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草帽,两根粗粗的麻花辫,手捧一块啃过的西瓜,坐在拖拉机后面的西瓜堆上,笑靥如花。

清秀的五官,略带羞涩的笑容,沉浸在夏日夕阳照就的光影里,那一眼,就能看到我们心里,脑海中只留下阳光般的美好画面。

她叫王晓楠,自媒体名“麦小登”。

26岁的她,用自编自拍的方式,记录着她和父亲的生活日常,在短视频平台赢得了683万粉丝的认可与喜爱,凭借着内容创作和直播打赏,月入20万。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河南女孩儿的逆袭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晓楠,女,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1995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因为家里穷,母亲在她两个月大时,撇下父女俩离开了家,至今杳无音信。

年幼的她,没有奶吃,也没钱买奶粉,父亲就给她喂米汤和米糊,里面加一些白糖增加营养。

没读过书的父亲,只识得很少的字,一个人守着家中9亩地,又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女儿。可毕竟是男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农忙的时候,经常把晓楠寄养在姑姑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童年的晓楠和姑姑

王晓楠长大后,曾开玩笑说自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2013年,王晓楠家被判定为贫困户,靠父亲做农活和低保补贴过日子。时年18岁的她,因为高考失利,想要复读,却因家中实在拿不出学费,差一点与大学失之交臂。

是乡亲和亲戚们东拼西凑的2000元钱,帮她圆了大学梦,当时当地,读书是农村娃唯一的出路。

因为家境贫寒,初入大城市的王晓楠,内心有失落,也有过自卑。同学好意将旧衣服送给她时,她总是婉拒。

这个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姑娘,有着极强的自尊,始终坚定一个信念:“我自己会挣钱。”

也正因为这份倔强和好强,让她一直有着清晰的方向,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及该怎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书时,她兼职做家教、去街头摆摊,自己挣生活费;毕业后,在广告公司做编辑,兼职送外卖,还开过服装店。只要能挣钱,她从来没把自己当“女孩子”。

2019年送外卖,是王晓楠在郑州的最后一份职业。同年年中,晓楠回老家帮父亲收麦子时,看着金灿灿的麦田,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麦小登”,寓意为年年五谷丰登。

质朴至极,也温暖无比。

自那以后,她正式转回老家创业,因为父亲多年积劳成疾,前几年摘取了一颗肾脏,另一颗也有病情加重的迹象,需常年吃药维持。

她利用大学新闻专业的优势,以“麦小登”的媒体名拍摄视频,想借短视频兴起的东风“飞一把”,至于能飞多高,暂时没想那么多。

没有团队,没有策划,全部都是自编自拍,自己剪辑,记录的也只是她与父亲的生活日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小登与父亲

2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生活就是最好的剧本。

麦小登的视频中,没有精致的画面和打光。几间简陋的瓦红砖瓦房,夹在左邻右舍的小楼中,显得略有些寒酸。但小院中又生机盎然,有蔬果环绕,有狗狗奔跑、有雏鸡啄米、有几只兔子相互依偎。

视频中的“麦小登”漂亮可爱,每一声“爸”(方言发音同“白”),都透着甜甜的笑意,没有一丝生活中的阴郁,让人闻之不自觉地嘴角上扬。

父亲王云坡是个浓眉、黝黑、满面褶皱的庄稼汉子,面对镜头有点羞涩,又时常被女儿逗得露出憨厚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春天,插秧播种,遍地绿油油,麦小登奔跑在田间地头,揣个馒头浇一天地,父亲带来餐食,她兴奋地跑向父亲;父女俩一起去摘回一篮子槐花,回来蒸上香喷喷的一大碗,既有童年的快乐,也藏着旧时光里的酸涩;
  • 夏天,房前的葡萄架上,果实已挂满枝头,等时光将它变成紫色,融入季节的酸甜,小登和父亲自己在给大门刷漆“换新衣”;她还会开着拖拉机在田间小道飞驰,在瓜田里毫无形象地和父亲吃瓜,汗水浸湿了后背,也不妨碍苦中作乐;
  • 秋天,柿子树硕果累累,像一个个红灯笼,父女俩爬上房顶摘得许多,自己和面调馅儿,一气呵成,不带一点儿含糊;
  • 冬天,阳光不燥,小登穿着大红花袄,娴熟地用梳子和剪刀,给父亲理发,两手上下翻飞,平静地讲述着生活中的琐事,享受温馨的午后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小登给父亲理发

在麦小登的镜头里,她和父亲操着浓重的乡音,说着柴米油盐的生活琐碎。视频里,总能听见小登的笑声,父亲经常吐槽:一句话能笑三回,说她是个开心果。

乐观如她,好像从没有烦恼,命运吻之以疼痛,她却报之以微笑!

