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也有“熊大熊二”?

听说它们正“坐镇”席上

看主人喝酒、偷听八卦呢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鎏金熊形青铜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熊大熊二”长这样

没想被两只来自汉代的熊硬控了30秒

真·萌到尖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只小熊昂首张口,长嘴前伸

双目前视,短耳竖起

前肢自然上举,后肢弯曲,蹲坐在地上

圆滚滚的肩背看着很敦实

即便造型憨态可掬

还是被夸张表情出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像聊到了啥吃惊的事

激动得熊掌都无处安放

得举高高

开心得嘴巴也闭不上了

得哇哇叫

你们猜,它俩聊啥呢? (评论区留言猜猜~)

“镇”,知道了

鎏金熊形青铜

从文物名字中可以看出点门道

其中的“镇”是指啥?

可不是乡镇的“镇”

而是汉代的席镇

席子是古代日常用品

人们起身落座时

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

席子会移动、容易卷角

为了避免这个bug

古人就发明了“席镇”

在席子的四角放置镇

用来压住席子

席镇有玉、铜、陶、石等不同材质

汉代席镇多被做成动物形

常见的有虎、豹、辟邪、羊、鹿、熊、龟、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在汉代被视为祥瑞之物

(点击查看>>汉代为何流行“熊出没”)

可爱胖乎的熊镇放置在坐席的四角

这“显眼包”妥妥滴是聚会气氛组担当

这些“镇镇”快出盲盒吧

有了“熊出没”,不能没有“虎出没”

动物世界中猛虎与巨熊的“恩怨情仇”

也在“镇”的世界“热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鎏金虎熊相斗铜镇 西安博物院藏

此镇的造型为熊虎搏斗

虎曲身向右将熊摁在身下

大口张开紧咬熊腹

仿佛听到熊连连尖叫

“疼疼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豹形铜镇器 河北博物院藏

豹子作为敏捷的猎手也有“一席之地”

豹眼镶嵌玛瑙,昂首侧扭,臀部浑圆

身躯用金银错出梅花豹斑

自带blingbling的视觉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嵌贝鹿形青铜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鹿形也是汉代席镇喜用的造型之一

“鹿者禄也”

因“鹿”与“禄”音同

寄托着创作者的美好愿望

这件嵌贝鹿形青铜镇

以海南“特产”带斑点的大货贝充当鹿身

“贝壳+青铜”的混搭风

实用性和装饰性完美统一呈现

关于“镇”的事儿

这回你知道了吧

原来小“镇”有大用

为古人的智慧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王楠 视觉丨丁丽洁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王辉 统筹丨段旭 特别鸣谢丨中国国家博物馆 总台北京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