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而几乎以一人之力完成这部巨作的太史公司马迁,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迁仗义执言,遭屈辱横祸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到了飞来横祸。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陵事件”。

在遥远的古代,汉朝的疆域辽阔,而北方的匈奴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汉武帝,这位雄心勃勃的皇帝,决心要彻底击溃匈奴,捍卫大汉的尊严。

于是,他派遣了将军李广利,率领八万精锐的汉军,踏上了征伐匈奴的征途。

与此同时,汉武帝还派出了一位特别的人物——李陵。他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

汉武帝委以重任,让李陵担任别将,负责押运粮草辎重,确保李广利大军的补给线畅通无阻。

李陵率领着五千名步兵,在出居延后深入浚稽山。然而,他并未预料到的是,匈奴大军早已在此设下埋伏。

当李陵的军队遭遇匈奴八万大军的围攻时,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李陵带领着士兵们与匈奴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历经八昼夜的激战,李陵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士兵们的英勇顽强,竟然斩杀了匈奴一万多人。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尽管李陵和他的士兵们英勇奋战,但他们终究还是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在万般无奈之下,李陵选择了投降匈奴。

这一消息传回朝廷后,汉武帝大为震怒。他无法接受这位忠诚于汉朝的将领竟然会投降匈奴的事实。

此时,司马迁站了出来。他与李陵交好,深知李陵的为人和忠诚。在朝堂上,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一定是假意投降匈奴,以图日后找机会报效汉朝。

然而,他的这番话并未能平息汉武帝的怒火。相反,汉武帝更加愤怒,认为司马迁是在为李陵开脱罪责。

最终,司马迁被处以极刑。

在当时,绝大多数人在面临死刑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去死,绝少数人会苟且偷生的变成太监。

核心原因有两个:

1、辱及祖先,无颜面对世人。

2、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差,再加上牢狱中的卫生条件更是恶劣,极其容易感染,这种灭绝人性的刑法的死亡率非常高。

由此这时候,人们往往会做出权衡。一个是死,一个是受尽了折磨,然后还是很有可能死去,即便侥幸活下来也生不如死。

然而,司马迁最终选择了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迁坚定信仰,誓要完成皇皇巨著

司马迁是有信仰的。

那就是父亲的遗命,以及自己一生的理想——亲自完成那部“前不见古人”的三千年皇皇巨著!

人在有信仰时,是不可战胜的,是无坚不摧的。

这也印证了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然而,遭受到极刑之后,司马迁的妻子最终结局如何呢?

司马迁的妻子柳倩娘,是飞将军李广的外孙女,自幼生活在一个充满文武气息的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