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烈山区农水局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党建引领,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以良好的河湖生态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健全机制、齐抓共管 守好“责任田”

“河湖长制”就是“责任制”。区农水局始终坚持高位推动,不断织密织牢河湖长制责任网,全面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效”转变。烈山区地表水系较发达,境内河流共有7条,总长109.7km,共设立各级河湖长141名,其中区级10名、镇(办)级35名、村(居)级96名。建立健全河湖长常态履职、区镇村三级联动、立体问责督查等系列长效机制,建立起“河长湖长+警长”、“河长湖长+检察长”、跨界河流联防联控、督查暗访、考核问责和激励等工作机制。近年来,先后处理南湖违规养殖和化家湖区及滩涂多辆越野车聚集、相互竞技、涉水穿行的违法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金投入、行动有力 打好“组合拳”

近年来,烈山区农水局狠抓相关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争取大量资金,进行中小河流整治工作,将保护和修复河湖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更好地提升河湖保障能力。近年来,先后对萧濉新河、闸河、新北沱河、龙岱河等主要河道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完成了龙岱河连通闸河工程,水生态修复方面完成了老濉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洪庄湖生态修复及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提升了水生态功能,完成工程建设总投资超8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地制宜、探索创新 共守“生态美”

坚持共建共享,因地制宜探索“烈山模式”。各级河长严格执行区级河长一季度一巡、镇级河长一月一巡、村级河长一周一巡的巡河机制,巡河率达到100%。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河湖一线巡河督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交办,限时办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采用无人机,对全区河湖按半年一次进行巡河湖,做到对全区河道、湖泊及部分大沟能够无死角拍摄,快速反馈存在的乱耕、乱种、乱捕等行为。同时,区农水局通过开展多形式、多方位、持续深入的宣传活动,如河长制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的河湖保护意识,促进建立全民爱河、护河、管河的良好社会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随着烈山区河湖长制工作深入推进,一幅幅“生态美”新画卷正在烈山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