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对苏绣的热爱,女儿8个月大时,她离开家拜师学艺,学有所成后被誉为“苏绣皇后”,作品一次次被作为国礼相赠,成为非遗传承人。

“户户有棚架,家家会刺绣”,苏州镇湖镇就是这样一个刺绣之乡。

1967年,姚建萍就出生在这里,家中上至几代人都会刺绣,是苏绣世家。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姚建萍就待在母亲身边看她刺绣。

耳濡目染下,8岁时,姚建萍就拿起了针线学刺绣,展现出她在苏绣上的天赋。

1986年,为了精进刺绣技艺,20岁的姚建萍去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

毕业后,姚建萍的刺绣技艺已经能够让她不用为生计发愁了,但她仍不满足,她常常感叹大师们精湛的刺绣技艺,想要拜师学艺。

1990年,终于迎来一次拜师的机会。

姚建萍从姑姑那得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徐志慧老师退休了,他可以收她为徒。

姚建萍看着在襁褓中8个月大的女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但她没有考虑多久,就决定离开家拜徐老师为师。

这一学就是4年,每天12个小时的刺绣,让姚建萍从徐老师那里学到了精湛的苏绣技艺,并且她熟练掌握了人物肖像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4年,姚建萍出师后,用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沉思》这幅作品。

这幅周恩来总理的肖像绣在1996年9月镇湖举办的首届苏绣精品展上,荣获了一等奖,姚建萍的名声被打响了。

又过了两年,在1998年,姚建萍带着《沉思》和《吹箫引凤》走向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的领奖台。

之后,姚建萍作品屡次获奖,她的作品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很多人纷纷前来,想要高价购买。

这时,为了将刺绣推向全国,镇湖镇政府兴建了刺绣一条街。

如果姚建萍在此时选择开店,凭借她的名声,她的店一定能带来不少收入。

但是,姚建萍走向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姚建萍决定改变,她想要的不是赚快钱,而是要坚持创作下去。

于是,姚建萍于1999年建立了镇湖刺绣研究所,以及属于自己的艺术品牌。

姚建萍满怀热情,逐渐扩大研究所的队伍。

从成立至今,姚建萍和她的团队完成了一幅又一幅巨作,获得了一个接一个奖项。

令人惊叹的是,姚建萍和她的团队完成了几十次国礼的创作,苏绣在他们的手中作为中国文化传向世界各地。

特别是在2014年,姚建萍接到为墨西哥总统夫妇创作国礼的任务,她和团队日以夜继,花费40多天完成了《培尼亚和里韦拉》。

这幅作品得到墨西哥总统夫妇的高度评价,为此,姚建萍还收到他们亲手写的感谢信。

收到感谢信的那一刻,姚建萍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不断创作国礼,姚建萍和她的团队被誉为“国礼团队”,而她本人被称为“苏绣皇后”。

姚建萍在苏绣事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因此与女儿产生了隔阂。

大女儿姚兰从小就被寄养在亲戚家,与母亲聚少离多,苏绣成为了母女二人之间的巨大鸿沟。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姚兰看着那个万众瞩目的母亲,她释然了。

姚兰从清华美院硕士毕业后,决定同母亲一起传播苏绣技艺。

小女儿姚卓也很优秀,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苏绣艺术家,同母亲和姐姐一起发扬苏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的苏绣技艺与现代艺术相互碰撞,苏绣将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展现属于它特有的魅力。

(来源:群众杂志《姚建萍:以磨针功夫做绣花事业》

人民号《“苏绣女王”姚建萍:做东方美学倡导者,在传承创新中讲好》)

作者:夜语

编辑: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