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汇聚担当“工”力量 谱写时代新华章(主题)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工会五年工作综述(副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玉波 通讯员张晓艳

历史画卷,在牢记初心中绘就;时代华章,在砥砺奋进中谱写。过去5年,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到助力职工建功立业;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到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从服务大局深化工会改革,到助力完成好自治区“两件大事”和全市“三个四”工作任务……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各级工会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坚持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让职工“心动”与工会“响动”同频,让劳动者“主力军”与新时代“主战场”共振,以“实干指数”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指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燃动思想“红引擎 ” 推动效能“出新”

司机、乘务员、环卫工人、邮政快递员、治沙人、科创人才……在一场场既有高度又接地气的宣讲中,他们用劳模工匠的奋进故事凝聚职工“向心力”、筑牢信仰之基。

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全面推动工会效能“出新”,实现有声有色、有质有量。

“理响”声入人心。全市各级工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组建成立市职工宣讲团,深入行政机关、厂矿企业、车间班组,讲述民族团结的好故事。累计组织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宣讲活动1000余场,覆盖职工10万余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广大职工家,引领职工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搭建全维度宣教平台,在各类媒体、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法律援助、文化活动等载体中“借力”宣传,工会的“好声音”逐渐成为“最强音”。

“明星”占据C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共选树624个单位和个人获评市级以上荣誉。扎实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劳模工匠大讲堂”等系列宣讲活动,摄制劳模先进系列专题片,拍摄首部劳模题材微电影《奖状》、打造党建工运劳模史展厅,将劳模工匠塑造为新时代最闪亮的“明星”,在全市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氛围,团结动员广大职工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活力,充分展现鄂尔多斯市新时代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

“触角”不断延伸。开展百人以上企业建会专项行动、农牧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行动,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全市现有基层工会组织4543个,工会会员39.5万人,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1.53万人。投入资金1587万元,推动基层工会工作提档升级,为全市9594家小微企业全额返还工会经费1.34亿元。举办各类工会干部培训120场次,培训工会干部9000人次。累计招聘255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和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配套相关制度,推动基层工会组织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持续深化工会改革,成立自治区首家盟市级工会企业,通过“公益性+市场化”的服务模式,做优做强工会资产。

当好可靠“娘家人” 促进职工“出圈”

“暖城e站”里,职工们歇脚休息、读书充电;文化宫里,职工们琴棋书画,提升自我;工作中,职工们遇到难题可随时寻求帮助;生活里,职工们遭遇不幸可及时得到救助……

五年来,全市工会系统坚持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竭诚维权服务主责主业,大力实施职工普惠服务,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走出了全面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鄂尔多斯路径”,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出圈”。

“治”于“和谐圈”。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确定52个劳动关系发展态势监测点,相应组建预警信息直报员队伍,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持续深化“工会+法院”“工会+人社”的诉调、裁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作用,建强工会法律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对1800家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律体检,受理劳动争议调解案件2638件,挽回职工经济损失5800余万元;充分发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作用,持续推进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全市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合同建制率动态保持在80%以上,全市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均达100%,百人以上已建会的非公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动态保持在80%以上。

“致”力“爱心圈”。发放各类财政专项帮扶资金1709.78万元,救助职工3410人次,为1324户困难职工家庭解决燃眉之急。持续擦亮“四季送”品牌活动,筹集送温暖资金5339.13万元,慰问职工38.63万人次。开展“相约暖城·职等你来”线上线下招聘会活动,向社会提供2.1万个工作岗位,服务职工超80万人次。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深入人心,全市有2257家单位、近85万人次入互续互,累计发放互助保障金和女性馨康保障金1730万元。打造爱心托管班60家,5896名职工子女实现“就近托、放心托、专业托、幸福托”。

“智”汇“文化圈”。全市累计建成工人文化宫8.6万平方米,率先在自治区实现新建工人文化宫全覆盖。先后打造“工会杯”“劳动杯”“文化暖城·工益课堂”“玫瑰书香·阅享芳华”等职工文体品牌,精心筹办工会系统职工运动会、职工美术书法摄影比赛、主题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各类职工文体活动1100余场,参与职工16.5万人次。

“质”在“幸福圈”。开展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工作,制定三年试点规划,建成4家服务中心,3家企业被确定为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自治区级试点单位。开展“关爱职工、健康同行”“暖城暖心、减压赋能”等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0余场,服务2万人次;会员普惠性活动2场,惠及职工3万人次。打造“缘在工会·为你而约”职工交友联谊品牌,服务青年职工1万人次。落实职工(劳模)疗休养权益,获评自治区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1家,评定市级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11家,每年组织超1万名劳模、优秀职工和技术工人开展疗休养活动。全面推进“暖城e站”2.0行动,投入资金293万元,打造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401家,服务职工群众150万人次。

铸强产业“主力军” 助力暖城“出彩”

机械轰鸣的生产车间里,职工们“秀”绝活、“亮”技能;窗明几净的理论考场,职工们“拼”本事、“晒”成绩;一个个重大项目建成投用,一项项科技成果转化输出……在鄂尔多斯市“三个四”工作任务的前沿阵地、在落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的主战场,是30.22万产业工人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奋战。

五年里,全市各级工会坚持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深耕细作,紧扣“国之大者”“区之要事”“市之重点”,以竞赛提素质,向改革要活力,凝聚起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蓬勃力量,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跑出了“加速度”,助力暖城不断“出彩”。

用活“赛马场”。持续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由“速度型”“体力型”转向“智力型”“效益型”,助力工匠人才破土冒尖。全市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企事业单位达1284个,累计参赛职工9万人次,技术等级提升8760人次。挂牌成立鄂尔多斯工人科技大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训10448人次、产业工人学历提升近600人,开展电工、汽车维修工等37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近4000人。

铸就“主力军”。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聘请29名产改指导员、联络员、观察员,实时调度各试点单位产改工作情况。举办产改专题培训班,有效推动产业工人学历技能“双提升”,推荐确认市级以上产改试点地区和企业47家,铸就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成为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培育“大工匠”。推荐选树“北疆工匠”10名,评选表彰“鄂尔多斯工匠”20名,创建各级职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4家,以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岗位练兵、发明创造和“五小”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牵引,引导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9600余条,技术革新3236项,实现创新成果3764项,取得专利1511项,获得经济效益20.2亿元,科创“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为鄂尔多斯打造全国一流的科创高地注入源源活力。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