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津田信三,日本推理作家、恐怖作家及作品编集人,出生于奈良县。推理小说作家在他的写作职业中只是一种,但也是最重要的。

他的推理小说风格非常独特,其核心是古典本格推理,故事的包装上走的却是纯日式的恐怖怪谈与乡村民俗。三津田信三对于恐怖元素的理解非常深刻,他常常把读者拉入一个封闭的日式乡村环境,并且用视角人物(转述、手记等方式)重现与世隔绝的古老村落中的隐秘怪谈。涉案人员是固定的,推理方法是科学的,一切遵循以阿加莎·克里斯蒂为代表的黄金时代推理创作守则,唯独在日式本土化上融入了更为现代的叙事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津田信三。

虽说他被誉为“小京极”“横沟接班人”,但相比京极夏彦的心理学主题、横沟正史的战后村落现状主题,三津田信三在民俗的呈现上更具有现代恐怖小说的技巧,其剧情张力和读者的身临其境感也更加直接。

所以,本质上,我们不能用横沟正史接班人这样的称号来定义三津田信三,即便是他风格最为固定的“刀城言耶系列”。

作者|陆烨华

刀:稳定、可靠的利刃

自2006年《如厌魅附体之物》(或译名《厌魅·附体之物》)出版以来,三津田信三笔下的“刀城言耶系列”已出版十余本,大部分都被引进国内,且不止一次重版。

和黄金时代的作家不同,新本格作家出道不过一二十年,其中很多人仍处于作家职业的“黄金时代”,一个系列的作品数肯定不能和“波洛系列”等相比。新本格的代表作家,其笔下最知名的“馆系列”目前也只有9本(据说第10本在写,希望这次是真的)。笔下的“御手洗洁系列”累计数量是最多的,目前已有四十多本,但该系列从1981年便开始创作,至今已四十余年。同时满足出道早、创作力旺盛且稳定高产这些条件的新本格作家寥寥无几。

“刀城言耶”登场至今20年不到,已经出版十余本,并且三津田信三还在创作当中,如果按照比例来看,该系列的平均创作速度倒是和“御手洗洁系列”不遑多让。

刀,指切、割、削、刺的工具,为推理小说中最常见的凶器之一。同时它也可以作为量词,一刀通常为一百张。

刀城言耶以刀为始,像极了它所具象化代表的含义,质量稳定可靠,风格寒光闪闪

寒光闪闪说的自然是三津田信三作品中的恐怖气氛。2001年,他推出了恐怖小说作品选《恐怖作家的栖居所》(或译名《忌馆:恐怖作家的居所》),以一种非恐怖小说不可的姿态正式出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忌馆:恐怖作家的居所》,作者: [日]三津田信三,译者: 张永,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出版时间: 2012年6月。

出道第二年,他就将本身擅长的恐怖小说创作与正流行的推理小说做了结合,出版了短篇集《作者不详》。推理小说为了呈现谜团的不可思议感和恐怖气氛,本身就会给故事包装恐怖传说、童谣等设定。

童谣比拟杀人源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横沟正史的《恶魔的彩球歌》等作品早已将这种形式很好地转移到了日本的舞台。而恐怖气氛和怪诞传说的叙述风格,从推理小说鼻祖爱伦·坡起便是主流,约翰·迪克森·卡尔把这种哥特氛围用在了不可能犯罪上,而在日本,国民推理漫画《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几乎每一个单元案件都会采用这一格式。

恐怖传说、民俗怪谈和推理小说的渊源如此之深、结合如此之紧,给了三津田信三最佳的发挥空间。出道第二年,他就把“恐怖+推理”玩出了自己的风格。可以说,《作者不详》之后,恐怖小说家三津田信三,就已经成功转型为推理作家三津田信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不详(上)》日文版封面。

只是当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几年,他陆续创作了《蛇棺葬》《百蛇堂》《避难所·杀人终告》等恐怖元素更多的小说,直到2006年,《如厌魅附体之物》的出版,彻底让他明白:恐怖小说他可以写得和别人一样好,但推理小说,他能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好!

