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19日,文坛领袖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济南坠毁,当场身亡。消息传出,轰动了整个文化界。徐志摩英年早逝,离世仅34岁,让无数文友惋惜万分。然而,在众多哀悼声中,却有一个来自冰心的"悼词"引发了广泛争议。冰心不但未对徐志摩表达哀悼,反而在信中贬低诽谤,对他的人品挑起种种争议。这封"悼词"将冰心推上了风口浪尖,她为何对徐志摩如此不公?两人之间又有何渊源?徐志摩去世竟还牵扯出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让我们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惨烈空难,文坛震惊

1931年11月19日,正值北平与南京两地文化交流之季。这一日,徐志摩和其他文坛名流乘坐南京开往北平的班机,谁知在抵达济南时遭遇极大雾霾,飞机因能见度极低而失去控制,先是擦撞山头,紧接着重重坠落山腰。现场惨不忍睹,机身几乎全被大火吞噬,乘客纷纷被活活烧死。第二天清晨,救援人员在山下发现遇难者遗体,他们的手脚尽数被烧成焦炭,连身份都难以辨识。仅凭旅客名单,确认年仅34岁的徐志摩就是其中之一。

消息一出,瞬间震惊了整个文化界。作为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才华出众,家世也是书香门第,其突然离世无疑是文坛重大损失。各大报刊纷纷头条报道此事,无不对徐志摩生前赞誉有加,称颂他是"灿烂的明星",是"新诗坛上的领袖"。北平诸多文人也纷纷赶往现场,想一睹这位才气横溢的诗人遗容最后一面。

然而徐志摩的遗体被烧得面目全非,头盖骨上留有一个巨大窟窿,整个人也完全丧失了原貌。尽管如此,许多文友还是前来送别。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就专程从北平赶来,两人甚至在山脚下徘徊了一整夜。陆小曼和张幼仪这两位徐家旧人也悲恸万分,她们哀痛欲绝,痛不欲生的样子让在场者无不动容。

家人得知噩耗后,更是悲痛欲绝。徐志摩的父亲徐寄园大着呼吸,遍体鳞伤地匍匐在地,恸哭不已;"徐志摩之死,我等实在万分难过!他是我最引以为豪的儿子啊!"母亲徐太夫人则双目无神,茫然若失,整个人显得异常虚弱。作为徐家独子的徐志摩,其突然离世无疑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沉重打击。

原配张幼仪临危不乱

在徐志摩惨遭空难离世后,身为原配的张幼仪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表现出了极大的冷静和勇气。她不仅成为了徐志摩丧葬的主持人,更以行动力证明了自己是一位有担当、有智慧的女性。

张幼仪原是徐知常之女,自小便随父上学习诗词歌赋。19岁那年,她嫁给了徐志摩,从此步入文坛上层社交圈。婚后不久,张幼仪即见识到了徐氏诗文的才华,对丈夫十分敬佩。可是好景不长,徐志摩渐渐沉溺于花花公子的生活,两人的矛盾也日益严重。终于在1925年,张幼仪痛定思痛,与徐志摩正式离婚。

尽管如此,张幼仪并未就此与徐家断绝往来。相反,她一直尽自己所能,照应着徐家上下。徐母患病时,她不远千里,专程奔波照料。徐家遭遇经济困难,她也慷慨解囊,尽最大努力予以资助。可以说,若非张幼仪这份孝心和恩德,徐家根基或许就此倾颓。

当徐志摩惨遭空难身亡的消息传来,张幼仪第一个站出来,克制个人情绪,亲自着手安排后事。她通知徐家许多故交好友前来吊唁,并亲自择定了安葬之地。更令人赞佩的是,她为徐志摩亲手题写了一副挽联,寄托着对徐氏诗才的敬重之情:"万里快鹏飞,独撼翳云遂失路。一朝惊鹤化,我怜弱息去招魂。"这副挽联不啻是对徐志摩最后的祝福。

