还是因为其在复读期间遇到的老师----蒲体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蒲体超是黄蛉在复读期间遇到的语文老师,两个人因为有着共同的“甲骨文”爱好,所以两人来往很是密切。

除了上课之余,两人便坐在一起探讨甲骨文的奥秘,在蒲体超的传道解惑下,黄蛉对于甲骨文的好奇越发浓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即使是处于高三的紧张时段,黄蛉也要抽时间研究甲骨文一下。

对于甲骨文“如痴如醉”的黄蛉很快就迎来了高考,作为第二次高考的学生,黄蛉很是认真,若是这次自己不能够考取梦中院校,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骨文作文

为此,黄蛉在高考卷子上下了些功夫

“我其实当时没想用甲骨文写作文的,直到后来还是觉得要不用甲骨文写作文吧。”

高考结束后的黄蛉解释自己为何想到要用甲骨文写作文。

满篇的“甲骨文”痕迹让阅卷老师一众犯了难,高考规则中并未规定,考生不能用甲骨文写作文,为了以表严谨,阅卷老师也是一层层向上汇报,以求得最终的结果。

也便有了后来,帖子里的那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为了弄清楚黄蛉写得到底何意,阅卷组找到了几位甲骨文专家,翻译出来后经过与作文要求进行对比得出:“纵使该考生用甲骨文写完全篇,但并不符合题意,最终只给了六分的作文分。

这也让后来查询自己高考语文成绩的黄蛉很是疑惑,如何估分都不敢想象,自己用“巧思”写下的作文却只给了六分!

黄蛉开始申请成绩重查,然而不管黄蛉如何做,成绩都是一样的分数。

而有疑惑的黄蛉也开始向自己的老师蒲体超寻求帮助,更是直接将自己当时那篇甲骨文的作文发在了网上,“甲骨文考生黄蛉”瞬时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蒲体超却感到有些愤怒,如何想不通黄蛉要用甲骨文写作文:“不能到大学再去展示自己的甲骨文水平吗,如果你的作文被老师审判不合格,你又该怎么办,你这是第二次高考了。”

面对老师的生气,黄蛉却不觉得有何不妥:“如果这次失败了,那我就再来,但我对甲骨文的热爱任何时候都不会停歇。”

黄蛉充满了斗志,可纵使如此,却依旧掩盖不掉作文只得了六分的结果!

黄蛉“失策”了,以为自己用甲骨文写上长篇大论便可以获得老师“赏识”的他好似打错了算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老师阅卷时间短嘛,也就看开头,结尾,中间大致过一遍,我若是写了甲骨文,自然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黄蛉想得很是透彻,为了能够多赚些分数,黄蛉可谓使尽了“巧思”。

但不管外界对于黄蛉“甲骨文作文”有着怎样的争议,黄蛉的作文分数只能为六分。

而给出的答案依旧是作文跑题。

这边黄蛉的老师蒲体超不愿意了,即使黄蛉是用甲骨文写下的作文,但翻译成白话后,如何是偏题,蒲体超更是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对于黄蛉作文的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然而除去引起更大的讨论之外,并不能影响作文被判六分的结果。

就在众人以为这位“甲骨文考生”即将沉没在互联网的浪潮里时,各大院校放出的橄榄枝再次将黄蛉推到了众人的视野中。

高考考了428分,作文又只得了六分,黄蛉为何受到各大学校的喜欢?

因为甲骨文

终究是因为甲骨文让黄蛉成为了万千高考学子中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可是已经跑题了,即使是甲骨文又如何呢?

因为运用的甲骨文数量。

据了解,在2009年以前,我国破译的甲骨文数量仅在一千多个,而在黄蛉的高考作文中,甲骨文的运用数量达到了八百个!

由此可见,该考生对于甲骨文的研究深入又透彻,而像黄蛉这般年纪大小研究甲骨文的人可不多,这样的“稀有天才”便成为了各大院校的“香饽饽”。

甚至有学者表示,黄蛉的作文里除去有甲骨文之外,还有不少青铜铭文、大篆等其他字体,即使少量的语法错误,也依旧是篇“上乘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也正是因为这番“造诣”,即使黄蛉作文得了六分,也难以抵挡各大高校对他的好奇。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最先向黄蛉抛出橄榄枝,并愿意为黄蛉开出全免学费的条件,正在犹豫时刻的黄蛉知道了四川大学有“特招”的名额,便婉拒了西南财大天府学院的“好意”。

黄蛉准备前往四川大学参加特招,而在等待结果期间,黄蛉在老师蒲体超的带领下去到上海拜访了复旦大学的刘钊教授

黄蛉一直都知道,刘钊教授在甲骨文研究方面是位行家,并且刘钊教授曾经破格录取了一个脚蹬三轮车的车夫,而对方只有高中学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钊教授

