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董兆瑞)6月26日,由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花园路街道办事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联合主办的“数字+”共治特种设备安全现场交流会召开。会上,海淀区成立全市首个电梯安全监督“哨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好!我是一名外卖骑手,我刚才被困到写字楼电梯里了,现在故障已解除,你们还是来看看吧,别让其他人被困……”近日,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花园路街道市场监管所收到一份来自外卖小哥的接诉即办工单,作为乘梯最频繁的人群,该外卖小哥出于社会责任感,在电梯故障解除后拨打了“12345”市民热线进行提醒,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立马安排工作人员联合电梯物业管理单位到现场检查情况更换零部件。

受此启发,花园路街道市场监管所以辖区11个商务楼宇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点,以党员为重点对象,聘请了一批责任心强的网约配送员担任电梯安全监督员,鼓励他们作为“哨兵”通过党群服务点、手机工作群等渠道,运用“随手拍”“随手报”等方式参与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将日常中发现的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隐患问题及时上传,为守牢安全底线贡献社会力量。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网约配送员群体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基层党建工作现实需求,结合网约配送员职业特点,将花园路街道量子银座党群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单位成立电梯安全监督“哨兵团”,是党建引领下北京市网约配送员队伍加入电梯安全基层治理的首个实践。活动现场,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为美团、顺丰、京东等网约配送员代表颁发聘书。

此外,为更好解决老旧电梯痛点难点问题,营造辖区安全舒心居住环境,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还在技术上下苦功,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试点,开展“一梯一码”物联网数字化监管,探索“数字+”共治特种设备安全新型治理模式。2015年至今,已启动四期智慧电梯物联网系统试点建设工程,为10020余台电梯装上了专属“身份码”。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电梯“身份码”以大数据驱动电梯智慧监管创新模式,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透明化监督和高效率应急,有效助力构建电梯安全多元共治体系。市民可以扫描张贴在电梯内的二维码进入公众监督系统,实时了解电梯基本信息、现行情况、维保记录和健康指数等信息,还可以进行问题反馈和困人报警。电梯维保人员则可以进入维保小程序及时发现、响应和处理电梯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