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欧盟理事会在当地时间6月24日,正式通过对俄罗斯第14轮制裁,除扩大欧盟对从俄罗斯进口氦气,以及向俄罗斯出口锰矿、塑料和某些设备的限制,还将一些中国实体和个人纳入制裁名单。 欧盟理事会在声明中提到,刚刚通过的一揽子对俄制裁计划,包括对116名个人和法人实体采取限制性措施。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和阿联酋的多家公司,因涉嫌规避对俄限制而受到制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认为,被制裁的实体和个人,应该为破坏或威胁乌克兰领土完整、主权和独立的行为负责。这与美国的论调基本一致,都喜欢给其他正常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国家,扣上一顶量身定做的“帽子”,方便自身站在道德高地施加制裁。但欧盟和美国完全无视了自身存在“双重标准”,如果按照他们的论调行事,那么欧盟和美国就应该完全断绝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现实却恰恰相反。

欧盟和美国要求他国不得与俄进行贸易往来,自身却不断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等资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根据美国海关数据计算出,美俄今年4月份的贸易额,按年计算增长了20%达到3.32亿美元。美国主要是从俄罗斯进口化肥,进口金额高达1.64亿美元,其次就是铂金,金额高达9420 万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透社3月底的报道也提到,欧盟今年前三个月从俄罗斯进口的巨量商品,总价值高达1710亿欧元。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更是在报道中指出,欧盟在今年5月份从俄进口的天然气总量,已经超过了从美国进口的天然气总量,俄罗斯重新成为欧洲天然气最大供应国。这些情况都表明,美国和欧盟对俄十数轮制裁,等于是制裁了空气。

如果按照欧盟所表达的逻辑,与俄罗斯进行正常贸易往来的国家,都要为乌克兰战火负责,那么欧盟和美国应该承担最大责任。更别提美欧还一直为俄乌战争拱火浇油,不断为乌克兰提供军事和武器方面的支持,意图耗尽最后一滴乌克兰人的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中国来说,欧盟借口援俄制裁中国实体和个人,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这意味在俄乌战争延宕,以及中欧近乎“贸易战”的背景下,欧盟有了非常方便的借口,或者说对华“贸易战”筹码,用来胁迫中方。最关键的是,欧盟容易在这方面形成路径依赖,毕竟援乌反俄与对华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是欧盟当前最紧要的两件事,而借口援俄制裁中国,恰好两方面要求都能满足。

另一方面,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6月22日,应约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了视频会谈,双方商定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启动磋商。而欧盟在这一背景下制裁中企,足以表明对华强硬,已经成为欧盟主流声音,未来不排除会有更多借口援俄,对中国实体实施制裁的事情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还是那句话,欧盟与中国合则两利,在贸易层面产生摩擦和冲突,并不符合两国实际利益。而不管欧盟是以援俄为借口制裁中企,还是炒作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对中国加征巨额关税,都不可能达成加强竞争力的意图,反而只会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并拖累全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