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童养媳,娘家又为何甘愿陪送20块银元呢?故事难免有些太假了!”

2020年,95岁的“嫂娘”陈伏莲深陷舆论之中,人们纷纷指责她,然而,面对指责,她非但没有反驳,反而还很高兴有人注意到她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信口开河?这一切还要从1926年说起……

一、命中注定

1926年10月,浙江义乌的一个小村庄里忽然传来阵阵婴儿的啼哭声。

循着声音远远望去,只见院子里站着一位心急如焚的男子,此时此刻正在不停地走来走去。

恰在此时,一位产婆模样的老者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满脸笑意地报喜道。

“恭喜恭喜,母女平安。”

听到这里,对面这位男子脸上明显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如初并从口袋里拿出几块银元递了过去。

产婆离开后,他迫不及待地走进房间,映入眼帘的小襁褓里果然又是个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看出了丈夫眼神中的落寞,就连虚弱的妻子也不由得默默叹了一口气,而这已经是家里第二个女儿了。

尽管这样,这对小夫妻还是接受了第二个女儿的来临,并起名为陈伏莲

好在,陈家的经济条件在当地还算得上数一数二,以至于养活两个女儿也不必捉襟见肘。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陈家仍然有很多问题随着第二个女儿的到来而接踵而至。

自从陈伏莲出生以后,母亲就不得不把所有时间都放在这个小女儿身上,称其为日夜操劳也毫不为过。

如此一来,年仅两岁的大女儿就会不免有些被忽略,就连最基本的一日三餐都无人照料。

眼看大女儿的身形一天天消瘦,身为母亲的陈家太太不由得心如刀绞,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为此,她只能节省出更多的休息时间来照顾两个女儿,可时间久了身体也难免有些吃不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感受到了妻子的力不从心,陈家先生犹豫再三还是对妻子说道。

“要不咱们还是把小女儿送人吧。”

话落,陈家太太脸上就流露出一丝震惊的神情,难道丈夫真的如此狠心丢掉亲生女儿吗?

不过她转念一想似乎又理解了对方的良苦用心,自己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实在是有些腾不出手。

事已至此,倒不如把女儿送给一个好人家,这样对两个孩子来说才算公平。

望着襁褓里刚刚满月的小女儿,陈家夫妇既有不舍更有自责:“孩子,你长大以后可千万不要怪爹娘,爹娘也是迫不得已。”

既然心意已决,当务之急就是为陈伏莲寻得一个好人家,哪怕贴补一些抚养费也不能让女儿受委屈。

从这天开始,陈家先生就不断地托人四处打听收养孩子的家庭,只为让女儿能有一个好归宿。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是隔壁镇上一对成婚多年却没有孩子的夫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这户人家家境殷实,虽说田地不多,但有很多房产,唯一的遗憾就是迟迟没有孩子。

得知此消息的陈家夫妇欣喜不已,女儿如果能被送养到这样的人家想必一定不会受到任何委屈。

当即,他们立刻便赶往了这户人家,并直言不讳地表明了此行的来意。

果不其然,这对小夫妻当下便欣然接受了这个孩子,甚至还一再表示会像亲生女儿一样对待陈伏莲。

话虽如此,可陈家夫妇却并不敢有如此奢求。

“不求你们把孩子当成女儿一样对待,只当她是个童养媳好好养活就足够了。”

谁知就在他们转头离开的那一瞬间,襁褓里的陈伏莲忽然嚎啕大哭,宛如一把利刃悄悄割着父母的心。

听到这里,依依不舍的陈家夫妇再次回头,并将口袋里仅有的20块银元全都拿了出来放在对方手中嘱咐道。

“无论如何都要给孩子一口饭吃,拜托了。”

之后,这对狠心的亲生父母便头也不回地跑了出去,殊不知这一去竟改写了女儿整个后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陈伏莲的公婆对待这个孩子确实像亲生女儿一样,只要有好的东西都会第一时间留给她。

或许是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她也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多幸运,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人丁兴旺。

就在陈伏莲4岁那年,家里忽然迎来了一件大喜事——结婚数年没有任何动静的婆婆终于有了身孕。

十月怀胎后,家里总算是添了一位男丁,而这位长子也正是她日后共度余生的丈夫。

只不过此时的陈伏莲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好日子也随着丈夫的到来而戛然而止。

二、青梅竹马

自从家里有了第一个孩子以后,陈伏莲的婆婆就宛如“开了挂”一般又接连生了七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家里再也不是独宠陈伏莲一人的天下,反而唯独她这个外来客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虽说彼时的婆婆早已扬言道会对这个孩子一视同仁,可当真正的亲生骨肉站在面前时心中难免会有些偏颇。

