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说明: 拔帐钉比赛紧张又刺激。

本报驻巴基斯坦特约记者 姚 晓

天气炎热,但好动的巴基斯坦人并不闲着,他们举办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拔帐钉。《环球时报》记者日前慕名来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F9公园,观看今年的拔帐钉比赛。

由于白天太热,所以比赛从下午3时开始。进入场内,一条笔直宽阔的跑马道,两边是拥挤的人群。盛装出席的骑手高高举起手中的矛,和他们的马列队入场,那架势让人仿佛看到了莫卧儿骑士军团。一场比赛开始,只见4名骑手裹着头巾、举着矛冲过来,迎着终点处的人群勒住马,高举手中的矛,炫耀着矛尖上的战利品。人们一边躲闪,一边随他们欢呼。现场广播解说激动地宣布,这支来自吉尔吉特的参赛队伍全员进入下一轮比赛。

拔帐钉是一项源自南亚的古老马术运动,骑兵们至少从公元前4世纪就开始玩这个游戏。比赛按队分别进行,每队有4名参赛选手,他们从起点催马奔驰,通过马道中心的刹那,用矛从地上挑起一个插入地面的木钉。挑中者能够进入下一轮比拼,每一轮木钉的尺寸会不断缩小,挑不中则宣告出局。

据说这项运动源于古代南亚地区骑兵作战的需要,训练骑兵在马上使用矛和剑的能力。一种说法是,面对南亚地区的象骑兵军团时,骑手需要在疾驰中将矛刺入象脚掌一处敏感的肌肉,导致象吃痛无法作战。另一种说法是,骑兵在黎明前劫营时为对付躲在帐篷里的敌人,通过这种方式拔出固定帐篷的木钉使帐篷倒塌,压死熟睡的敌人。

随着比赛的进行,每一轮过去,木钉的尺寸越来越小。不少骑手开始出现失误,因为没能拔出木钉被淘汰,4人队伍变成3人……两人……最终只剩下一位孤胆骑手。

太阳落山,巨大的探照灯亮起,比赛场地被照亮的同时,也让裹挟着尘土的空气显得更加迷离厚重。这时决赛大战正式开启。这个时候,木钉的尺寸缩小至1英寸(约2厘米),越来越多此前表现亮眼的队伍全军覆没。在起点线附近,一名做着出发准备的骑手告诉记者,比赛到了这个时候,除了专注和技巧,运气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起点处的骑手拢住缰绳,带爱马绕着小圈,举起手中的矛,跟随马鞍的起伏而起伏,似乎是在给自己放松,又像在找节奏。这里没有发令枪,甚至没有划分明确的观众席,嘈杂的人群一面忍不住凑近看,又自发地在起点线前为骑手们让出一小片最后调整的空间。

马儿上一步踏出时还很悠闲,下一步踏出前骑手却突然紧绷起来,眼神坚毅地看向赛道。就在这一步之间,骑手和马匹几乎同步进入战斗状态,马儿冲了出去,现场安静下来,所有人屏住呼吸,随着马蹄声,全场目光聚焦向远方地面上那一枚小木钉。这时骑手决不能放慢速度,否则手中的矛无法获得足够的冲击力刺穿木钉——他必须精准地将矛尖插入木钉正中。

随着马向前的冲力,骑手将矛抡向身后,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圆弧,尘土飞扬间,人们看清骑手矛尖的木钉,他刺中了!人群发出巨大的欢呼声,现场沸腾了!

比赛结束,记者掸掸身上的灰尘,跟着意犹未尽的人群往外走,尽管吃了不少灰土,但这一天真是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