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度的掌控欲算得上是东亚三国的通病。

而近几年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处理问题更是成为热点,有些博主甚至以此为噱头,试图获取更高的流量。

而早在上个世纪,因为父母的控制欲而造成的问题就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曾经的高考文科状元,戴柳自上学时就将考取北京大学作为人生目标,特别是高中三年,可以用“头悬梁,锥刺股”来形容。

作为正常家长,一听到孩子要上北大,肯定是大力支持。

但戴柳的父母不同,在女儿满心等待着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

其怎么也不会想到,到手上的竟是其他学校的录取通知,不知是谁修改了志愿。

在戴柳满腹怀疑时,没想到父母二人直言是他们做的,丝毫不将女儿的梦想当回事。父母的背刺让她凉透了心,争吵是不可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父亲的一句:“你的志愿我们想改就改。”更是让其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那就是到韩国求学。

至于戴柳父母为何会偷偷更改女儿高考志愿,这还要从其父亲的遗憾说起。

一、出身知识家庭,北大是一生执念

戴柳的父母都是高学历人士,工作也颇为体面,一个是教师,另一个是记者。

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家庭条件绝对不差,这也为她后来的成才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家中独女,戴柳父母几乎一心都扑在女儿身上,基本不会拒绝女儿要求,称得上倾尽全力。

而戴柳也非常争气,孩童时期就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明,理解能力高,简直是一个典型的“小大人”。

正是如此,戴柳父亲仿佛在女儿身上看到了希望。

原来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个律师梦,无奈年轻时专业选择错误,与梦想职业失之交臂。

另一方面,其认为当律师是一个不错的职业选择,对女儿是有益无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一切戴柳都不知道,只当父母对自己的支持,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

除了学习,她的父母也很注重女儿的全面发展,并没有将其培养为“书呆子”的想法。

从五六岁开始,戴柳就接触到钢琴、书法等,时不时就要去一趟少年宫。

结果其他兴趣没有培养出来,反而将其内心深处的“文学血脉”挖出。

在其他人还在看简单的儿童读物时,戴柳已经开始阅读四大名著,丝毫不觉得枯燥,反而读得津津有味,还会写一些简评。

这也让她在心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这是其将北大作为志愿学校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高中时期,戴柳一刻都不敢松懈。湖北的高考压力也不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与梦校失之交臂。

因此,高中三年期格外紧绷,每天的睡眠时间可能只有六七小时,整个人憔悴不堪,直到高考结束后才稍显好转。

在高考时,坐在考场上的戴柳反而平静下来,做题效率与平时无差。她的好成绩一部分得益于优于常人的记忆力及极佳的文学素养,让其有充足时间学习其他科目,基本没有短板存在,各科均衡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成绩出来后,果不其然,戴柳成绩名列前茅,甚至成为了黄冈的高考状元,报北大没有一点问题。

所以在填报志愿后,她开始每日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听到一点动静都要跑门口看一眼。

结果戴柳等来的不是北大,而是中国政法大学。

其一遍遍翻看录取通知书,始终不愿相信,脑中更是想出了一出“大戏”,以为是他人恶意篡改。

当她把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的一句平淡话语彻底让戴柳“疯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父母过强掌控欲,女儿北大梦碎

在戴柳情绪险些崩溃时,父亲突然说道:“你的志愿是我们改的。”脸上丝毫不见愧疚之意,似乎女儿自身意愿无关紧要。

得知真相的她起初还不敢相信,以为父亲在开玩笑。

可看父母认真的态度,戴柳不得不相信自己的父母竟成为背后“捅刀”的人。

她也后知后觉明白,为什么在初报志愿时,父母会如此冷淡。

原来在填报志愿时,戴柳父母并不满意女儿所报学校及专业,尤其是其父亲,同她的说话语气都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戴柳并没有放在心上,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志愿居然会被修改。

面对女儿的质问,戴柳父亲还振振有词,说道:“你更适合中国政法大学,当律师不好吗?”