张幼仪的沉着冷静,令徐家上下无不钦佩。徐母更是深受感动,赞不绝口:"幼仪真乃贤德女子,我等徐氏有幸,方能遇着如此贤内助。"徐家人对张幼仪由衷钦佩,把她当作徐家人看待。即便在徐志摩最终下葬之时,张幼仪也被准予主持整个丧礼。这在旧时中国,实属少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不乏有人私下猜疑,认为张幼仪之所以如此用心料理徐志摩后事,是出于旧情难了的私心。但事实并非如此,张幼仪对已逝的徐氏,只存敬重之心,而无其他私心杂念。正如她在日后所说:"我为知常公子祭奠安葬,纯属尽我应尽之责,与他人无涉。"一语彰显了张幼仪的高尚品性。

谜一样的新疆公主身世

在徐志摩离世后,一个叫做"新疆公主"的神秘女子忽然现身,声称自己才是徐氏的第三任妻子。她的出现让徐家上下陷入一片混乱,也令外界对徐志摩的生平加深了疑虑。

这位自称"新疆公主"的女子,名叫艾尼瓦尔·卡德尔,原是新疆和阗一位贵族的独生女。据她所述,1929年徐志摩远赴新疆采风时,两人相遇并一见倾心。随后,徐志摩毅然决定娶她为第三任妻子,并在当地完成了婚礼仪式。可惜好景不长,因故回到祖国的徐氏在1931年遇难身亡,艾尼瓦尔至今未能追上丈夫的步伐。

艾尼瓦尔出现后,首先对外宣称要继承徐志摩在北平的房产和遗产,并坚称自己怀有徐氏的遗腹子,理应全权继承。这一番话顿时在徐家引起轩然大波,徐父徐寄园和徐母徐太夫人先是大惊失色,随即又愤怒难平,当场斥责艾尼瓦尔是"狐媚子"、"妄想症"。

面对如此强烈的反对声音,艾尼瓦尔并未气馁,反而拿出了一批据称是徐志摩亲笔所书的情书与剪报作为证据,其中不乏有徐氏承认新疆妻室的内容。紧接着,她又声称自己乃是新疆贵族世家的公主,父亲曾任疆王,两人之婚事还得到了当地显贵的祝福与见证。

对于艾尼瓦尔的种种狡辩,徐家人自然是一口回绝,还将她视作了骗子和狐假虎威者。但在外界看来,她所拿出的确有一些令人怀疑的蛛丝马迹。譬如那些或许出自徐志摩手笔的情书,就让不少人对徐氏在新疆的生平添加了一些猜忌。再加上艾尼瓦尔出身贵族显赫,言辞又颇有一番气度,难怪会让一些轻信者对其身份产生迷惑。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最终还是由当局出面调停。经过一番审理和取证,终于查清艾尼瓦尔所谓的新疆公主身份纯属自我吹嘘,她从未与徐志摩扯上任何关系。那些所谓的"证据",也不过是她自己精心伪造的骗局。在被人当众戳穿后,艾尼瓦尔无地自容,只得终止一切无稽之谈,灰溜溜地离开了北平。

即便如此,这起事件依旧让徐氏家族蒙上了一层阴影。毕竟徐志摩性情风流,在北平也确有过不少风流韵事,艾尼瓦尔的突然出现也为此添了一笔猜疑。尽管最终真相大白,但仍让徐志摩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增添了一些阴霾。

冰心"悼词"激起争议

在徐志摩离世后不久,一封由诗人冰心所作的"悼词"在文坛流传开来,内容十分出人意料,令徐家上下无不大感震惊。这封"悼词"不仅未对徐志摩表达哀悼,反而对他的人品和行止进行了猛烈抨击,更引发了轩然大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封"悼词"原是冰心写给林徽因的一封私人信件。信中冰心毫不留情地贬低了徐志摩的为人,她直指徐氏"游手好闲、荒淫无度"、"酗酒滥交、颓废不堪"。对于徐氏突遭空难的离世,她也未作丝毫哀悼,反而表示"大快人心"。

"他作这种人,实在罪过应得。"冰心在信中直言不讳,认为徐氏罪有应得,遭此凶亡也是自作自受。她更将矛头指向徐家,声称徐家"门风败坏,徐氏有过且让"。可见冰心对整个徐家都怀有极大不满与埋怨。

这封"悼词"一经流传,立刻在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徐家子侄无不大为痛心,发出怒斥之声。徐父徐寄园更是勃然大怒,他当即在报端发表声明,严词驳斥冰心"口不择言"、"违背道德"。