至此,新本格推理小说中一个数量稳定、质量可靠的系列诞生了。而在2006年,三津田信三要面临的挑战是新本格推理的逐渐式微,这一年已经过了新本格最辉煌的十年,进入2000年以后,被新本格运动所重新燃起的本格推理复兴之焰几乎烧到了尽头,最直观的感受是在1995年前后,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本格推理新人出道,并且不管作品风格如何,一经出道总能俘获一批读者。而2000年以后不存在这样的盛况,伊坂幸太郎2000年凭借《奥杜邦的祈祷》出道,乙一在2002年出版《GOTH断掌事件》,然后恰好在2006年和日本导演押井守的女儿结婚,此后转型成为绘本作者和游记作家。这一年,最火的推理作家是东野圭吾,他彼时刚上市的《红手指》标志着自己的巅峰期依然延续。

如果新本格是火,那么以东野圭吾、宫部美雪等人为代表的新社会派就是水,他们几乎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取代了新本格。

对于三津田信三来说,这当然也是挑战,他也没有办法阻止水流的向前流动,说白了,他写的还是传统的本格推理,只不过更有个人特色,内容也更扎实罢了。

“刀城言耶”这把刀,当然断不了水,但是,没人能忽视他砍出来的波澜。

城:封闭、自洽的世界

《如厌魅附体之物》固定了“刀城言耶系列”的风格和写作范式。故事一开始,三津田信三就用恐怖小说的写作技巧把读者拉入他所构筑的“城堡”中,他会不厌其烦、巨细靡遗地详细阐述这个地方的传说、民风、习惯,包括居民日常。整个过程以当地人的第一视角叙述,虽然读者接收到的信息是片面的,但五感已全然沉浸,视角人物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身体的感受、内心的想法不断在重复一件事——进入我的城。

城,是墙以内的地方,墙以外为“郭”。文艺作品是有“墙”的,受众和故事之间隔着文字、屏幕、画布,如果要“打破第四面墙”,需要故事中的人物主动做出一些可能违和的事情,和受众建立链接。但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城就已经不牢固了,毕竟一面墙被打破了。

三津田信三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可以不打破任何一面墙,就把读者拽入城中。前文所说的通过“城内人”第一视角去看、听、触、想整个故事,就是他的做法,为此,他可以牺牲侦探小说中最重要的侦探与助手两个角色。也就是说,在故事的一开始,甚至前三分之一,侦探与助手都不用出现,三津田信三只做一件事情——筑城。

等到城筑好了,侦探再“入城”,这个时候,侦探在读者的心中其实也是一个外来者,他的身份是特殊的,仿佛一道从天而降的光,射穿尘封许久的阁楼,连空气中的细小灰尘都清晰可辨。通过筑城,再到入城,三津田信三就此完成了恐怖小说与推理小说的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厌魅·附体之物》,作者: [日]三津田信三,译者: 何奕欣,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出版时间: 2011年6月。

我们来看一下豆瓣上《如厌魅附体之物》的简介第一段:

古老的神神栉村中有神栉家,谺呀治家两大家族,他们因婚姻关系世代纠缠着,但又有些不可说的秘密隐藏其间。谺呀治家代代会生下双胞胎女儿,其中一个成为巫女,另一个则供神灵及魔物附身,好让巫女施法祛除。这一代神栉家的少女千代遭到前所未有的强大魔物附身,神栉家的人束手无策,只好把她带到谺牙治家,请求巫女帮忙驱魔,没想到却也从此引发一连串的死亡案件,死者更都被打扮成山神“案山子大人“的模样!

