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6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第5版“工商联专刊”刊发稿件《云南昭通市工商联:持续创新拓展“兴村”路径》

“昭通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在接续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投身乡村振兴,用创业创新、踔厉奋发的实干精神和富而有爱、富而有责的情怀担当,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日前,记者从云南省昭通市工商联获悉,自2021年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该市498家民营企业(商会)结对帮扶461个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57亿元,实施兴村项目837个,在产业振兴等“五大振兴”方面持续创新发力,营造了群众增收、乡村振兴、企业发展的共赢局面。

锚定“五大振兴”强化利益联结

“紧紧抓住利益联结这个关键,从振兴内容、责任体系、示范标准明确责任、强化示范引领,推动行动有序展开。”昭通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参与企业联村带户带人,紧紧结合各地自然地理、资源特产的优势,多形式把高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构建,产业振兴等“五大振兴”积极助力群众钱包鼓起来、企业发展强起来、乡村容颜美起来。

产业振兴“促增收”。“乡村振兴,产业为首,关键是群众要参与到产业当中。”据昭通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昭通市民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当好主力军,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昭通绿健果蔬公司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形成集育苗、种植、收购、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规模化龙头企业,昭通苹果种植面积近百万亩,果农14万户,带动52.7万余人增收,“昭阳红、瑞雪”两个苹果品牌被作为航天员食品进入太空。“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的大成农业公司等企业通过统一供应、收购的方式,带动15万余户农民种植花椒……如今,昭通市产业“兴村”的案例数不胜数。

人才振兴“添活力”。“把‘万企兴万村’与‘万名人才兴万村’两个行动有效结合,参与企业注重技术培训,新型农民逐渐增多,打造了一支留得住的乡村‘土专家’,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据昭通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昭通市实施了“乡村CEO计划”,成立了国内第一所乡村CEO学院,成功举办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CEO)论坛,同时,在产业培育实践中选就了一批有技术、能带领致富的“土专家”,探索解决乡村经营性人才匮乏问题的实践模式和路径。

生态振兴“赋动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此,昭通市名樱庄园有限公司已经打造了3A级名樱庄园景区,成为昭通旅游帮扶示范基地,助力当地走出一条以农兴旅、以旅富农的农旅融合发展路子。

探索创新 接续前行

“不断探索‘兴’方式,方能确保‘兴’收获。”据介绍,为此,昭通市通过加强村企对接推进互利共赢,以“村+企”合作为基础,积极拓展“兴村”路径,为乡村振兴赋能提效。

深化商会作用。昭通市工商联积极引导商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项目招引、技术指导等方面牵线搭桥。去年,开创了驻外商会参与“万企兴万村”新局面,组织了贵州云南商会等6家云南或昭通驻外商会,昭通市湖南商会等9家市级异地行业商会挂钩帮扶37个村,投入资金近亿元,聚力商会优势转化为兴村动能。

实化村企联动。在积极组织动员市内企业参与的基础上,昭通市工商联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引进183家东部企业结对帮扶9个县,实施项目231个,累计投资2.6亿元。

优化政策助力。昭通市工商联建立“部门联系+信息对接+政策落实”工作平台,开通土地使用、项目配套、贷款融资“绿色通道”。组织与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实行“一对一”上门服务,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0亿元,兑现“万企兴万村”行动帮扶资金1314.5万元。

持续发力 协同联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将“万企兴万村”行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部署。

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由昭通市工商联、市农业农村局、市农发行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指导各县(市、区)分别成立工作推进组,保障责任落实。

精心谋划部署。昭通市工商联制定“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意见、构建“万企兴万村”行动体系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推行“一村一企”“一村多企”“一企多村”帮扶模式。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 马蕊 通讯员 王培敏

监制/ 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严家佳 编辑/李建芹

投稿/822996965@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载请注明来自 “ 微昭通 ”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