面对父亲的蛮不讲理,她一度说不出话来,也明白其从未将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他实现愿望的一个工具。

从小到大,戴柳基本没有忤逆过父母,是一个周围人称赞的“乖小孩”。即便是青春期,她也是一心扑到学习上,早恋、打架等一系列青春期叛逆行为都没有在她身上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如此,戴柳父亲才会更改女儿的高考志愿。因为他断定女儿不会怎样,只能任自己揉捏。

但其不知道的是,自己过激的行为差点彻底断送父女情。

眼见一切都尘埃落定,戴柳深知自己暂时没有和父母对抗的能力,只能积攒力量,为逃离家庭做准备。

虽说在一整个假期中,她很少与父母交流。但开学之际,其还是来到中国政法大学报到。

戴柳父亲以为这是女儿屈服的表现,但心思细腻的母亲感受到了女儿的痛苦,甚至开始惴惴不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学期间,她尝试过和女儿修复感情,但成效很小,心理距离始终无法拉近。

在进入大学后,戴柳并没有将来回到家乡就业的想法,而是计划着如何尽可能远离父母。

起初她将考取北大的研究生作为目标,大学成绩排名基本没有掉出过前五,拥有各种竞赛证书,这都为其将来求学、就业提供保证。

在毕业那年,戴柳父亲曾打来电话,希望女儿可以回家工作,不愿其在外受苦受累。但这一次,戴柳毅然选择了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看到韩国一所大学招生的消息后,她突然萌生出了逃往国外想法。

虽然是一闪而过,但其还是投递出了申请。

或许是出于对女儿的愧疚之心,戴柳母亲提供了物质支持,并且没有向丈夫透露相关信息。

直到女儿录取书到手,才将这个消息告诉丈夫。

不出意外,他的第一反应是反对。面对父亲的恼羞成怒,戴柳内心平静无比,直接走出家门,决然坐上飞往韩国的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在异国的生活谈何容易,戴柳一度萌生退意。可一想到家中窒息的环境,她咬牙坚持下来,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三、在韩生活几十年,中年时与父亲和解

来到韩国后,戴柳与父母本就不多的电话沟通变得更少,一个月都不见得有一个电话。

面对女儿的“叛逆”行为,戴柳父亲在与女儿的通话中,还会恶语中伤,将其贬得一文不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此以往,戴柳决定与家中彻底断联。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之间再无交流。

作为在异国求学的学生,其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生理上的不适,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煎熬,特别是语言问题。

因为戴柳深知自己没有退路,只能逼自己一把。

毕业之后,她来到了韩国一家金融公司工作,工作能力无需多说,但还是遭到了辞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同事提醒,其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因为“前后辈用语”问题。

要知道,韩国的前后辈文化可不是开玩笑的,语言更是被分为敬语和非敬语。

而作为外国人的戴柳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引得领导不满,才会被“炒鱿鱼”。

所幸济州岛的一场旅行让其萌生了开一家茶室的想法,为此她还专门去考了茶艺师证书。

在网络宣传下,戴柳的茶室俨然成了网红打卡地,生存问题得到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年岁的增长,拥有幸福家庭的她渐渐可以理解父亲当初的做法,有了和家人和解的想法。

最终在母亲的撮合下,其正式与父亲达成和解,时不时会回国看望父母。

可戴柳并不后悔自己来到韩国的选择,如果没有这一次的“叛逆出逃”,她可能始终无法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人。

结语

其实戴柳与父母本职问题还是与掌控欲相关。一个不愿意放手,一个渴望自由,加上沟通缺乏,双方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分崩离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庆幸的是,戴柳的结局是好的。要知道,有些心理承受力差的人,面对父母的高压,加上没有逃离的能力,或许会选择极端手段。

不过再回看她的故事,作为家中独生女,其父母内心深处肯定不愿让女儿远离。

但他们没有选择温和的方式留下戴柳,而是以压制的手段强迫,结果可想而知。

如今,生活在济州岛的戴柳不仅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茶室,还开了民宿,店中有不少汉服服装,供客人拍照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客人的宣传下,她的茶室和民宿可是火了一把,其基本无需再担心物质问题。

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后,戴柳的心境平和许多,对父母的怨恨基本消失。

现在的她可以和父母促膝长谈,而不是无穷无尽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