这段简介中没有涉及作品主题,也不对诡计与真相做任何渲染,甚至不太看得到活生生的人。我们能看到的都是陌生的场域和陌生的名词,角色的名字被身份所取代。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三津田信三式开场,所以他的推理小说通常都很厚,只有反复地描写,才能让读者熟悉这些人,进入这座城。

这样的套路确实非常好用,当然也无比贴合三津田信三本身的写作能力,所以在整个“刀城言耶系列”中,他都做了相似的时代背景与舞台设定:昭和二十至三十年间的日本乡镇,怪奇幻想作家刀城言耶四处游走于闭塞传统的村庄,收集各类怪谈异闻,却意外卷入各种离奇命案之中。

入城的角色,也是整个系列最重要的侦探角色——刀城言耶,自然也要符合作品的气质。刀城言耶的性格特点是“在迂回中接近真相”,侦探性格决定了推理风格,所以后半段的推理刀城言耶可以尽可能地在迷宫中试探,不断提出伪解答,然后推翻,再提出解答。

硬件条件上,刀城言耶的人设背景也颇为有趣,他的家族原为德川的亲藩,明治二年被授予公爵之位,属于贵族阶层。但刀城言耶的父亲是豪门新青年,反对特权阶层,这为刀城言耶的性格和行为提供了扎实的背景,他是一半传统一半新潮的人,所以才会相信科学,同时又尊重鬼神。

从作品背景的设定,到侦探的形象,再到推理的方式,最后是作品的气质(直到最终都有暧昧混沌之处),整个系列牢固又自洽。

言:虚实、辩证的表达

2006年,“刀城言耶系列”就出版了两部作品:《如厌魅附体之物》和《如凶鸟忌讳之物》(是的,这个系列就连书名都充满仪式感且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凶鸟忌讳之物》,‍作者: [日] 三津田信三,译者: 张舟,出品方: 力潮文创,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出版时间: 2023年4月。

虽说已经展现出多重推理的优秀,但这两部作品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最终的诡计,三五十页的推理过程,掩盖不了这是诡计流小说的现实。

变化第二年就来了,2007年,三津田信三推出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首无作祟之物》,你很难用逻辑流或诡计流来定义它,因为要说逻辑,这本书中利用相同的线索进行的多重解答甚至能让人想到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而要说诡计,“一句话揭开37个谜团”的华丽壮举,就足以堪称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首无作祟之物》,作者: [日] 三津田信三,译者: 张舟,出品方: 力潮文创,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时间: 2021年8月。

日本读者曾进行过一次“平成年代推理小说”的投票,1989年-2019年正是新本格由起到盛的完整三十年,期间涌现了大量在推理史上留名的经典作品,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多数推理作家也是这一时期出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如首无作祟之物》作为后起之秀,却拿到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中国推理迷也曾进行过一次这样的投票,第一名当之无愧是新本格旗手绫辻行人的代表作《钟表馆事件》,该书在1992年斩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终于让新本格推理被主流认可,可以说那时正是新本格的黄金时代。而这个投票的第二名,就是《如首无作祟之物》。更有网友说:不读《如首无作祟之物》,看遍推理也枉然!

很多人都说三津田信三是推理界的“无冕之王”,但其实《如首无作祟之物》一经出版即入围并荣获多个奖项,包括第8届本格推理大奖作品、第61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入围作品等,可能最终没有大奖给它一锤定音,但其实大众讨论度和时间才是真正的试金石。就像岛田庄司的《占星术的杀人魔法》也没有拿下任何奖项,可它的分量已经远不仅仅是一本推理小说了。

《如首无作祟之物》同样如此,它告诉我们这些推理迷的是,本格推理的核心——逻辑,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而要呈现逻辑,靠的就是思考和语言。我们喜欢本格推理,不仅仅在于它永远能让我们感到意外和惊叹,更在于仅仅通过“语言”就能把故事颠覆、将真相撕开,让凶手伏法。

言,是侦探最重要的武器,波洛的口头禅是“动动你那灰色的脑细胞”。辩证的思维是能量的源泉,而将能量释放出来的,是语言。所有伟大的侦探都是杰出的演说家,体现在《如首无作祟之物》中,是作者用了几乎一百页来推理还原整个案件,结尾部分连续四次逆转,将之前所有读者甚至都没有想过会解答的部分也一一照顾到。这种持续推进、越来越爽的能量密度,是只有以“语言”为高潮戏载体的推理小说方能呈现的。

