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一位穿戴鲜亮,精神抖擞的76岁老人与来访的年轻人大代表促膝长谈。讲话鞭辟入里、言辞真诚的老人,整洁大方的村落环境,学校医院、产业基地、旅游设施俱全的现代化建设,家家门口停着的小轿车,以及村口门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红招牌,都无一不让人感叹:不愧是重塑了十大名村之一辉煌的铁姑娘!

这位老人就是让“农业学大寨”这句口号,在20世纪60年代流传至整片中国大地的大功臣——铁姑娘郭凤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60多年的时间,这位铁姑娘郭凤莲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而如今她又是什么样子呢?

心系百姓,一心为农的代言人

十几岁就立志于建设大寨村的郭凤莲,在她一生的工作中一直围绕着农村问题展开,她生长于农村,植根于农村,也回报于农村。

2011年,郭凤莲接受采访,她说大寨村民的收入已经到了平均一万三千元的水平,大寨村俨然已经成了富裕村。丰厚的财富并没有使郭凤莲安于享乐,她有着丰富的农村建设经验,而她心里一直装着农民,希望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并不富裕的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共同奔上小康,向下一个百年目标进发。

于是在2016年,她带领着大寨村向安徽省六安的金寨县进行脱贫帮扶,她用资金和人力倾囊相助,购买物资,传授经验知识,金寨县也感激于大寨村的帮助,积极认真学习,不负众望地在2020年这个全面脱贫年,宣布脱掉了贫困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今的大寨村则有着在全国也位列在前的乡镇企业,村民们的平均收入也在农村普遍情况之上。基础设施齐全,因地制宜的轻工业,与旅游业给这里带来了丰富的发展资源。在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上,大寨村已经和城市建设没什么两样。

这都与郭凤莲心系大寨村的农村建设,时刻关注,并积极主动寻求农村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今年的两会声音中,正任全国人大代表的郭凤莲,在致电中提出了这么一个,在北方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问题:北方地区的农村,有一些地方的土地出现了大面积荒废的情况。好好的土地闲置着不作耕种,而正在被耕种的土地,却又得不到切实的保护,农作物生长质量也随之会成为问题。

农民出身,同时也一直为了农民的郭凤莲看着这样的状况,心中是由衷的痛惜,所以,她为解决这一问题传达了自己的思考。

她提出应该切实关注到每一块土地的问题,值得被耕种的土地应该加以动用和保护,还要因地制宜地盘活大面积的闲置土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可用地受限制、经验不足、人才不足等等问题。

而农村人才问题也是郭凤莲一直装在心中的一块石头,她还提出农村要和城市建设一样,拥有一个实用人才的储备机制,和职业农民机制,以吸引人才来到乡村发展建设。

如今已经76岁的她,仍然不断地为乡村发展建设出谋划策,每一次的两会,她都会认真听取乡亲们的每一个建议和反映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进行切实地调查,与总结,最终会再反映到人大会议上。

她的提议也总是得到采纳,每当这个时候,郭凤莲就觉得自己的努力辛苦是值得的,而且还不断增长着信心:“大寨人一定能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精神夺回之前的损失,在新的百年征程中更进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底是什么让她这么致力于农村的发展呢?这与她的“铁姑娘”称号,还有那个“铁姑娘队”,以及那个辉煌的大寨村脱不开干系。

埋头苦干,辛勤劳动的铁姑娘

1963年6月,山西省晋中市的大寨村正经历着一场灾难。村子赖以生存的田地被洪水摧毁,村民的心劲儿跟着破败的田野和倾颓的房屋摇摇欲坠。正任村书记的陈永贵,才刚刚带领大家鼓足干劲,辛苦劳作,度过艰难荒年。

希望的曙光被熄灭,但陈永贵没有被击垮,他又一次号召所有村民起来劳动,建设新的家园。当时正值花季年华,16岁的郭凤莲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也投身进了灾后重建的生产建设当中,打破了大家对于“女子本弱”的印象,铁姑娘这个称呼由此而来。

郭凤莲后来在《党课开讲了》这档节目中说,她从小就生活在大寨村,身边的大人都是党支部的老前辈,这些前辈们在她心目中,树立起了高大伟岸的形象,而这种带领大寨人自强不息、与天战斗的精神从小就植根到了她的心中。

所以在那个最需要有人站出来,带领大家努力走出困境的时候,郭凤莲用铁一样的意志,撑起了完全不输男性的,铁一样的身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不止自己积极投身到了生产建设中,还拉起了一支“铁姑娘队”,并不负众望的担负起了队长的责任。这支队伍里都是年轻的姑娘,有郭凤莲这样正青春活泼的女生,还有连工具都不能完全拿起来的,13岁的小女孩。

她们在郭凤莲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整个村子都被她们这群“小娃娃”带动得颇有干劲,在众人齐心协力中,他们三战乱石堆积的山沟“狼窝掌”,改造沟梁纵横的“一面坡”,还建成了让农作物扎根更深的海绵农田。

于是在那个普遍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大寨村“一战成名”,到处都是干劲十足、热情洋溢的笑脸,丰收成果更是喜人,毛主席在接到这么好的消息后也对大寨颇为赞誉,并且提出了“全国各地搞农业的,都要向大寨学习”的号召。

而郭凤莲无疑是重大劳动成果中那个最凝聚人心的果农。青春少艾的姑娘蕴含着让一个村子欣欣向荣的力量,令人无法不深感赞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这么大成就的郭凤莲并没有就此止步,1968年,她担任了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一职,此后的十年时间,她依然在为大寨的发展积极主动的寻找方法。大寨村成名后不断有各地领导、有志人士来此参观学习,郭凤莲毫不吝啬地与大家交流经验,也在这样的交流中发现如何更好地建设她所热爱的大寨村,大寨村也由此成了全国闻名的模范村。

积极转型,紧跟时代的实干家