在陈伏莲的童年记忆中,自己打记事开始就与家中的其他孩子过着天壤之别的生活。

每当弟弟妹妹躺在父母的臂弯中撒娇时,她都只能一个人心生羡慕得远远站着。

此外,陈伏莲还被要求学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无论是洗衣做饭还是下田种地都是她一人亲力亲为。

为了给家中的孩子提供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公公婆婆整日都忙碌于生意之中。

如此一来,陈伏莲成了“嫂娘”,同时担任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每天天不亮,她就要早早起床为弟弟妹妹准备早饭,然后再一个接着一个的为其穿衣喂饭。

可不知为何,公公婆婆还是会因为她的一些小差错而怒不可遏,大打出手也是家常便饭

每当此时,比陈伏莲年幼5岁的丈夫都会勇敢地挡在她的面前,用最稚嫩的声音却说出最有担当的话。

“谁也不许欺负我姐姐。”

丈夫的存在也成为了陈伏莲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很快就长到了读书的年纪,可公公婆婆却唯独对此事视若无睹。

每当陈伏莲送丈夫前往学堂时,眼神中都会不由得流露出一丝羡慕之情,如果那个背书包的人是自己该有多好。

不过很快,她就又会在心里自我安慰道,能被公公婆婆平安养大已经心满意足了。

话虽如此,生活却并没有因陈伏莲的乐观和善良而对她网开一面,该来的苦难仍然如约而至。

1935年是她永远都忘不了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9岁的陈伏莲整日被婆婆拿着白布裹脚,房间里更是时常充斥着她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她不明白,女孩为什么不能长一双正常尺码的脚。

陈伏莲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在绝望边缘挣扎,即便是忍着剧痛也不能停下手中的家务活。

或许是上天被这个可怜的女孩给感动了,也或许是幸运女神再次降临在了她的头上,终于有一个人愿意主动站出来替她说话。

这个人就是公公。

“现在已经是民国时期了,不能再延续裹脚和留辫子的陋习了。”

听到这里,婆婆才总算是停下了手中裹脚的举动,只可惜已经为时尚晚。

即便是时至今日,陈伏莲的双脚仍然留有裹足的畸形,如果睡觉前不用开水泡就会非常的疼且难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已至此,她也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这种痛苦,而且一承受就是一辈子。

自从1940年开始,家中的孩子便都陆陆续续走进了学堂,只留下陈伏莲一个人在家忙碌。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这个14岁的女孩把所有重心都放在了为弟弟妹妹准备一日三餐上。

除此以外,陈伏莲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在农田里踩水车,这也是生活中最累的一件事

要知道,在彼时那个没有机械灌溉技术的年代,水车往往是最为便捷的灌溉农田工具。

尤其每到秋收之前,陈伏莲天不亮就要起床赶往农田,借着踩动轮轴来带动板叶刮水上行然后流入农田。

刚开始的时候,年幼的她还不能掌握好踩水车的技术,身上也总是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踩的次数多了,陈伏莲才总算是掌握了其中的精髓,这一踩就是一辈子。

毫不夸张地说,最忙的时候这个可怜的孩子连口饭都吃不上,从早到晚脚下踩得都是水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岁那年,陈伏莲终于和青梅竹马的丈夫顺利走上了婚姻的殿堂,忍辱负重多年的童养媳也总算是修成正果。

话虽如此,可她的生活与此前相比却并没有有太大改变,反而还多了三位需要照顾的新成员。

没错,这三位新成员就是陈伏莲与丈夫生下的三个孩子,也是她在这个家里唯一的骨肉至亲。

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这三个孩子很快就长到了读书的年龄。

或许是为了弥补当初自己没有读书的遗憾,也或许是深知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陈伏莲二话不说便将三个孩子都相继送入了学堂。

本以为生活总算是熬出了头,谁曾想1958年的浙江义乌突闹饥荒,家里的粮食很快就见了底。

没有办法,陈伏莲也只能和丈夫一起带着三个孩子外出讨饭,辗转之后才在江西弋阳站稳了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从32岁这年开始,她才算是真正脱离了婆家管束,有了自己的人生。