其次,诡计不会穷尽,因为它可以变化和包装。就像书中的“一句话解开37个谜团”,这个诡计不是三津田信三首创,甚至有点老套,但这样的呈现方式是他独有的,效果就是令人不敢相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推理小说可以和其他风格进行结合。三津田信三做出的尝试是将推理小说和恐怖小说做结合,而且不因为结合而厚此薄彼,当前半本需要恐怖气氛的时候,他是真的在认认真真写恐怖小说,同样配得上这份认真的还有推理。只有把两者都提升到一定高度,并且两者自己都能把控的时候,这样的结合才会有“1+1>2”的效果。

不过这一点,等到十年后设定系推理的全面爆发,我们才会认识到。彼时,对于推理迷来说,有了一个很优秀的系列,对于三津田信三来说,也有了足够的信心。之后的2008年至2012年间,三津田信三迎来了创作高峰期,他以平均每年一本的速度更新“刀城言耶系列”,与此同时还撰写了恐怖小说“死相学院系列”和“家系列”。

他是真心热爱恐怖小说,而不是在利用它。

耶:未尽、欣然的感叹‍

十余本“刀城言耶系列”不用一一介绍,本来也无需这样。第一,如果要感受三津田信三的故事编织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原作。第二,当看足够多“刀城言耶系列”时,我们会发现,约等于一直在看同一本书。因为这些故事的设定、展开、解答都太过相似了,好像三津田信三只会这一招,但这一招,就让你每一次都防不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密室自闭之物》,作者: [日] 三津田信三,译者: 张舟,出品方: 力潮文创,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出版时间: 2023年4月。

因为范式太过统一,我们倒很容易去总结三津田信三的作品影响与风格。

1.融合推理与恐怖元素:这种强强联手的融合,真正能为彼此注入新的生命力。它不仅为现代推理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对恐怖小说来说同样如此。怪奇作家刀城言耶的民俗考察之旅,带领读者进入日本战后的乡村之间,破解谜团的同时体验到恐怖元素带来的紧张感和恐惧感,是沿自横沟正史的本土化创新。

2.“志怪推理”的崛起:早期的刀城言耶系列以山野僻壤的隐秘村落为考察对象,其风格更接近于严格意义上的"志怪推理"。虽然三津田信三本人可能并无这个念头,但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确实丰富了推理小说的表现形式,当我们用各种流派的推理小说去写怪谈的时候,不小心也组成了“志怪推理”这一小众流派。

3.加入作中作的形式:三津田信三在刀城言耶系列中加入了作中作的形式,即在一个故事中嵌套另一个故事,这种套娃式的结构设计是新时代悬疑小说独有的。三津田信三之于横沟正史,就像理查德·奥斯曼之于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前辈风格在新时代最好的继承者与改良者。

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所有的创作风格与写作技巧的进化,只是锦上添花,其核心必须是扎实且优秀的本格推理。

不可思议的谜面和大快朵颐的推理,并不是三津田信三的招牌,而是本格推理的内核。或者换句话说,在“刀城言耶系列”中,我们往往在前半本不会感受到任何侦探、推理的存在,结尾处又依然残留某些混沌不明的信息没有交代,这看起来似乎和推理小说的审美是背道而驰的,但三津田信三就是可以用他高质量的内容,让读者觉得这些都是加分项,都是基于稳定内核长出来的鲜美果肉。

耶,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感叹词,通常是表达欢愉,同时又带着一丝疑惑。刀城言耶这个名字,以刀为始,以耶收尾,恰好是他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余韵——当厚厚一本故事讲完,怪谈终于破解,秘密得以揭开,我们会感觉到放松和愉悦,但故事中还有一些奇怪的地方在提醒着我们,事情真的结束了吗?你以为“耶”的后面接的是感叹号,但有没有可能,是问号呢?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刊发。撰文:陆烨华 ; 编辑:王铭博 宫子;校对:柳宝庆。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文末含《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合订本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设置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篇精彩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刻购买《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合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