"徐志摩虽有些小缺点,但终归是有大才学的浪子,岂能被如此辱骂?"当时不少文人也纷纷表态支持徐家,认为冰心的做法过于愚蠢无知,完全是出于个人恩怨而言不由衷。时任《语丝》主编的丁玲,就写了一篇《驳冰心》的长文加以痛斥,称冰心"恶意丑陋、自私自利"。

对于如此猛烈的批评声浪,冰心并未缄默。她也在报端公开回应,将矛头直指徐志摩以及徐家,再度连篇累牍地进行了人身攻击。她不仅重申徐志摩"作风败坏"、"酗酒放荡",更将徐家比作"盗窃强人户"。这一番极尽诽谤之能事的言论,无疑将冰心与徐家的矛盾推向了白热化。

那么,冰心为何对徐志摩怀有如此深重的怨恨和不满呢?原委其实还要从两人的交往说起。据知情人透露,多年前冰心曾一度对徐志摩怀有好感,两人交往甚密,可惜徐氏并未将冰心放在眼里,反而与其他女性纠缠不清,令冰心伤透了心。这才导致了多年来的积怨难解。也正是由于这层私人纠葛,冰心才会在徐志摩离世后对其人身攻击如此之狠。

不过,不管冰心的动机如何,她的"悼词"确实过于偏激了。即便徐氏作风确有可议之处,但骂人于墓下也着实有违人伦。这一举动终究是自毁了冰心在文坛的声誉和地位,令她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备受非难和排斥。

林徽因悼文生发轩然大波

尽管冰心的"悼词"极尽诽谤之能事,但徐志摩至亲好友林徽因却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他的哀思。林徽因亲自撰写了一篇悼文,从中可见她对徐氏的复杂情感。这篇悼文一经发表,便在文坛引起了新一轮的争议。

林徽因与徐志摩原是莫逆之交,两人自年轻时代便渊源颇深。多年来,林氏对徐氏一直有着复杂的感情淬铄。尽管明白徐氏游手好闲、挥霍无度,但她依旧对徐氏才华横溢表达敬佩之意。也正因如此,在得知徐氏惨遭飞机失事身亡的消息后,她陷入了极大的痛苦和自责之中。

林徽因先是在山中黯然泪下,尔后在徐志摩的灵柩前久久伫立,对棺材上盖的那顶草帽凝视良久。归家后,林氏遂潸然泪下,写下了那篇悼念徐氏的文字。她在悼文中先是对徐氏生前无度放荡的生活进行了犀利抨击:"他的一生常向虚荣和享乐出卖,每每游移无根,终有今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紧接着,她又对徐氏的诗才表达了崇高敬意:"他留给我们的,是一些美丽真挚的诗篇,吟咏着爱与美,描写着人生的温馨,流露着诗人热烈而脆弱的心意。"林氏认为,徐氏虽然生平放荡不羁,但其才华在于发自内心的热爱诗意,这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更有趣的是,林徽因在悼文中暗指了自己曾对徐志摩怀有情爱之心。"我有点儿难过的心情,那是一种刚被挣脱的感情。"她写到,"是否应当无可奈何地爱他一回?我觉得心有馀香。"可见在旧日时光里,林徽因确曾对徐氏一往情深。

这篇悼文发表后,立刻在文坛掀起巨大波澜。一方面,有人指责林徽因对徐志摩过于追捧吹捧,视而不见其放荡生活。另一方面,也有人指责林徽因对徐氏曾有情爱私心,评价失之公允。诸如此类的非议,让林徽因陷入了舆论的汹涌漩涡之中。

对于这些非议,林徽因并未作出正面回应。但她的丈夫梁思成却直接冲上前线,写了一篇《徐志摩论》为妻子正名。文中,梁思成不仅维护林徽因,更对徐志摩予以极高评价,称其"才高气逸,诗思绵远"。同时他也斥责了外界的一些无理非议:"徐氏虽生平放荡,但志存高远,这与我辈安份守己者全然不同。"

梁思成出手反击,这场轩然大波才暂时告一段落。此后很长时间里,林徽因的这篇悼文都被视为文坛经典。究其原因,当然不仅在于悼文本身文字优美、情感丰富,更多的则是因其折射出了徐志摩与林氏之间那一段复杂而微妙的渊源和感情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