明白于此的黄蛉决定来此碰碰运气。

不过,梦中院校的老师的一席话还是让黄蛉有些泄了气。

“你很不错,有一定天赋,我很欣赏。”

以为有希望的黄蛉却被教授告知:“本科阶段难以破格录取,等到你研究生阶段,我可以帮你推荐。”

听完于此的黄蛉明白,自己“以为”的破格录取失败了。

回到四川的同时,黄蛉还收到了来自湖南大学的邀请,同样的,去往湖南大学做了相关测试后的黄蛉也被婉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现在就剩下四川大学的特招考试自己能否通过。若是四川大学的特招也没过,那么黄蛉真的就无处可去了。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四川大学的通知却是迟迟不下,就在黄蛉准备再次复读之际,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通知书来到了黄蛉面前

而这个通知书的到达已经是九月中旬了。

为了能够有学上,也为了能够继续研究自己喜欢的甲骨文,黄蛉接受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去到文学与传播系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黄蛉的学识还未达到一定标准,便想让其先进到川大锦城学院进行学习,也可以说,黄蛉是在川大与川大锦城学院联合培养下的学生。

以为就此过完大学生活的黄蛉,在两年后被破格录取到了四川大学并为其专门配备了教授进行学习。

不过,事情也在进入到四川大学后发生了转机,教授不教了,这又是为何?

浮于表面,基础不稳,自我吹嘘

2011年9月,黄蛉进入了四川大学,这个两年内从“三本跨越到985阶层院校”的学生再度重回大众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黄蛉终是完成了川大的破格录取,成为了一名四川大学学生

为了培养黄蛉,学校专门请来何崝教授亲自教学,并为黄蛉特制了一套专门的学习方案。

然而2011年11月份,何崝教授便向学校递交了辞呈书:“这样的学生我教不了。”

要知道何崝教授已经退休,为了培养黄蛉,是川大特地返聘回来的教授,学识渊博的教授宁愿辞职都不交黄蛉,可见事情的严重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崝教授

那么,教授又为何这般生气?

“浮于表面,基础根本不够扎实,学识不多,自我吹嘘倒是不少。”回忆起对黄蛉的教学,教授何崝无奈地叹气。

“我教他的是先秦的文献以及古文字方面的东西,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信口开河,说自己会读《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什么作品,这个是南北朝时期刘勰的著作,这个跟我们的古文字研究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教授何崝摇头叹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黄蛉的心口开河还不是最让教授无奈的一点,两年的学习,黄蛉丝毫没有进步,再加上媒体和社会的关注,本就有些浮躁的黄蛉开始心高气傲,之后便是说自己读《文心雕龙》,彻底激怒了教授,也便有了教授宁愿辞职,也不愿继续教授黄蛉的原因。

“他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没有多大的造诣。”

教授何崝的话很是直白却道尽了自己传道解惑两年来的心酸。

可以说,黄蛉的甲骨文热爱只是浮于表面,真正的内核属于“假大空”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既然教授要辞职,那么也便意味着黄蛉失去了教师,本就是“特招”,如今老师辞职了,黄蛉又该何去何从?

黄蛉还属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吗?

2011年11月6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表示他们也不清楚这件事情,但在四川大学的招生处了解到黄蛉的学籍已经入到了历史文化学院。

而对于今后由谁来教授黄蛉这个问题,教授何崝表示自己不清楚,总之自己不会再教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至于如今的黄蛉是否继续在四川大学就学,又是否如黄蛉自己讲述的那般继续进入研究生序列学习,一切都无从而知。

不过,针对破格录取黄蛉的行为也再次引起网友的热议。

“既然如此就不应该录取,破格录取本来对于普通的考生来说本就不公平,而如今教授都觉得没法教下去,何必当时有破格录取这一说呢?”

网友的评论开始让大家思考“破格录取”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此外,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传系主任毛建华表示,关于向黄蛉这般“特招”进校并实现“两级跳”的绿色通道能否普及,他并不认同。

并表示黄蛉是锦城学院第一个破格录取进入川大的学生,而最初黄蛉的成绩在锦城学院并不优秀,成绩大概在中等偏下的程度,其余的学生都是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进入学校学习,进入川大也是通过考取研究生的方式。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倪红军表示,对于像黄蛉这般的奇才、怪才,他觉得高校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发展创新人才时,学校也应该制定特定的政策,以免教育显得杂乱无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如今,网上关于黄蛉的消息已经鲜少而知,个人的社交平台也不再更新。

而像黄蛉这般的“奇才”年年都会有,对于这样的人才,除去学校制定特定的政策之外,仍旧需要思考破格录取的意义,此外,学生也应该学会珍惜“特招”的机会,而非沉溺于无边的掌声与鲜花中,渐渐迷失自己。

脚踏实地才是根本所在。

正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纵使再有天赋,若是后天不继续努力与奋斗,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