三、老当益壮

自从来到江西弋阳以后,陈伏莲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经营自己的小家上面。

她每天除了帮助丈夫一起在农田里劳作就是照顾三个孩子,而儿女们也没有让她失望。

大儿子和陈伏莲一样向来勤勤恳恳,成年不久便把家里的房子里里外外翻修了一个遍。不仅如此,这个努力又聪明的孩子还找到了一个同村对象,并很快走上了婚姻殿堂。

与此同时,陈伏莲的二女儿也结识了本村一位能干的小伙子,同哥哥前后脚喜结连理。

最值得一提的当属陈家的小儿子,他选择了一条和哥哥姐姐都与众不同的道路,也是母亲心心念念的那条道路。

读书。

三个孩子的读书天赋似乎都集中在了这一个小儿子身上,这才得以圆了大学生的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三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之路,辛苦半辈子的陈伏莲才总算是暂时放下了心。

本以为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终于要来临了,不承想命运竟又给这个年过半百的老者开了一个巨大玩笑。

陈伏莲的老伴突发急病住进了医院。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老伴,时光仿佛倒流回了小时候,她照顾他似乎本就是命中注定。

起初,孩子们还总是担心母亲的身体会吃不消所以一直劝陈伏莲回家,谁知这个倔强的老太太始终不肯答应。

既然这辈子已经认定了他,就不会因生老病死而远离对方。

在老伴住院的那段时间里,陈伏莲整日衣不解带地陪伴在病床旁,就连最专业的护工也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憾的是,上天并没有因这段伟大的感情而网开一面,老伴还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同样是在这一年,陈伏莲交出了家中厨房的“主动权”,安安心心地过上了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晚年生活并没有足不出户,更没有躺在床榻上等着子孙后代照顾。

恰恰相反,陈伏莲的身体仍然和年轻时一样健康,而且每天都能上下楼十几次却丝毫不觉得累。

她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收拾房间和打扰院子,闲来有空时就连村子里的柏油马路也都清扫一遍。

陈伏莲的一生似乎都在劳动,或许也只有劳动才能填满她孤独的内心。

这位年过九旬的老者身上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那就是爱干净。

据陈伏莲的子女们回忆,母亲每到夏天都会天天洗澡,即便是冬天也要两天洗一次头发,而且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她一个人亲力亲为,丝毫看不出已经90多岁高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10月,村子里忽然来了一位旅行作家,途中恰好遇到了正在清扫院子的陈伏莲。

起初,这位作家并没有发现察觉到她的与众不同之处,只是很好奇随行的村长为何对她毕恭毕敬。

或许是看出了作家眼神中的疑惑,村长满脸笑意地询问道。

“你猜一下,这位奶奶多大岁数了?”

听到这里,作家才再次认真地从上到下打量了陈伏莲一番,只见眼前这位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而且行动自如思维敏捷。

即便是按照年纪最大的打算,这位老者也最多80岁。

不承想村长接下来的话给了作家猛的一击,陈伏莲已经整整95周岁了。

还没等作家从这份震惊中回过神来,村长就再次表示道,这位老者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由于村长这句话,作家才始终没有忘记拜访陈伏莲,万万没想到竟揭开了一段“童养媳”的感动故事。

征求了陈家儿女的同意之后,作家将陈伏莲奶奶的故事原原本本分享在了社交媒体上。

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一篇文章竟然获得了一百多万的点击量,来不及犹豫,作家立刻赶到陈伏莲奶奶家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奶奶,您的故事在网上火了。”

可爱的是,年过九旬的陈伏莲丝毫不能理解“火了”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很多人都听了自己的故事吗?

紧接着,作家的话便证实出她的猜想是正确的,大家不仅都看了她的故事,而且还非常喜欢她。

2020年10月7日,陈伏莲迎来了95周岁生日,作家还特地将其邀请到村长室进行庆生。

望着桌子上的大蛋糕,这位老人满脸笑意,像个孩子一样戴着生日帽既吹了蜡烛又许了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陈伏莲老奶奶已经97岁了,多么希望陈伏莲老奶奶能一直这样开心下去,无论经历多少岁月风霜都仍不忘记人间美好。

相信上帝也一定不会辜负这位热爱生活的老者,必将让她成为福如东海和寿比南山的真实诠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