在她的作品中,不见城市的喧嚣,也不见灯火的璀璨,却是很多人所向往的生活,两人,三餐,四季陪伴,相携着往前走。

没有剧本,没有特别的构思和编排,只是普通地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没有团队,没有帮手,只有一部手机和一个三角支架。

两年时间,她总共发布了620个作品,拍摄了几万个素材,即使熬夜到凌晨两点,她也保持着日更。

网友们被小登甜甜的笑容和嗓音治愈着,被父女之间的天伦和深情感动着,也被小登像颗“砸不烂的铜豌豆”般的性格所启示。

3

如今,麦小登在DY平台上,拥有了636W粉丝的喜爱与认可,累计获赞5960W。

如果按照点赞量推算阅读量,她的总播放量约257600W,按60元/10W播放量计算,视频收益约215W元。

而根据有心人计算,麦小登直播带货和被打赏的收入,远超视频收益,单月收入超20W。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我在郑州拼命工作,每个月也就挣几千块钱。现在好了,我拍视频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再也不用为爸爸看病吃药担忧了。”

“爸爸只有一个,做什么都值。”更是她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视频创作的收入,让她不再为父亲的医药费发愁的同时,也让父女俩获得了更好的生活。而对于麦小登而言,拍摄视频带给她的收获,远不止于此:

  • 在麦小登的陪伴下,父亲不仅打开了半生的心结,脸上日常挂着笑,还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和侧重点,整个人都变得阳光起来。
  • 从一开始对女儿回乡的不理解,到后来对拍视频这个事情的怀疑,再到现在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父亲的心情越来越好,身体状况比之前好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生活很琐碎,但因为有最爱的人陪伴,春夏秋冬,温暖之至。

不论何时,即使被生活的焦躁裹挟着前行,也要在心间种一亩良田:杂草不生,开满了花,向阳而展。

4

今年5月20日,麦小登发布了一期作品,宣布她与男朋友之间的恋情。从那以后,她的作品中,增加了另一个高大的身影。

小时候被寄养在姑姑家时,认识了邻居家的小男孩儿,两人经常一起玩儿。麦小登读高中时,返回父亲身边,两个人断了联系。

2013年上大学后,学习新闻专业的麦小登去邻校观看篮球赛,意外发现那所大学的篮球队队长,是邻家小哥哥。两小无猜,因缘际会,这不可不说是天大的缘分,两人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曾经作为顶梁柱,苦苦支撑一个家庭的小姑娘,终于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依靠。

毕业后,男朋友去浙江当设计师,她留在郑州工作。

后面因为要照顾生病的父亲,需要回到家乡,在男朋友的建议和支持下,才坚定了做短视频的初衷。所以,可以说,男朋友是小登的福星,两个人在一起后,彼此都变得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名后,麦小登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她回到家乡的初衷,一方面是照顾好父亲,另一方面就是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可爱又可亲的乡邻们,以报自己小时候的“一饭之恩”。

2020年6月,河南省滑县牛屯镇大蒜滞销,加上天气原因,无法存放,导致很多家庭苦不堪言,乡亲们向麦小登求助。

小登当天就跑到村民的家里开起了直播,仅仅一个半小时,就卖出去5000箱大蒜,总计25000斤。“那一天特别累,但能帮到别人,心里很开心。” “我希望能够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做一些公益助农活动,传播正能量。”

“下一步我打算在抖音开直播带货,除了帮乡亲们卖西瓜、大蒜这些农产品,还有像我们的道口烧鸡这样的土特产和农民们编织的手工艺品。”

生活让这个95后的姑娘拼尽全力,只是所有的艰难都被她的乐观所掩盖。“不卖惨、不无厘头,只想展现一幅温馨美好的乡村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曾经年少,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慢慢长大;后来才发现,在家人需要的时候,我们必须一瞬间成长,扛起所有。

小登是为了陪伴和照顾生病的父亲,才走上短视频创作之路。

这条路并不平坦,一台手机一个支架,一天要拍摄几百条,然后花6、7个小时去剪辑,常常熬夜到凌晨。

有一期,她去高铁站接男朋友,从村里到高铁站,要花两个小时。首先骑电动车从村里到乡里,然后坐车到县里,再坐大巴到市里。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家乡之偏远,以及这个95后姑娘的坚强与勇气!就在这样偏远的小村落,从春夏,到秋冬,父女俩为生活、为梦想奔波着,不停地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将简单的日子,过得不平凡。

她的视频,让人看着看着,眼睛就红了,毫无知觉,就泪流满面。回想我们自己和身边有,又有多少人有勇气,为了父母,舍弃掉城市中的一切,陪伴在父母身边,每天行动在田间地头,还撑起整个家庭?

田园并不浪漫,却可以撑起理想;命运即使悲惨,也一定要抗争到底;

生活即使不如意,也千万别放弃;黑夜有尽头,隧道有出口,只要不停下,总会迎来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